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调度环节与调控一体化

智能电网调度环节与调控一体化


2011-2013年
• 110kV以上厂站 自动化基础数 据质量综合整 治,完成地调 EMS系统实用化 (新标准)
65
调控一体化
66
管理现状
• 目前县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业务,电网的运行监控一般 由变电运行部门负责。 • 县调的管辖范围一般为:220kV变电站的35kV线路; 110kV变电站的全部或主变35kV、10kV变压器闸刀以下 设备;35kV变电站的全部;35kV、10kV线路及其负荷 开关;10kV开闭所进线开关等。各县局调度的管辖范围 根据各地市局设备的下放情况存在差异。
拉限电辅助决策、单相接地拉路辅助决 策、调度智能操作票和综合故障分析等 功能模块。
58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至2015年,实现所有地调、 50%的县调建成智能电网 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2013年
• 省调、3个地 调、5个县调 投运
2014年
• 4个地调、 10个县 调投运
2015年
• 4个地调、 20个县 调投运
67
管理现状
• 县局管辖的35kV、110kV变电站95%已实现无人 值班,70%为集控站管理模式,24%为监控中心 管理模式,1%为调控合一管理模式。监控中心主 要负责所辖范围内各110kV、35kV变电所的集中 监控工作,监控人员有6至12名。因配网自动化程 度较低,10kV电网信息的接入量十分有限。
通信设备 • 全省县局通信设备种类繁多,通信网络总体配置情况较为薄 弱。传输网络主要采用SDH/MSTP/RPR等光纤通信技术,覆 盖所有与调度联系的生产地点。但光缆网架薄弱,受外力破 坏频繁,传输设备容量小。调度电话、行政电话覆盖所有与 调度联系的生产地点,部分县局采用调度、行政交换合一的 模式。通信电源配置较弱,35kV、110kV变电站通信电源以 DC/DC变换为主,调度大楼一般为10kV双路电源供电,但仅 配备一套独立的通信直流电源。
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 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59
大电网智能分析功能建设
2010-2012年
• 建设仿真分析计算数据库, 促进各级调度中心基础数 据的“源端维护、全网共 享”。进行特高压交直流 混联系统安全稳定、浙江 电网灵活潮流控制技术、 负荷模型及参数辨识研究。
2015年前
• 深入研究并开发大 电网智能决策功能, 建立基于风险的电 网运行安全防御系 统,提高电网协调 控制和应急处置能 力
71
技术支持系统现状
主要问题 • 自动化系统方面虽然已实现对开关的遥控,但 对闸刀、中性点地刀、接地闸刀和二次设备相 关信息采集不完整,继电保护设备一般也不具 备遥控操作功能,均靠运行值班人员或继电保 护人员到现场操作,效率较低,故需有计划地 对站内二次系统进行调控一体化改造。
72
县级调控一体化目标
24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思路
•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思路是,从中国国情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思路是, 出发,以社会用户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先进 出发,以社会用户服务需求为导向, 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为手段, 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为手段,以满足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坚强网架为基础, 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 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 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贯穿发电、 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贯穿发电、 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全部环节和 输电、变电、配电、 全电压等级的电网可持续发展体系。 全电压等级的电网可持续发展体系。
69
技术支持系统现状
继电保护设备 • 二次继电保护设备(含备自投、重合闸)大多 为微机型装置,也有部分电磁型继电器保护等, 基本具备远方运行监视功能,设备异常告警、 保护动作、电流、电压遥测值等信息均能实时 上传,但继电保护设备一般不具备远方投退压 板、投切定值区、修改定值等遥控操作功能。
70
技术支持系统现状
68
技术支持系统现状
自动化系统 • 目前,全省大部分县局使用一套自动化系统,可同时支持电 网调度和监控运行。主站系统整体功能薄弱,仅17%县局主 站系统支持IEC61970标准,支持间隔图自动生成等功能。 44%的县局采用OPEN2000、ON2000、DF8002等技术支持 系统,而39%的县局采用上海申贝、南京力导、南京江琛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产品,仅具备基本的遥测、遥控功能,亟需 对间隔图、信息分层、权限控制等功能升级改造。
60
水电优化及智能化调度建设
2011-2012年
• 实现水调自化高级应 用;建设浙江电网气象 预测及灾害性天气预 警系统,推进气象信 息在电网预警、防灾 减灾等方面的应用。
2015年前
• 在省调D5000平 台上实现实时 监视、趋势预 测、在线调度、 风险分析等水 调自动化功能
61
新能源调控能力建设
2010年前
• 编制风电、太阳 能等新能源并网 规定、调度协议
2015年前
• 实现风电、 太阳能发电 信息的接入 和有效监视 和预测
62
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和安全 防护体系建设
2010年
• 数据网第二平面骨 干网浙江子区、省 调接入网、建设。 •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完善。
20112012年
• 第二平面 地调接入 网建设。 • EMS等关键 系统等级 保护。
智能电网调度环节与 调控一体化
