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电器分类

继电器分类

继电器的分类方式较多,可以按结构、外形尺寸、功耗等来分。

从功能特征分,我公司的继电器主要包括: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单稳态继电器,也是一种用量最大的继电器。

线圈在规定的激励量作用下,其输出状态改变,但在激励撤消后,输出状态复原到初始状态。

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双稳态继电器。

线圈在规定的激励量作用下其输出状态改变,但在激励撤消后,能保持已有状态。

温度继电器——是一种温度敏感元件,它的输出状态完全由所需控制的温度高低决定。

时间继电器——当继电器输入发生变化而输出响应并不同步发生而是按规定延迟的继电器。

高频继电器——传输高频信号并具有传输损耗最小的继电器,如射频同轴继电器。

特种继电器——是专为某一物理量的变化而设计的继电器。

其输出状态完全由这一物理量的量值决定。

比如反映气体流量的风速继电器等。

1 电磁继电器动作值(吸合值)、保持值、释放值的检测程序:检测程序如图1,按GJB65B等国军标的规定,图1a、图1b所示的两种检测方法都有效;图1a为渐变电压检测法,该方法检测值重现性好,被广为采用,但这并不表示使用时要先磁化后工作。

图1b为阶跃函数电压检测法。

2 磁保持继电器动作值的检测:动作值(无释放值)的检测可参照图1a的渐变电压检测法;同样也可采用图2的阶跃函数电压检测法,首先给1号线圈(后激励线圈,产品标准和样本中有标注)加规定的激励量,检查其输出状态应符合继电器电路图给出的后激励输出状态,此动作电压值亦称为自保持值;反之当2号线圈激励时的动作电压值也称为复归值。

3 温度继电器3. 1 温度特性(动作温度、动作温度偏差、回复温度、回复温度范围)a. 动作温度(又称高温整定值):继电器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升温而发生输出状态变化时的温度值;b. 标称动作温度:无动作温度偏差的的动作温度值,如50±3℃中的50℃;c. 动作温度偏差:实测动作温度与标称动作温度的差值,如50±3℃中的±3℃范围;d. 回复温度(又称低温整定值):继电器按a条的要求动作后,按规定降温速度降温而发生输出状态变化时的温度值;e. 回复温度范围:继电器动作温度与回复温度的差值,由产品标准或用户作出规定。

3.2 温度继电器温度特性的检测方法温度继电器的检测方法有三种,而三种都被认为是有效的。

这三种方法是:试块测定法,空气测定法,液体测定法。

a. 试块测定法:是指在室温下,将产品感温面紧贴在一被加热的金属块上(通常为铜块)通过检测金属块的温度来确定继电器的温度特性。

b. 空气测定法:是指将产品置于有空气循环装置的烘箱内进行检测。

c. 液体测定法:是指将产品置于有液体循环装配的槽液中进行检测。

以上三种方法对同一产品的检测结果是有差异的。

公司广为采用的是试块测定法和空气测定法。

另外产品检测中的升降温速度对检测结果也影响大,必须严格按标准的规定来选择升降温速度。

为保证使用要求,供需双方应即时沟通修正产品的温度特性具体的温度特性描述见图3。

4 时间继电器4.1 时间继电器的分类可分为:电磁式(由机械装置组成)、电子式(通常由固态电路组成)、混合式(由固态延时电路和电磁继电器共同组成)时间继电器。

公司开发的时间继电器为军事上运用最广泛的混合式时间继电器。

4.2 时序按GJB1513的规定,时间继电器有不同的延时型式,具体见表1;不包括在表1中规定时序,将由生产、使用双方协调解决。

表1 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型式4.3 延时精度延时精度由产品标准作出规定,根据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延时范围,延时精度有所不同,对于延时时间小于0.1s的混合型延时继电器,因受电磁继电器动作时间的影响,延时精度相应会降低。

