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暑防治知识讲座

中暑防治知识讲座

中暑防治知识
1、概念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进入中暑专题
2、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3、症状
a、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b、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c、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4、临床分类
a、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b、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
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c、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

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面色潮红,皮肤干热。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

体温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

患者口渴,尿少。

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

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

体温可轻度升高。

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5、检查
a、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b、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c、心血管检查。

d、CT检查。

e、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

6、治疗
a、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嗪。

b、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c、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7、预防中暑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就业禁忌,凡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明显内分泌疾病、出汗功能障碍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二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从事高温作业。

三是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常备含盐份的饮料(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保证充足睡眠。

另外,提醒夏季在露天劳动或外出的朋友,尽量避免太阳
直接照晒,减少中午劳动或外出时间。

外出也要备好防
晒的太阳帽、太阳伞以及必要的防暑药品和饮料,
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

8、夏季预防中暑的健康饮食对策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

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饮茶。

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

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

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

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

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