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心理学:3.观察法:4.问卷法:5.访谈法:6.案例研究法:7.自然实验(现场实验):8.实验室实验:二、填空题1.国内外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一般由()、()和()三大块组成。
2.管理心理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3.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学科。
4.()是研究和探索人们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5.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学科。
6.()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影响下,个体或若干个体()和()的科学。
8.人类学不仅研究人类群体的演化过程,也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
9.管理心理学实验的成功,关键在于()的精细、巧妙和正确。
10.观察从时间上分有()和()。
三、简答题1.研究管理心理学有什么意义?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3.管理心理学的测验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是哪些测量及其特点?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一、选择题1.在中国管理心理思想的滥觞阶段,《尚书》中提出的()对领导者在德、才、能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要求。
A. 九德B. 佶屈聱牙C. 在明仁君治民之道D. 在明贤臣事君之道2.诸子百家中,具有系统性而又对后代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家。
A.老子、庄子、列子B.儒、道、法C.儒、墨、法D.兵、医、杂3.中国古代管理文化高度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
A.德B. 才C. 人D. 术4.“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明确的把()看做最高的道德规范。
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民为本D.中庸之道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指()。
A.无所作为B. 服从客观规律C. 保持行为D.无所求6.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强调管理的()。
A.以理服人B.礼乐之道C.以和为贵D.制度传承7.“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
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强调管理中()重要性。
A. 知人B.聪明C.贤能D.业绩8.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强调管理中()。
A.人心叵测B.知人之难C.凡人之险D.人心险恶9.中国古代甄选人员时十分重视()。
A.人的才能B.人在顺境中的表现C.人在逆境中的表现D.多方面的考察一个人10.中国古代很早就指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的观点,强调人员任用时的()。
A.能与任宜B.人材不同C.能力有差别D.对能人的选拔二、简答题1.“中庸之道”蕴含了哪些观点?2.“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作用?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体现的人员激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1.1912年,美国学者丽莲·吉尔布雷斯和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托伯格分别出版了(《》)和(《》)两本著作,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在X理论的指导下,管理实践中经常以()为重点。
3.“经济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4.“社会人”与“经济人”相比,更强调了人的()需求。
5.1924年的一项()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6.日本采用()使员工对公司产生了一种安全感和依附感,把自己一生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7.梅约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方式:()。
8.“成就人”假设在奖励方式上强调只有充分满足()的需要才能极大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9.“复杂人”假设提出人的需要是()的。
10.“文化人”假设提出管理的要点是建立一种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以改变人的(),从而获得较高的管理()。
11.在以企业文化论为指导的企业实践中,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和()。
12.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之上的。
13.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于()的理解的基础之上。
14.管理者对于()会影响他对()的选择。
15.“复杂人”假设认为,由于人的(),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
16.在“社会人”假设中,管理人员除了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以外,更应重视(),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和()。
1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
18.管理实践中,在“经济人”假设的指导下,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
19.管理实践中,在“社会人”假设的指导下,实际奖励时,提倡()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20.“成就人”假设认为人们愿意实行()和()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任务。
二、简答题1.阐述Z理论的基本思想?2.“复杂人”对人性的理解体现在哪些方面?3.针对“自我实现人”在管理实践中的管理策略有哪些?第四章目标管理心理一、名词解释1.目标:2.愿景:3.使命:4.目标管理:5.目标导向行为:6.目标行为:7.思维:8.思维方式:9.情感:10.价值观:二、选择题1.情感的()是指情感的稳固程度,即坚定持续性。
