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表配置原则及标准、灯具选型及安装原则

水电表配置原则及标准、灯具选型及安装原则

灯具选型及安装原则
编制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19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10614 ;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6.5.3 ;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50368-2005》10.1.4 ;
《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7.4.1、7.4.4/747 条;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CECS45 92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 98第6.4.5条
编制原则:
1)应在提高整个照明系统效率,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照明用电。

2)照明设计时,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所对应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
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值(简称LPD)、能效指标等相关标准值的综合要求。

3)在民用建筑中所要求的照度标准值,可以根据照明要求的档次来选择照度标准值。

档次要求高的允许提高一级,档次要求低的允许降低一级,以利节能。

4)建筑照度标准值应从节能上考虑,贯彻按实际需求来选择照度标准值的高低,不宜追求或攀比高照度水平。

5)照明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
①当照明场所要求高照度时,应选混合照明的方式。

②当工作位置密集时,可采用单独的一般照明方式,但照度不宜太高,一般不宜超过5001x o
③当工作位置的密集程度不同,或仅为其中某一区域时,可采用分区照明的方式,要求高的工作区
采用较高的照度,而非工作区可采用较低的照度,但两者的照度比不宜大于3: 1 o
6)室外照明设计尚应考虑如下特点:
①室外照明的光源选择应注重其光电参数的总体评估,如光源的发光效率、显色指数;灯的启动与再启动时间、工作电流、额定电压等参数;灯的寿命及性价比等相关因素。

②照明功能无特殊要求、电能损耗大体相同时,一般宜选用同一类型或色温相近的光源。

7)《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 ECS45 92要求,对于地下建筑,为使人们进出时眼晴对周围的亮度处于适应状态,应该考虑过渡照明的设计。

标准指岀,过渡照明设计中宜优先采用自然光过渡,当自然光过渡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人工照明过渡。

过渡照明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白天入口处亮度变化宜按 10 : 1到15 : 1取值,夜间室内外亮度变化宜按 2 : 1到4 : 1取值;
2. 出入口的人行速度宜按 2.5km/h取值,车行速度按5km/h取值。

节能光源、附件及其选择。

1 •节能光源的选用。

1)节能光源的选用原则。

①照明光源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用合适的照明光源,所选用的照明光源应具有尽可能高的光效,以达到照明节能
的效果。

③照明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量。

一般情况下,室内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在特
殊情况下需采用时,其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00W 一般可采用白炽灯的场所为:
a. 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使用其他光源技术经济不合理时;
b. 对防止电磁干扰要求严格的场所;
c. 开关灯频繁的场所;
d. 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时间较短的场所;
e. 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④选择荧光灯光源时,应使用 T8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有条件时,应采用更节电的T5荧光灯
⑤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

⑥在适合的场所应推广使用高光效、长寿命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水电表配置标准
背景:
在于无法管理不可测量的电力系统,物业公司不断升高的电能成本和不断提高的节能指标促使我们努
力寻找节能空间,减少并合理控制水电能消耗.但是要真正优化水电能消耗,必须首先获得详细、准确的数
据来了解电能的使用情况。

从而确定相关基准和目标,限制所有区域内不必要的水电能消耗,全面细化水电能管理。

必须对小区各个区域分配到位的水电表安装设施,以准确抓住每个角落的水电消耗去向。

1. 电能表计量点设置原则
(1) “一户一表”每个电力客户应设置计量点。

(2) 设置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

如果产权分界处不具备安装条件为了方便管理,可调整
在其他合适位置。

(3) 设置应保证电气安全、计量准确可靠和封闭性。

(4) 设计应结合供电方案和用户配电装置统筹考虑。

(5) 设置应考虑不扰民和方便使用,以及计量装置抄表、换表等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6) 设置应考虑日照、雨水、沙尘、振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设置位置
(1) 分散的单户住宅用电,计量点宜设置在客户门外和院墙外左右侧。

(2) 相对集中的单户住宅用电,其电能表宜采用集中安装方式:计量点宜设置在临街、路、墙面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3) 对多层和中高层住宅视不同情况:计量点可采用单元集中、同楼层集中或分楼层集中方式设置宜
集中设置在负一层至一层半之间的墙面上、配电间井、表计间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高层住宅应视不同情况,按下列原则办理:
a. 每层户数在4户及以上的,宜按每层或分层集中方式设置计量点。

b. 每层户数在4户以下的,宜按分层集中方式设置计量点。

(4) 非居民客户原则上按居民客户要求设置计量点。

3. 主要设备配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3.1互感器
(1) 负荷电流大于50A时,须经电流互感器接入。

(2) 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5S级。

(3) 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为实际二次负荷的2倍左右。

(4) 电流互感器的动热稳定应满足所在地系统短路电流的要求。

(5) 正常运行实际负荷电流,应达到额定一次电流的2/3左右,至少不能低于 20%。

3.2电能表
单相用户属V类用户,应采用电子式单相电能表。

低压三相电力用户应采用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能表。

电能表基本电流为1.5、2.5、5、10A,最大电流为基本电流的4倍及以上。

电能表准确度不低于 1.0级,带有通讯接口,符合 GB/T17215-2002、DL/T645-2007等标准的要求。

3.3电能计量箱
应符合GB7251.3-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三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现场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配电板的特殊要求》的规定。

电能计量箱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电能计量箱配置要求
(1) 户内配置
a. 户内环境设计。

寿命不低于20年。

c. 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2) 户外配置
a. 户外环境设计,具备防雨、防尘、防日照等功能。

b. 使用寿命不低于20年。

c.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3.4箱内导线及二次回路
(1) 居民分户导线应根据容量进行选择。

一般应采用绝缘铜线,电能表进、出线不低于6mm2通信线
采用双绞线。

(2) 二次回路应符合下列要求,寿命不低于20年。

c.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2)户外安装
a. 户外环境设计,具备防雨、防尘、防日照等功能。

b. 使用寿命不低于20年。

c.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4. 电能计量箱箱体材料
箱体材料主要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材料应能通过 GBGBGBGB7251.37251.37251.37251.3标准中关
于材料试验的要求验证冲击强度、验证绝缘材料的耐热能力、验证绝缘材料对内部电作用引起的非
正常和着火危险的耐受能力,材料性能应满足相应的环境要求。

金属材料选用冷轧钢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等材料。

其中不锈钢板宜采用无磁性不锈钢且个表面有保护涂覆层铝合金箱体应有氧化保护层或保护涂履层。

非金属材料应选用环保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如聚碳酸酯、阻燃ABS等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