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篇一:优秀交通局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交通局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走进,你一定为迅捷、发达的交通而感叹:石黄高速、大广高速、307国道与京九铁路交相辉映;衡井线、武辛线、大张路、西铁线、深杨线、沿皇线、保衡路、肃衡路纵横交织;全市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169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260公里,46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道路通畅了,经济发展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市交通局长几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要想富,先修路是农业大市,农村公路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坚持早安排,早动手,组织有关人员提前制定出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深入到有关乡镇、有关村庄进行摸底调查,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提高了百姓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他把建设任务全部层层分解到局领导干部身上,实行领导干部包乡镇包村包路,责任到人、任务到人。
每一条公路改造建设过程中,他都是风餐露宿奔波在建设工地上,跟踪、督促进展情况,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千方百计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困难。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常说,公路建设是造福于民的百年大计,如果质量有问题,不仅不会造福于民,而且会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他一上任就提出了“质量就是交通部门的生命”的口号,要求不建则已,建就建高质量的公路。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市交通局投资80多万元成立了质监站,并对有关工程队进行整顿,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每一项工程,在选择施工队伍时,首先看有没有施工资质,然后看他们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工程开工前,都要组织监督、监理、施工、项目法人等有关人员开会,明确质量标准、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他要求按照基建程序实行五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每道工序都进行检测,上一道工序未经监理、监督人员检测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存在的质量隐患,一经发现,该返工的坚决返工,绝不手软,对工程疑难问题,通过召开监督、监理例会等形式,与施工单位一起想办法,共同攻克难关。
科学规划,造福于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和班子成员一起,立足当前公路建设实际,在“五纵八横大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全市路网。
他们利用修建大广高速的机会,把衡榆高速公路以西的路段全部调到高速公路以东,线形顺直了,避免了来回穿越高速公路;对大张路、段土路两条乡级公路上报市局升级为县级路;在主干公路之间又规划了八条乡级公路,使我市路网布局更加合理。
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他们争取到郭辛线、肃衡路改线、赵宁线以及乡村公路四大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建设总里程182公里,总投资13554万元。
铺下的是路,树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
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市465个行政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
资料来源:/data/xianjinshiji/篇二:XXX乡十二五规划修路先进事迹材料XXX同志“十一五”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XXX乡人民政府副乡长XXX马边彝族自治县XXX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地处马边县城东部,距县城42公里。
与沐川县、屏山县相邻,境内通乡公路修建于30年前,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群众的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这样的道路严重制约着乡域经济的发展。
20XX年新的一届党政班子上台后,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余万元,硬化通乡公路5公里,新建硬化通村公路12公里,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公路皆硬化,90%以上的组通路,路好走了,经济发展了,群众笑了,谁都不会忘记在公路建设中一身尘土的XXX副乡长。
XXX生于1977年6月,林业工程师,中共党员。
20XX年8月,被组织选任到XXX乡人民政府当任副乡长,一上任党政班子就给他下了一个军令状——修好一条通乡路、硬化7条通村路。
面对当时全乡无一条硬化路的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硬着头皮用自已的干劲和闯劲,把满腔热忱和全部心血献给了XXX乡公路建设事业,走出了XXX 乡公路建设事业的辉煌历程。
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彰显一颗事业心你要是问:XXX乡公路有多少公里?每条路的分布情况和路况?这恐怕只有XXX才能清楚地回答出来,这些对他而言烂熟于胸的数字凝聚的是他对XXX公路建设的心血和汗水。
在XXX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来到XXX乡,就要干出实绩,就要对得起代表们投我的每一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一闯。
”就是这样的豪言状语一直鼓励着他做下去、干下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哪里有公-1-路建设,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硬骨头,哪里就有他战斗的身影。
硬化全乡通村公路。
这在5年前谁这样说都会被吡笑为天方夜谭。
连通乡公路还是一条烂泥路,怎么可能呢?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为民”奋斗目标,XXX一身心的扑在了建路事业中。