继电器的选用有比较多的要求,通常对于诸如环境力学条件和一般的物理、绝缘、电性能等指标的认识、理解都比较容易,但有一些问题在继电器选用时还是应特别注意。

1 环境温度使用环境条件中的环境温度是指继电器能够在该温度下长期使用,但应该注意的是它不仅仅是室温而是指继电器所处位置的温度,它包括了产品自身的发热,周围元器件等的发热以及散热条件等因素造成的高于室温的环境。

2 负载切换能力继电器的负载能力并不都是从低电平到额定负载,比如选取额定负载为15A的产品去切换20mA负载就并不一定可靠,有时甚至会出现失误,选用时应注意继电器的负载特性。

恰当的降额使用继电器(降额使用准则可参考GJB/Z35),可以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但降至100毫安或微安级时应慎重。

对用于切换10~50μA,10~50mV低电平负载,用户应在订货时注明,以便生产过程控制中作出安排,特殊要求可与生产方协商确定。

通常减小负载电流就可以提高负载电压或提高继电器的寿命,减小继电器触点负载电压可以提高其负载电流;如果只接通而不断开负载或接通后再加负载都可以成倍的提高继电器的负载电流,但这些都是有限度的,而且不是一种线形的关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负载电压的提高应十分谨慎,如负载电压由28Vd.c提升到50Vd.c.及以上时其负载能力将大幅度降低。

3 负载性质继电器的触点负载与寿命是指在额定电压、电流下,负载为阻性的动作次数,当负载性质改变时,其触点负载能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用户可参照表2按百分比变换触点负载电流。

表2 不同负载性质的负载电流变换表4 瞬态抑制继电器线圈失电瞬间,在线圈上可产生几倍于线圈所加电压的反峰电压(通常可达8倍及以上),这对电子线路有极大的危害,应以抑制。

抑制方法较多,通常采取并联二极管的方式,但并联二极管将延长继电器的释放时间,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在设计上应以注意。

具有瞬态抑制功能的继电器在其内部已加入了抑制元件,对于使用寿命,由于采用了相应的措施,故不必担心,使用时也会较为方便。

注意,该类继电器的的线圈引线是有极性的,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极性接反将损坏内接二极管而导致继电器失效。

同时在检测继电器的绝缘电阻和介质耐压参数时应将两线圈引出端短接,以免损坏内接的抑制元件。

5 动作速率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在产品标准中已有规定,使用时其动作速率不应超过这些指标,从保证可靠转换角度出发,通常选取这些参数的2倍以上作为动作速率为好;磁保持继电器线圈上施加的脉冲宽度及幅值也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不然会危及到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

6 线圈功耗线圈功耗表示了继电器向供电回路索取的能量大小,若供电回路不能提供线圈所必须的能量(电压电流的乘积),其结果是继电器不能转换或转换不可靠。

7 线圈激励量的选择线圈的激励电压在设计上应按额定值选取,过高或过低的选取都是不利的,将危及继电器的寿命和使用可靠性;特别不能用线圈的动作电压值作为向线圈提供激励电压的依据,因为靠动作电压值激励的继电器其所具有的环境和力学指标都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若供电电压发生波动,继电器也有可能误动作。

磁保持继电器非常适合需要节省电能的场合使用,但这种继电器的线圈是不适合长期加电的,因为线圈的设计不是按长期加电设计的,长期加电将使线圈过热而危及到产品的使用安全。

那种为保证可靠而给该类继电器线圈长时间加电的做法是不应该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8 触点的并联触点的并联是不能够提高继电器触点负载电流能力的。

从静态看似乎是可行的,但一旦继电器动作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每组触点动作的不同步性,实际上接通和切断负载的触点,总是先接通和后断开的那一组,但是可以提高继电器触点接通的可靠性。

