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通则》编制说明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通则》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15年,探测中心编制并下发了《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站功能规格需求书》(气测函〔2015〕202号),以此项工作为基础,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于2016年开始启动作物气象自动观测试点工作,下发气测函[2016]46号文《观测司关于组织开展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建立健全与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规章。

2017年4月1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的《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气象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气发〔2017〕26号)中明确本标准名称为《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项目于 2018 年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批准立项,项目编号为QX/T-2018-43。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得到了中国气象局观测司和法规司的悉心指导,也得到了河南、广西、内蒙古、新疆气象局等业务单位以及河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3、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

2017 年4月,编制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了实施计划。

起草组按计划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分工。

收集生态气象观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进行总结,建立了标准编写的初步框架。

(2)组织起草。

2017 年 5 月,根据初步框架,形成了标准草稿。

标准编制组经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完成了对标准草稿的修改和完善。

尤其对其中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标准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审定。

(3)完成初稿。

2017 年 6 月,标准初稿完成,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4)标准立项。

2017年 8 月 22 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 2018 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7〕 39 号),确定进行《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规范通则》(以下简称“规范”)编制,项目编号 QX/T-2018-43。

(5)深入调研。

2018 年 9 月至 2019年4 月,起草组开展了国内观测规范沿革、国内外相关标准、相关文献的调研,并进一步归纳总结。

(6)征求意见稿起草。

2019年 5 月至9 月,起草组根据业务实际,结合调研成果,按照法规司、标委会的要求,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征求意见稿的起草。

2019 年 10月,起草组对本标准的构成部分进行了修订,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沈超、吴东丽、吴苏等人。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以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 1 部分:术语》系列标准为基础,参考出版行业的相关编写规定,遵照中国气象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业标准的特点,本着简明、规范、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本标准起草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中的作物气象自动观测业务,适用于稻类、麦类、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甘蔗等主要作物的自动观测,为上述作物自动观测标准的制定提供通则;
2、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主要确定依据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借助仪器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动态,农业生产过程及其气象、土壤、生物环境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自动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近几年来,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向自动化方向逐步推进,许多新方法、新技术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从内容完整性、业务指导性、技术适应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自动化的发展要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仪器观测规范、业务技术规定和国家气象行业标准虽对其进行了有益
的完善和补充,但仍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2)标准主要规定内容
作物气象自动观测作为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中的作物气象自动观测业务,适用于稻类、麦类、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甘蔗等主要作物的自动观测,为上述作物自动观测标准的制定提供通则。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3个方面的内容:总体要求、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场、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1)总体要求,按照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工作的要求,对观测项目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明确了观测时制、日界和对时。

2)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场,从选址、坐标、仪器布置、场地建设、对比观测和观测值班室等方面对观测场的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

3)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包含组成、基本技术性能要求、观测仪器的维护和检验、平行观测技术要求、数据传输、省级中心站业务软件等内容。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关于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
本标准在建立的同时,按照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工作的要求,坚持“兼顾历史、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编写原则,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反复论证修改、多方征求意见,在试点省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运行中初步得到应用。

2、关于标准综述
本标准是面向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工作的需要,结合当前业务实际建立的旨在总体上规范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的标准。

3、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修订了《农业气象规范》中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自动站)的相关内容,增加了作物气象自动观测仪等自动观测仪器,完善了仪器技术性能要求等内容。

不仅适用于我国气象部门农业观测业务,其他部门的农业观测自动化业务也可参照使用。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暂无。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的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已有国家标准的规定。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暂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气象行业推荐性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确保观测要求、观测方法、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规定。

2、对业务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其他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作为对本标准完善修订的依据。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编制组
2019年10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