在历次全县通村公路比选中,为确保比选万无一失,他与村干部一道带着皮尺爬坡上坎,从天还末见亮就出门,饿了啃几口冷馒头,渴了喝几口清泉。
从路线的制定和坡度的设计都是他一尺一尺测定、记下。
累了白天,夜了回来冲冲吃上几口,又把测量回来的数据一一分析整理,直至深夜。
这一干就是连续两三个月,脸晒黑了,肩头的皮也掉了,人也削瘦了许多,用汗珠形成长达上百页的项目论证报告,在全县20个乡镇激烈竞争中每次都突显而出,得到了县级部门的认可。
付出了汗水才知到珍惜。
为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项目,建一条群众放心路,百年好路,他每次都来不及休整又白天蹲工地,督促工程质量,协调解决施工困难,晚上住工棚,加班加点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分析解决方法,所有节假日都用在了施工现场。
遇到群众有分歧,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妥善处理。
修路5年来共处理各类纠纷150件,所有问题、矛盾都得到有效调处,没有发生过一次因修路土地纠纷、青苗补偿等阻扰工程建设的事件发生和群众上访事件发生。
宁做“恶人”,不做“罪人”,彰显一颗责任心农村公路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实事好事,是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为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XXX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一手抓建设进度,-2-一手抓工程质量,他又当上了职业监督员,用一颗责任心铸就了群众心中的好路。
宁做“恶人”,不做“罪人”。
他严把好“三关”(施工队伍关、村民监督关、工程验收关)把时间和经历都放在了工地,全程监督工程队施工,有时到县上开会,也是一完会就急冲冲赶回,先到工地察看。
仔细听取村民监督员监督情况,如果村民监督员有疑问他立马叫停施工队,亲自查阅材料配比是否合格、施工是否规范、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是否到位等,看过了放心了才开始施工。
一些包工头认为管得太严,多方找人打招呼都被他无情的挡回。
他总是说:“现在当‘恶人’,以后才不会被老百姓指着背脊骂,当‘恶人’”。
正是他一身正气、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使得施工方再也不敢有一丝怠慢,全部工程保质保量完成,3年多了全乡硬化道路没有一处路面损坏,他就是这样用自已人格魅力赢得了XXX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甘洒热血和汗水,育得交通树常青”在5年多的工作历程中,XXX 以自己的实干、苦干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创造了XXX乡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硬化的丰碑。
自20XX年以来,在XXX同志分管下全乡共完成硬化通村公路17公里,新建泥石路面通组公路30公里,90%以上组通上了公路,面对仅有的5公里通组公路,一幅幅筑路蓝图又在他心中绘下。
-3-篇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交通系统领导干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默默地奉献于他钟情的交通事业,心系交通情系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为某市的交通事业发展呕心沥血,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特别是近几年来,公路交通的长足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奠定了交通基础。
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路局长”。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某同志常说:“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只有这样,人民才能信任我们,拥护我们,才能同我们一起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职工有困难,他想办法给予解决,特别是道班工人从事养护工作几十年,子女就业困难,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他积极争取人事劳动部门的支持,解决一线职工的后顾之忧,近年来为养路工人安排子女就业130多人。
对个别生活困难的,他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部分带头捐献。
他就是这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少年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节假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有时为了工作,他可以干到深夜,不能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到外地出差或下乡施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
当随行的同志劳累一天后已经进入梦乡,他却仍然在考虑工作、整理材料、研究问题。
1999年,在国道**段建设的关键时刻,他亲临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检查员,在60余天的时间里,和民工吃住在一起,白天一身泥,晚上住在苫布搭成的工棚内,由于休息不好,劳累过度,路修好了,他却病倒了。
1998年3月,*局长下乡到了**,听说*学校18名蒙古族儿童失学,他到了学校,看着孩子们企盼的眼睛,他说:“勒紧裤带让孩子们上学。
”带头捐款1000 元,18名**儿童重返校园;1998年8月,南方和东北地区遭受特大洪灾,他号召全系统职工捐款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献上草原人民的一份心意,他带头捐款1000元,全系统捐款100万元支援灾区;1999年,交通局包扶**,在摸底调查贫困户时,有3名失学儿童,他又带头捐款500元,使3名失学儿童重新踏入校门;2000年,市运输公司一名职工移植肾脏,他带头捐款500元;20XX年,内蒙东部区遭受雪灾,他又带头捐款800元;20XX年他捐款1000元资助两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20XX年在防控非典时带头捐款1000元;20XX年一名养护职工小孩患败血症他带头捐款800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某市地处某,沙化严重,公路建设极其困难。
全市*个旗市四个是国贫旗,四个是区贫旗,贫困的原因在哪里,如何摆脱贫困,找准坐标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1998年2月,某走马上任,对全市公路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针对交通“瓶颈”问题,提出一系列加快公路发展的办法。
他说:“在其位,谋其政,不挂空头衔,不当名誉局长,要干就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