A. 效果性B.倾向性C.稳定性D.细腻性2.()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A. 意志B.品质C.个性D.思维3.人们在目标和需要之间存在差异是往往会处在紧张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紧张状态会转化成( ).A.压力B.抑郁C.烦躁D.动机4.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会抑制不符合目标的需要,这是目标的()表现。
A.排他性B.控制功能C.独立性D.相关性5.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会具有()。
A.指导功能B.细分功能C.激励功能D.层次结构6.思维的()使管理者可以独立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A.批判性B.独立性C.单维性D.单一性7.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在下属面临目标冲突时应该()。
A.利用冲突B.更改目标C.明确目标D.帮助做出决策8.一个企业设定了自己的目标,但是一线的工作人员确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是处理()问题。
A.目标不确定B.没有宣传目标C. 目标没有分解D.一线人员素质低9.()是行为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A.目标B.任务C.业绩D.需要10.为了提高目标引力需要使目标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进步意义,并要符合人们()。
A.能力B.认知水平C.当前的需要D.进取心三、简答题1.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哪些?2.管理心理学认为目标具有哪些特点?3.构成目标的层级结构的内容是什么?4.思维的主要品质有哪些?5.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三个加强指什么?6.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四个学会指什么?7.简述情感在目标活动中的作用?第五章个性心理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知觉:2.知觉:3.投射:4.个性:5.个性心理特征:6.气质:7.职业生涯:8.晕轮效应:9.第一印象:10.知觉防御:二、填空题1.()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者的()直接影响到被知觉对象的正确认识。
3.人们所处的()会影响到知觉者与被知觉者之间的人际知觉的正确性。
4.企业招聘秘书时比较倾向于女性,这是由于知觉上的()陷阱所致。
5.人对自己身体的存在有自觉的意识这被称为()。
6.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将人分成()、()、()和()四种。
7.()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是以一种监控主体及监控对象为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
9.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
10.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
三、简答题1.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2.知觉陷阱主要有哪些3.自我认识的途径有哪些?第六章动机理论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动机:2.次级动机:3.原级动机:4.期望:5.强化激励:6.激励:二、选择题1.()是推动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
A.压力B.目标C.动机D.激励2.驱使人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条件成为()。
A.诱因B.压力C.条件D.环境3.动机是介于先行条件和行为表现之间的()。
A.中介变量B.驱动变量C.内在驱力D.引导变量4.人们进食以满足饥饿的动机属于()。
A.原级动机B.次级动机C.手段行为D.完成行为5.员工为了博得领导的满意而工作,属于()。
A.完成行为B.手段行为C.原级动机D.次级动机6.驱力论认为()是内在的推动力,人类的基本动机在于减除驱力的紧张状态。
A.紧张状态B.动机C.需求D.驱力7.驱力理论认为,在管理中如果要在一项复杂程度很高的工作中取得佳绩,需要()驱力。
A.较高的B.适中的C.较低的D.持续的8.以下哪项不属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尊重需要D.个人需要9.目标激励强调适合用()诱发人的动机。
A.适当的目标B.挑战性的目标C.较低的目标D.细分目标10.ERG理论中E指的是()。
A.生存需要B.关系需要C.成长需要D.情感需要11.双因素理论中认为()没有激励人的作用。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满意D.没有满意12.对于研究机构的人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应该如何激励()。
A.满足其生理需要B.满足其社会需要C.使用惩罚D.满足其成就需要13.按照期望理论,较高的动机产生于()。
A.高效价低期望B.高期望低效价C.高效价高期望D.低效价低期望14.一般在管理中给予成就需要员工()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A.更多奖励B.更多关怀C.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D.更多的控制15.以下哪项属于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A.劳动条件B.工资C.职业保险D.奖金16.在企业中通过评选先进、颁发奖状和大会表扬的激励形式是属于()。
A.情感激励B.荣誉激励C.尊重激励D.参与激励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较低层次需要没有满足的情况下()。
A.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B.高层次需要不会成为主要需要C.较低层次需要得到强化D.较高层次需要会成为主要需求18.企业的年终奖励办法始终得不到员工的一致赞成为什么()。
A.人们的需要状况不同B.年终奖励太少C.奖励的时间不对D.员工要求太过分19.动机包括唤起、指向和()三个组成要素。
A. 诱因B.需要C.维持D.驱动20.过程型激励理论是试图解释和描述人们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是如何对()进行选择的。
A.工作流程B.工作状态C.工作人员D.行为方式三、简答题1.动机行为分为哪几种?2.如何理解动机的激励作用?3.激励有哪些有效方法?四、论述题1.结合实践谈谈动机驱力论如何应用?2.结合实际谈谈管理者安排工作时如何利用动机唤醒理论提高员工的愉悦情绪?第七章人际交往与心理保健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2.集体意识:3.心理卫生:4.心理健康:5.挫折:6.应激:二、填空题1.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可能是希望同别人建立并维持()的需要,称为包容的需要。
2.以权利为基础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管理的愿望,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