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9-09-23 20:26 - 阅读:91 - 评论:0
1.1.1 焚烧法
废旧塑料的焚烧处置处理量大、减量性好、无害化彻底并可回收热能,因此被各国普遍采用。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中废塑料比重日益增加,焚烧回收热能、发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塑料焚烧炉,焚烧的稳定性差、产生成分复杂的废气和大量毒性极强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CDFs),因此要对燃烧排放的气体进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另外废旧塑料焚烧法还存在着投资大、设备损耗和维修运转费用高的问题。
例如,目前德国每年有20万吨的PVC垃圾,其中30%在焚化炉里燃烧,烧得人心惶惶,法律不得不对此拟定对策。
德国联邦环境局已规定所有的焚化炉都必须符合每立方米废气值低于0.1ng(10-10克)的限量。
德国的焚化炉空气污染标准虽然已经属于世界公认的高标准,但仍然没有人敢说燃烧方法不会因机械故障放出有害物质,所以可以预见,各国环保团体仍将大力反对焚化法回收热能。
1.1.2 卫生填埋法
但是,废旧塑料由于密度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大。
就北京市而言,2005
年北京常住人口约1530万,流动人口约400万,每天产生的固体垃圾约13000吨,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其中塑料垃圾质量比例约占3%(即每年产生塑料垃圾近15~20万吨),体积比例则高达近20%,而全国每年的塑料垃圾总量则估计高达数百万吨。
这些垃圾若不经处理而直接填埋,则每天需占用土地近4
万立方米,不仅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给土壤、水体、大气等造成无法估算的损害。
而且,塑料废弃物难以降解,填埋后将成为永久垃圾,当真成了“不朽之物”;塑料中的添加剂析出后还会污染土壤和水体资源。
而且目前填埋作业不规范、技术水平低,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大气和土壤。
同时该法填埋了大量可利用的废塑料,这与可持续利用背道而驰,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废旧塑料的资源化问题。
1.1.3 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废塑料的再生利用是目前塑料回收利用的最主要途径。
但由于传统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限制,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
1)塑料回收过程二次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塑料回收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塑料回收行业大多沿用“分类——清洗——挤出造粒回
收”的传统工艺,其中分类、清洗二大工艺过程仍采用人工或半机械化
作业,清洗产生的废水大部分未经净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已成为我国部
分地区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这种传统工艺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
废弃塑料本身的危害,甚至已成为某些地方政府管理整顿的重点对象
(广东“南海事件”就是典型一例)。
2)由于技术原因,某些废塑料(尤其是分类困难的混杂废塑料)的回收利用仍缺乏良好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仍有比例较高的废塑料因无法回收而
成为真正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回收塑料再生料使用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已对我国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回收塑料再生料的应用目前缺乏必
要的监管措施,部分回收塑料甚至未经安全认可就被某些不法厂商用于
食品包装容器的制造(如PET瓶回收料),有些城市垃圾回收塑料再生
料还被大量用于制造室内装饰用的铝塑复合板。
4)关注“洋垃圾”、忽视“土垃圾”,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必然会给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不少厂家把目光焦点紧盯在塑料废弃
物的资源抢购与进口方面(所谓“洋垃圾”),谁拥有“洋垃圾”、谁
就可以快速发展。
进口塑料废弃物本身并非坏事,因为这实际上也可以
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的紧缺状况,是补充我国资源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问
题是在关注“洋垃圾”的同时,国内业者却好像对身边越来越多的“土
垃圾”视而不见,对如何建立和改进我国自身消费的塑料废弃物的分类
回收体系、分类回收技术等未投入应有的财力、人力、时间去加以研究
(尽管这方面国家有很多鼓励性政策,但我认为至少行业协会及行业企
业投入的力度不大),这样不平衡地发展下去,自家“门前雪”都未扫
尽,就要去管“他人瓦上霜”,这显然就存在问题了。
5)回收企业本身良莠不齐,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必然会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根本上说,塑料回收企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塑料加工
企业,其社会责任重于经济责任,它们应当成为社会的“保洁员”、塑
料制品生产企业的“清道夫”,应当在政策上、税收上享受国家的优惠,
同时也应该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
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家优惠政策及相
关法规不完备、对塑料回收企业缺乏必要的认证和监督管理,导致行业
内设施不全、设备落后、工艺陈旧的小企业偏多,部分企业明显存在着
经济利益挂帅、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问题。
1.1.4 热分解法
该技术是对废旧塑料的较彻底的回收利用技术。
高温裂解回收原料油的方法,由于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反应,设备投资较大,回收成本高,并且在反应过程
中有结焦现象,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
而催化低温分解由于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因此研究较活跃,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类技术的成熟程度离大规模实际应用阶段尚有较大的差距。
1.1.5 废旧塑料与其他材料复合技术
该法是废弃塑料再利用的另一条良好途径,但问题是该类技术目前对废旧塑料的品类等有较严格的要求,且首先也必须以废塑料的分类和清洗为基础,因此同样存在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1.6 减类设计法
减类设计法思想对减少废塑料品种、降低回收难度、提高废塑料可回收比例等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各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差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减类设计思想的推广和事实尚需时日。
且,以往各方面的努力仍然无法使市场上通行的20种塑料中的任何一种绝迹。
毕竟产品的多样性导致了塑料品种类别的千变万化,例如生产电子计算机使用的塑料和生产汽车使用的塑料就不一样。
1.1.7 生物降解法
采用降解塑料是替代目前传统包装(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的最佳方案。
但由于目前大部分降解塑料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透明性、柔韧性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缺陷,材料的价格又往往高出普通塑料好几倍,某些降解塑料(如淀粉填充改性类)填埋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缺乏必要的论证等原因,目前的推广应用工作也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