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培训资料

电网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培训资料

广西电网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2014年02月目录1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外观结构和尺寸 (2)3.1外形结构要求 (2)3.2外形结构、尺寸与颜色 (2)3.3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3)3.4接线端子 (3)3.5接线图和标识 (3)3.6编程开关 (3)3.7封印 (3)3.8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3)4材料及工艺要求 (3)4.1终端底座及上盖 (3)4.2端子座及接线端子 (4)4.3外壳及封印螺丝 (4)4.4端子盖 (4)4.5翻盖 (4)4.6铭牌 (4)5标志及标识 (4)附录A 负荷管理终端尺寸图 (6)附录B 配变监测计量终端尺寸图 (14)附录C 集中器尺寸图 (22)附录D 采集器尺寸图 (27)附录E 终端远程通信模块要求 (33)附录F 终端本地通信模块要求 (36)附录G终端遥信模块要求 (40)附录H 终端以太网通信模块要求 (43)附录I采集器通信模块要求 (45)附录J终端维护接口信号定义 (48)广西电网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广西电网司计量自动化终端(以下简称终端),包括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和低压集中器、采集器。

本规范规定了终端的外观结构、安装尺寸、材料及工艺等型式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 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 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 17441-1998 交流电度表符号GB/Z 21192-2007 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3外观结构和尺寸3.1 外形结构要求同一类型的终端外形结构在外形尺寸、安装尺寸、接线端子、通信接口、铭牌、标志标识上应达到统一。

3.2 外形结构、尺寸与颜色3.2.1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和低压集中器-外形尺寸为:290mm(长)×180mm(宽)×95mm(厚)(为了适用于自动化检定生产线的精确可靠定位,规定上盖及底座的脱模斜度为2°。

)-外形尺寸与安装尺寸应符合附录A、B、C中外观简图、开盖尺寸简图、侧视/后视尺寸简图以及接线端子尺寸简图的要求。

-远程通信模块、本地通信模块、遥信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的结构与尺寸应符合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的要求。

-维护接口应符合附录J的要求。

-上盖颜色:色卡号PANTONE:646C(浅蓝色);-底座颜色:色卡号PANTONE:427C(米白色);-铭牌底色:色卡号PANTONE:877C(银灰色);-模块和端子盖颜色与上盖相同。

-按钮颜色与底座颜色相同。

3.2.2采集器-采集器的外形尺寸规格:160mm(长)×118 mm(宽)×71 mm(厚)-采集器的外形尺寸与安装尺寸应符合附录D中外观简图、开盖尺寸简图、侧视/后视尺寸简图以及接线端子尺寸简图的要求。

-通信模块的结构与尺寸应符合附录I的要求。

-上盖颜色:色卡号PANTONE:COOL GRAY 1U(白色);-底座颜色:色卡号PANTONE:COOL GRAY 4U(灰白色);-铭牌底色:色卡号PANTONE:877C(银灰色)。

-端子盖颜色:透明。

终端外形结构尺寸附录图纸中未注公差按GB/T1804-m:3.3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3.3.1阻燃性能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

3.3.2外壳防护性能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3.4 接线端子-终端应具有对外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

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强、弱电端子间采用安全绝缘板隔离,要求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制作,颜色为黑色。

-电流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2.5~4 mm2(小电流)或4~40 mm2(大电流)的引出线配合。

电压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2.5 mm2的引出线配合。

其它弱电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0.5~1.5 mm2的引出线配合。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 5169.11的阻燃要求。

3.5 接线图和标识在端子盖内侧刻印终端电压接线端子、电流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接线图,接线图清晰、不易脱落。

3.6 编程开关编程开关采用按压形式,并应能施加封印;具体结构及位置见附录。

3.7 封印终端外壳、翻盖、端盖应能加封印。

3.8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4材料及工艺要求4.1 终端底座及上盖-采用嵌入式或延伸型底座。

-底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底座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

-挂钩应采用嵌入式结构,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防锈性能。

-透明窗口应采用透明度好、防紫外线的PC材料,透明窗口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模块和按钮的材料应与上盖一致。

4.2 端子座及接线端子-端子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材料制成,要求有足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电压、电流端子应组装在端子座中;端子应采用H59铜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料,表面进行钝化、镀铬或镀镍处理;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应满足1.2倍最大电流长期使用而温升不超过限定值25K。

-端子座接线端钮孔应能容纳至少18mm长去掉绝缘的导线,和螺钉的配合应能确保牢固固定孔内导线,固定方式应确保充分和持久的接触,以免松动和过度发热。

在加封后应不能触及接线端子。

端子座的表内端子部分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电压、电流和弱电端子螺丝应使用防锈、强度及导电性能优良材质(如铁镀彩锌材质)制成的一字、十字通用型螺丝;-电压、电流端子的接线柱在受到向内的60N的接线压力时,接线柱不内缩;-辅助端子的接线柱在受到向内的10N的接线压力时,接线柱不内缩。

