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斋志异论文终结版

聊斋志异论文终结版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及其成因姓名:学号:系别:中文系年级: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2年4月30日安顺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系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毕业论文题目: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写作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摘要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女性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虽然《聊斋志异》中大部分突出鲜明的女性都是以狐仙鬼魅的形象出现的,但是这些形象也深深地烙上那个时代传统妇女形象的特征,她们或贤德、或孝悌、或才智、或开放、或复仇、或凶悍。

而这些女性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试图打破传统的观念又让读者印象深刻。

明清之交、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让地位始终薄弱的女性以新的气息闯入大众的视野。

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在男权统治的封建王朝,在《聊斋志异》中,广大的女性同胞能够释放其天性。

蒲松龄从多个文化视角来刻画这些女性形象,通过近乎民间采风的独特取材方式,不仅让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而且使人物更加圆润饱满。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成因ABSTRACTPu Songling's"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can be said to be a film about female theme collection of short fiction,shaping many of the female image of true to life likeness."Strange Tales"most prominent distinctive female ghosts of fox image,They or virtue,or filial piety,or wit, or open,or revenge,or fierce.but these images are also deeply brand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era the traditional image of women in these women on the self-consciousness awakening, trying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letting the reader impressed.Ming and Qing at the turn of the conflict of old and new ideas always weak position of women broke into public view in a new atmosphere.In traditional idea ingrained era,in the patriarchal feudal dynasty ruled,in"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the majority of the female compatriots can release its nature.Pu Songling from multiple cultural perspective to depict the image of women,through almost the unique folk folk material,not only made the story more bizarre twists and turns,and make the characters more mellow.Keywords:"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Female sex Genesis目录一、《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分类 (4)(一)、贤德型 (5)(二)、孝悌型 (5)(三)、才智型 (6)(四)、开放型 (7)(五)、复仇型 (7)(六)、凶悍型 (8)二、错综复杂的成因 (9)(一)、传统的社会 (9)(二)、坎坷的人生 (9)(三)、独特的取材 (10)注释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作为中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光鲜夺目的女性形象。

全书一共四百九十一篇,然而涉及女性题材及内容的文章长达二百余篇,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二百五多人,不仅数量之多,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反映出来的思想也十分复杂。

这些女性不尽都是凡夫俗子,有些许是往返于人间与妖界之间的花妖狐媚,有些许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以及幽冥中的鬼灵精怪等等。

她们大都美丽动人,是“真、善、美”的化身,代表着那个时代妇女的形象,甚至超越了时代的特征。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大都把这些女性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平凡现实中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有待字闺中的少女,也有出嫁未久的少妇,有倚门卖笑的妓女,也有扶锄耕耘的村妇……除了这些普通妇人,学者们将那些异类幻化的女性形象分为另一类。

她们大都是一些含冤而死的女鬼,超脱室外的花仙狐媚……而这部描写女性题材的文言小说,至今都让世人颇为惊叹。

早在文言文小说发展的雏形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一些女性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大都展现的是一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矢志不渝。

有描写凡人对爱情的追求,也有人鬼相恋,人神之恋……这类有关女性题材的文学创作模式被一直延续和发展着。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杂糅了历朝历代的创作模式,这当中不乏有类似于唐朝的“才子佳人”式,有效仿宋朝青楼女子忠于爱情的,更有明朝时期的“乱世佳人”……经过历代的积淀,蒲松龄将这些前朝的女子都集中在《聊斋志异》中,因而这些女性可以堪称是“众体兼备”,由此就形成了《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尽管《聊斋志异》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这些奇女子,但是故事的本身根植于现实生活,它始终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

同时,文学作品也是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

《聊斋志异》深深地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曲折地反应了蒲松龄所生活时代的矛盾性和人民朴素的愿望;它的成文是蒲松龄先生通过采集民间流传的坊间故事编撰而成的,除了他个人的经历,这种从基层汲取文学素材的方式也是成就这些迥然不同的女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分类在封建统治的背景下,女性在伦理道德中的生存状况往往是作家所青睐的一条基本文学脉络,甚至有关女性题材的作品构成了文言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受到不同时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文言文中的女性形象又会因时而异,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蒲松龄运用精炼的文笔营造离奇的故事情节,从而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塑造出独具艺术特色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二百五十多位女性形象,按照其身份区别,可分为狐女、女鬼、仙女、平民子;按照这些女子的品性区别,可分为贤惠型、孝悌型、才智型、勇敢型、复仇型、凶悍型。