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孙珂 二○一一年五月
1
智能电网调度环节
2
3
4
电力工业面临的挑战
5
6
智能电网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7
智能电网工作的重要性
8
美欧智能电网发展对比
9
美欧智能电网发展动因
10
国外智能电网实践探索比较
11
日本和韩国智能电网情况
12
国外智能电网进展情况
29
30
发电环节—目标
31
发电环节—发展目标
32
发电环节—重点工作
33
输电环节—发展目标
34
输电环节—重点工作
35
变电环节—发展目标
36
变电环节—重点工作
37
配电环节—发展目标
38
配电环节—重点工作
39
用电环节—发展目标
40
用电环节—重点工作
41
调度环节—发展目标
42
调度环节—重点工作
25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原则
26
电网智能化分阶段发展目标
• 第一阶段: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 第一阶段: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 •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就智能电网所包含的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 各个环节智能化建设内容,开展关键性、 各个环节智能化建设内容,开展关键性、基 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工作, 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工作,进行技术和应 用试点,全面积累实践经验, 用试点,全面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阶段建 设奠定基础。 设奠定基础。
• 完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完成变电站无人值 班改造,大幅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实现电网 调度业务和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全面提升县 级调度系统的人员素质、管理能力及技术水平, 并促进县级调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73
县级调控一体化总体思路
• 在监控范围内的变电站具备集中监控技术条件并建立分 散操作管理模式后,县级调度部门通过增加人员配置、 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并完善调度班组管理模式,将调度班 组改建成立调度控制中心。在原有电网调度业务基础上, 增加变电站运行监控职能,使县级调度控制中心承担起 电网调度、变电站运行监控以及无需人员到现场的遥控 操作和事故或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
27
电网智能化分阶段发展目标
•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 •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跟踪发展需要、技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跟踪发展需要、 术进步和进行试点评估的基础上, 术进步和进行试点评估的基础上,滚动修订 完善电网智能化规划和建设标准, 完善电网智能化规划和建设标准,全面推进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网各环节智能化 建设的协调有序快速推进 。
75
第二阶段
• 在联合值班的基础上将调度、监控人员融合成同一班组进行管理,监 控和调度业务在班组内部统一调配,由同一当班班组共同承担职责。 设立调控长岗位、正值调控员岗位、副值调控员岗位。此模式要求调 控员同时具备监控和调度两种职责,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有 一段过渡、培养、考核时间。技术支持系统方面应对现有的调度支持 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兼具调度和监控功能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 系统,较好地满足调控一体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县调可 进一步扩大调度的设备控制范围,使调控员能够直接操作变电站电气 设备运行至冷备用间的任意状态(其中包括闸刀和二次保护设备)。
74
第一阶段
• 作为县级调度实现调控一体化的过渡阶段,将监控人 员和调度人员在同一地点进行两个班组的联合值班, 按班组分工承担各自职责,原有管辖范围和操作范围 不变。此阶段对现有体系冲击较小,在技术支持系统 方面则以调度现有支持系统为基础,通过界面、权限 设置分别实现调度和初步监控功能,以基本满足调控 一体化的要求。
28
电网智能化分阶段发展目标
• 第三阶段: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 第三阶段: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 •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 评估建设绩效,结合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 评估建设绩效,结合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智能电网的综合水平,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智能电网的综合水平,引 领国际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 2020年 领国际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到2020年,国 家电网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家电网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