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kpmsatwe参数详细讲解详解解析知识讲解
pkpmsatwe参数详细讲解详解解析知识讲解
横风向风振、扭转风振计算
校核
提供校核选项,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计算 计算出该结构是否满足规范中计算横扭风振的公式
体型分段数
程序限定体型系数最多可分三段取值。
➢若建筑物立面体型无变化时填 1。 ➢体形分段数应只考虑上部结构, ➢程序会自动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风载。
三、地震信息
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 别;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 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 级。。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竖向力” 作用主要用于对水平荷载效应的观察和对比等
“一次性加载计算” 主要用于多层结构,并且最适合多层结构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 考虑分层加载、逐层找平因素影响的算法,采用整体 刚度分层加载模型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 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情况
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
主要用于温度作用计算和斜板
平面简图对比
非协调模型
协调模型
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
➢勾选后,程序在进行弹性板划分时自动实现 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受力
➢程序默认不勾选,以便于与旧版程序对比结 果
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
➢勾选后,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 这使结构中框架、短肢墙、普通墙倾覆力矩结果更 为合理 ➢程序默认不勾选,以便于与旧版程序对比结果
“模拟施工方法3加载” 高层首选 用分层刚度取代整体刚度,更符合工程实际
(注意:对于有吊车的结构,必须用一次性加载,因为吊车对 上部结构有影响,也就是对有上传荷载的结构要用一次性加载)
建议
➢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
➢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场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 准楼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性加载}
➢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 3}
➢不同的模拟施工方法,对柱、墙的轴压比计算 影响也很大。建议采用PMCAD中“竖向导荷”的结 果进行复核。
➢如果选择“模 3+VSS求解器”,可能会出现计 算到“VSS回代求解”时程序死机,表明结构较为 复杂,此时应选择模1进行计算。该情况多存在于 多塔结构、斜屋面或开洞较多的结构中。
*因此需要进行两次计算
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V1.2版
v1.3版
包含了地下室 地下室的计算模型完全由用户控制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板楼板从节点
程序默认勾选=旧版的算法
如不勾选,则认为墙梁跨中结点为弹性节点,其水平面内 位移不受刚性板约束,即类似于框架梁的算法,此时墙梁 剪力一般比勾选时小,但相应结构整体刚度变小、周期加 长,侧移加大点
混凝土按25kN/m3, 钢材可按78kN/m3。 一般民用建筑可填写为26~27kN/m3。
裙房层数
只作为多塔楼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的判断因素
转换层所在层号
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所在楼层填写。
➢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 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或其 上三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15增大系数; ➢新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 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 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施工次序指定
➢ 采用模3计算时,为适应某些复杂结构,可以对楼 层组装的各自然层分别指定施工次序号。
➢ 程序隐含指定每一个自然层是一次施工(简称为 逐层施工),用户可通过施工次序定义指定连续 若干层为一次施工(简称为多层施工)。
➢ 对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转换层结构、下层荷载 由上层构件传递的结构形式、巨型结构等),应 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次序。
只要有转换层,就必须人工输入“转换层所在层号”,以准确 实现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放大。
嵌固端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
嵌固端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1 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工程填写
地下室对风荷载计算的影响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一般取1 “内存不足”提示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仅用于位移比计算和判断振型数是否足够 构件设计则不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
二、风荷载信息
地面粗糙度类别
根据《荷规》8.2.1条进行选 择,程序按用户输入的地面 粗糙度类别确定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其中的 D类(密集高层市区)应慎用。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指考虑地点和环境的影响(如沿海 地区和强风地带等),在规范规定 的基础上要把基本风压放大 1.1或 1.2倍。又如《门规》中规定,基 本风压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值乘 以1.05采用。
根据GB50009中取基本风压值(50年一遇)
结构基本周期
缺省值由经验公式确定 此数值通过结构计算之后,在 WZQ.OUT文件中可得到精确值
回填到此参数中
承载力设计时风载效应放大系数
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高度大于 60m的高层建 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载计算可填入此项
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比
➢《高规》第3.7.6条,对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砼 结构应考虑。 ➢程序根据《新高钢规》第6.5.1-4条,对风振舒 适度进行验算,结果在WMASS.OUT中输出。 ➢阻尼比对于砼结构取0.02,对混合结构可取 0.01~0.02。验算风载取重现期为10年风压值,详 《荷规》表E.5。
pkpmsatwe参数详细讲解详解 解析
一、总信息
最 不 利 方 向
水平力和整体坐标夹角(度)
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示意
45°
此参数暂填0度。 通过结构计算之后, 在WZQ.OUT文件中查 看最大地震力方向角
若>15度,则将数值 回填到此参数框中 若<15度,则不改变
WZQ.OUT
混凝土容重、钢材容重
➢ 广义层的结构模型,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来指 定施工次序。
计算水平风荷载和特殊风荷载
水平风荷载和特殊风荷载两者一般不同时选择, 风荷载与特殊风荷载作为两个独立的工况,同时 选择时相当于计算了两次风荷载。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当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时,地震菜 单的相应的抗震等级还是要填上,其余项会变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