-模块排针插入排针座深度不小于5.5mm。

-端子座与上盖之间应有密封垫带,密封良好。

-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刻印,不磨损。

4.3 外壳及封印螺丝-终端外壳螺丝及封印螺丝应采用H59铜或不锈钢制成的一字、十字通用螺丝。

-除接线端子盖的装表封印外,终端还应具有出厂封印。

封印结构能防止未授权人打开外盖而触及内部。

在安装运行状态,终端封印状态应可在正面直接观察到。

4.4 端子盖4.4.1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和低压集中器-端子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要求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4.4.2采集器-端子盖采用与表壳连体方式;端子盖可以向上翻转并能可靠固定,翻转角度应大于150°,在表壳垂直悬挂状态,端子盖可以向上翻转并能可靠固定,需使用外力才能自然闭合。

4.5 翻盖-翻盖应采用透明度好、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不应使用回收材料),翻盖与上盖处于合盖状态时,单边间隙不得大于0.2mm;当翻盖处于偏离竖直线15°以外时,无需外力作用,就能够自行下翻至开盖或合盖状态。

-翻盖应能实施封印,在不打开封印的情况下,应不能触及内部通讯接口,无法拔下远程信道模块和本地通信模块,无法更换SIM卡。

4.6 铭牌-铭牌材料采用铝板或阻燃复合材料,应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铭牌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铭牌标识清晰、不褪色,带有条形码的位置,条形码采用code128码标准。

-铭牌布置见附录相关要求。

5标志及标识终端标志所用文字应为规范中文,可以同时使用英文。

终端标志应清晰、牢固,易于识别,使用的符号应符合GB/T 17441的规定。

终端上应有下列标识:a)制造年份。

b)出厂编号。

c)资产编号及条码。

d)逻辑地址。

e)名称及型号。

f)制造厂名称及注册商标。

g)采用标准的编号。

h)终端交流采样精度的等级指数、脉冲常数(仅适用于具有交流采样功能的终端)。

i)终端的相、线数(例如:三相三线、三相四线),可由GB/T 17441中规定的图形符号代替。

j)参比电压、参比电流、参比频率。

k)对经互感器接入的终端,标志与其所连互感器的二次额定值。

l)工作及通讯状态指示。

m)通讯方式。

附录A 负荷管理终端尺寸图A.1外观简图图A-1 负荷管理终端外观简图A.2开盖尺寸简图A.2.1小电流负控管理终端开盖尺寸简图。

图A-2 小电流负荷管理终端开盖尺寸图A.2.2大电流负控管理终端开盖尺寸简图。

图A-3 大电流负荷管理终端开盖尺寸图A.3侧视/后视尺寸简图图A-4 负荷管理终端侧视/后视图A.4接线端子尺寸简图A.4.1小电流负控管理终端接线端子尺寸简图。

图A-5 小电流负荷管理终端接线端子尺寸图A.4.2大电流负控管理终端接线端子尺寸简图。

图A-6 大电流负荷管理终端接线端子尺寸图A.5端子接线图A.5.1小电流负控管理终端端子接线图。

图A-7 小电流负荷管理终端强电端子接线示意图图A-8 小电流负荷管理终端辅助端子排1接线示意图图A-9 小电流负荷管理终端辅助端子排2接线示意图小电流负荷管理终端接线端子定义见表A-1。

1 A相电流端子11 备用21 遥控输出3(常闭)31正向有功2 A相电压端子12 备用22 遥控输出4(常开)32正向无功3 A相电流端子13 遥控输出1(常开)23遥控输出4(公共地)33秒脉冲4 B相电流端子14 遥控输出1(公共地)24遥控输出4(常闭)34公共地5 B相电压端子15 遥控输出1(常闭)25告警输出(常开)35RS485Ⅲ(A)6 B相电流端子16 遥控输出2(常开)26告警输出(公共地)36RS485Ⅲ(B)7 C相电流端子17 遥控输出2(公共地)27告警输出(常闭)37RS485Ⅱ(A)8 C相电压端子18 遥控输出2(常28 备用端子38 RS485闭)Ⅱ(B)9 C相电流端子19 遥控输出3(常开)29备用端子39RS485Ⅰ(A)10 电压零线端子20 遥控输出3(公共地)30备用端子40RS485Ⅰ(B)注:RS485 Ⅰ、RS485 Ⅱ和RS485 Ⅲ缺省分别为抄表、备用和测试RS485端口。

A.5.2大电流负控管理终端端子接线图。

图A-10 大电流负荷管理终端强电端子接线示意图图A-11 大电流负荷管理终端辅助端子排1接线示意图图A-12 大电流负荷管理终端辅助端子排2接线示意图大电流负荷管理终端接线端子定义见表A-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