或许这样的区分会存在一些交叉重叠的部分,但这些女子都是爱憎分明的人物,而她们在故事中展现给读者的形象也是多面的,只能取其最鲜明品性特征进行分析。

(一)、贤德型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用来衡量女子的标准便是——贤德。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女子的“贤德”是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贤妻良母。

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遵从伦理常纲,恪守妇道,三从四德。

这样传统型女性形象的作品大概有十来篇,其中包括《乔女》、《邵九娘》、《细柳》、《妾杖击贼》、《林氏》、《白于玉》等杰出的作品。

这些女子通常是善良贤惠、温柔和顺、求真向善的形象。

她们相夫教子、孝顺父母、待人和善,富有人性的光芒。

就如《乔女》中的主人公丑女——乔女,虽然面貌丑陋,但心善美。

为了报答孟生的知遇之情,在孟生死后,不顾世俗非议,以寡妇之身为他抚养遗孤,教子成才,至死不渝;“贵人”胡四娘静默娴熟,不卑不亢,用《聊斋志异》中的话来来描述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娘内慧外朴,聪明浑而不露”[1],不论夫君程孝思贵贱,她都能够做到荣辱不惊,以德报怨。

在《说文解字》中对“妇”做了这样的阐述“妇,服也。

从女,持帚,洒埽也。

会意。

谓服事人者”[2]。

自古妇人又被称作“主中馈”,即操持饮食。

因此,《聊斋志异》中传统的女性还必须持家有道。

在她们的辛勤经营下,往往贫穷的家庭能够摆脱困境,甚至能够免去穷书生的衣食之忧,助他及第。

如,细柳不仅贤良淑德并且持家有道,“卒使二子一富一贵,表表于世”[3]。

据《聊斋志异·细柳》描述细柳,“女于女红疏略,常不留意;而与亩之东南,税之多寡,按籍而问,惟恐不详”“晨兴夜寐,经纪弥勤。

每先一年,即储来岁之赋。

以故终岁未尝见催租者一至其门,又以此法计衣食。

由此用度益纾”[4]。

细柳的形象集合美貌、贤德等众多优点于一身,蒲松龄塑造了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型妇女的形象。

(二)、孝悌型“百善孝为先”“孝居百行之先”……孝悌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人子女必须遵守的一条行为准则,为人儿媳更加不能例外。

在中国古代众多文学作品中,有许许多多关于孝悌的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让人传诵至今。

而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必然不能缺少歌颂女子孝悌之事。

蒲松龄的孝悌观注入到女性篇章之中,当我们在阅读那些奇女子的事迹时,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些女子的共性便是——孝。

花姑子为报答安幼舆的救父之恩,不仅以身相许,“为君故,业行已损其七”,“百年不得飞升”[5],这何尝不是一种孝顺的表现呢?在讲述女子在行孝悌之义时,除了像《花姑子》一样替父报恩,更多地是在讲述婆媳之间的孝道。

她们当中或有婆媳水火不容的,或有互敬互爱的……始终不变的是女主人公无论受到怎样的委屈,都坚守孝道。

这一类的故事,最具典型意义的当数《珊瑚》。

孝顺执礼的珊瑚遭遇的是强悍蛮横的婆婆沈氏,受到百般虐待不敢有丝毫的怨言,逆来顺受依然不能得其欢心,最终还是难逃被休得命运。

当沈氏受到二儿媳臧姑的虐待积郁成疾时,珊瑚却不计前嫌,日日“以甘旨饷媪”,最终感化了婆婆。

从某个方面说,蒲松龄是用珊瑚的这种精神来感化当时的恶婆婆,同时也通过臧姑的下场告诫为人儿媳应该孝顺公婆。

(三)、才智型《聊斋志异》不仅是展示古代女子的贤良淑德,遵守孝道,更多地还塑造了许多机智聪慧的女子。

她们不仅通晓诗书,擅长音律,还能歌善舞,精通医术,才华横溢。

这些女子多为狐鬼花仙,一度成为了世俗里男子的红颜知己。

她们大胆追逐自己的爱情,勇敢地和封建礼教抗争。

而这些奇女子也演绎了许多缠绵悱恻、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