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直接吸入液体者给吸氧,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如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处理。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二氧化氮中毒
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救援处理人员戴自己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健康危害
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不易达到急性中毒剂量。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溶剂汽油
理化性质
化学式:
主要组分是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
分子量: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臭味
沸点:40-200℃
熔点:
相对密度:
蒸气压:
挥发性:
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
闪点:-50℃
自然温度:-530℃
爆炸极限:
油水分配系数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放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神经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健康危害
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经消化道吸收完全。皮肤可吸收少量。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多量液态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有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尿酚和血苯可增高。亚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后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一般预后较原发性再障为好。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二氧化硫,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肺气肿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口服者给洗胃。中毒者应卧床静息。对症、支持治疗。可给予葡萄糖醛酸。注意防治脑水肿。心搏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亚急性中毒:脱离接触,对症处理。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可给予小量多次输血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疗法与内科相同。
一氧化碳
理化性质
分子式:CO,分子量:,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熔点℃,沸点℃,自燃点℃。
健康危害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及轻度意识障碍;中度中毒还可出现面色潮红、多汗及轻(中)度昏迷;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检查可见瞳孔缩小、腱反射迟钝。部分急性中毒患者昏迷苏醒后,经2-3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迟发脑病;部分患者还可表现锥体外系或/和锥体系神经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脑衰弱综合征,此外可引起心肌损害。
二氧化硫
理化性质
溶于水、乙醇。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分子式SO2。分子量。相对密度(0℃)。熔点℃。沸点-10℃。蒸气压(2538mmHg ℃)。在水中溶解度%(25℃)。易溶于甲醇和乙醇;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等。潮湿时,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卤素或卤素相互间形成化合物、硝酸锂、金属乙炔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氯酸钾、氢化钠。
二甲苯
理化性质
二甲苯是由间、邻、对三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间二甲苯,由煤焦油分馏而得的通常含间位40~70%、邻位10~15%、对位23%、乙苯6~10%。商业品也可能含少量甲苯、三甲基苯、苯酚、噻吩、吡啶和非芳香烃。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有气味似苯。分子式C8-H10。分子量6。相对密度:(20/4℃)。凝固点℃。沸点135~145℃。闪点25℃(闭杯)。自燃点464℃。蒸气密度。蒸气压(2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几乎不溶于水,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易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避免接触强氧化剂。(以上数据以间位、邻、对三种异构体含量总和为80%,乙苯为20%计)。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表
危害因素
理化性质、健康危害、职业禁忌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应急处置
苯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分子式C6-H6。分子量。相对密度(20℃)。熔点℃。沸点℃。闪点℃(闭杯)。自燃点℃。蒸气密度。蒸气压℃)。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酸、丙酮、油混溶。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不能与乙硼烷共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一氧化碳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安静;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作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二氧化氮
理化性质
分子式:NO2,分子量:;熔点:℃,沸点:℃;溶解性:溶于水;外观与性状: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职业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间质性肺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手传振动
健康危害
对人体是全身性的影响,长期接触较强的局部振动,可以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外周循环功能改变,外周血管发生痉挛,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典型临床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EF)。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吸入高浓度者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眼污染液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振动性白指
甲醇
理化性质
无色澄清液体。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
健康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意识混浊等,但很少产生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少数严重口服中毒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可有锥体外系损害或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有的有发音和吞咽困难及锥体束症状。眼部最初表现为眼前黑影、飞雪感、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羞明、幻视等。重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眼科检查可见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患者瞳孔缩小。眼底早期可见视乳头充血和视网膜水肿。视神经损害严重者1~2个月左右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的早期改变是致密的旁中心暗点或中心暗点,晚期则为周边视野缩小。此外,尚可见到纤维柬状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个别患者有色觉障碍。
职业禁忌证
⑴严重慢性皮肤疾患;
⑵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溶剂汽油中毒;
⑵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氮氧化物
理化性质
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NO)为无色气体,溶于乙醇、二硫化碳,微溶于水和硫酸,水中溶解度% (20℃)。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在℃温度时为红棕色刺鼻气体;在℃以下时呈暗褐色液体。微溶于水。性质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