9 触点的串联触点的串联是不能够提高继电器的负载电压能力的,原因与触点并联的道理一样都是由于每组触点动作的不同步性造成,但是可以提高继电器触点断开的可靠性。

10 不同继电器的并联控制如图4,多个继电器受控制继电器的一组触点的控制,由于被控继电器各自的线圈电感量不同,其贮能也不一样,在供电路线切断时,贮存能量大的继电器线圈的能量将通过贮能小的继电器放电或全部向控制继电器的触点间放电,而使被控继电器释放受到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用于控制的继电器损坏,建议不采用图4a而采用图4b的控制方式。

11 串联电阻向继电器供电如图5,为达到降低电压而串联电阻向继电器供电将造成继电器动作时间加快,而使触点的机械撞击加强,触点受到损害。

但若不考虑造成的触点损害,又想加快继电器动作时间也是可以采用的。

12 密封性密封性指标对于在低气压下(对应于海拔高度)的使用是有重大意义的,密封性不好的产品在低气压下使用会造成内部散热困难、触点灭弧困难、介质耐压指标下降而最终导致产品失效,同时它也会使产品内部气氛变坏(如水气含量增加)而使继电器失误或失效。

淘汰锡封产品而采用目前国际上广为使用的激光封壳工艺是一个极为可靠的解决办法,它不但可以提高继电器密封可靠性还可以消除由于锡封带入产品内部的多余物和松香等焊剂对产品内部气氛的污染;再则,就是从长贮存的角度出发激光封壳产品也应该是首选。

13 温度继电器的输出状态温度继电器的输出状态的改变不同于电磁继电器,它的输出状态决定于温度,因此其描述方法也不相同,温度继电器触点型式用D(动断)H(动合)来表示,而不用常开、常闭来表示。

比如某一继电器动作温度为20℃,当在环境温度30℃时检测其输出是一种状态,但在1℃时检测其输出又会是另一种状态。

14 温度继电器温度特性的选取由于温度继电器的温度特性(动作温度、动作温度偏差、回复温度范围)检测方法完全不同于电磁继电器,就算是检测方法明确了,这种方法与您现场使用的条件也不会完全吻合,是否适用还有待证实,因此,选用时应特别注意,通常可以先选取一个您认为合适的温度特性值,通过使用找出差距,然后同厂家协调修正。

15 时间继电器的选取混合式时间继电器内部结构为单片机和电磁继电器共同组成,单片机完成按规定的延时而继电器负责输出,因此其选用与电磁继电器有较多的相同,但重点是延时型式和延时精度的正确确定,具体可按GJB1513的规定。

16 可靠性通常继电器的可靠性包括了固有和使用可靠性,当完成继电器的制造后,其固有可靠性已经形成。

但通过一些诸如筛选等措施,继电器的交付批可靠性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

16.1 筛选筛选可以较好的剔除早期失效产品,从而提高交付批产品的可靠性;军用继电器的筛选通常包括:振动、高低温运行、内部潮湿检查、微粒碰撞噪声检查(PIND)、密封性检查,这些在相关标准中都有规定;但也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执行,可是筛选的时间和严酷程度应严格控制,以免适得其反。

各筛选项目的意义,简单说就是:a. 振动筛选就是剔除哪些结构有缺陷的产品;b. 高低温运行就是剔除哪些调整参数有缺陷的产品;c. 内部潮湿检查是剔除哪些内部潮气不达标的产品;d. 微粒碰撞噪声检查(PIND)就是剔除哪些内部有多余物的产品;e. 密封性检查就是剔除哪些密封性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产品。

16.2 冗余技术从提高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出发,在重要、关键部分采用两只或多只继电器并联使用以提高可靠性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触点失效概率降低,获得高的可靠性,其一般公式为:Rt=1-(1-R)n式中:n-冗余单元数R-可靠度16.3 继电器的降额使用恰当的降额使用继电器(降额使用准则可参考GJB/Z35,通常可在触点负载电流的50%到70%之间选取)可以减少继电器在额定负载电流下的失效,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提倡降额使用继电器负载,特别是关键部位的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