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汇总

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汇总


探討的是個人或團體在社會各種情境所表現的行
為及行為的結果 。
7
2.3 科學的推理模式—演繹法
前提一:凡人皆會死; 前提二:李四是人; 結 論:所以李四也會死。
8
2.3 科學的推理模式—歸納法
從觀察到的資料去歸納,並進一步發展出概化
的通則,以便解釋所觀察事項間的關係。
從觀察李四的生死開始,發現李四會死、然後
10
2.4 觀察、概念、構念、定義
一、觀察 (Observation) 觀察是確認或記錄事件的基礎。那是我們對現況的察 覺,是一種記錄在我們目前環境中某些標的或事件所發 生的現象的行為。 二、事實 (Fact) 1.直接的觀察或自然現象的記錄 2.從其他資料直接觀察或過去經驗結果之判斷 3.由原始文件中取得事件之真象 4.從研究者或其他出版品中取得資料
第2章 科學方法的基本概念
1.科學與研究的關係 2.科學的種類 3.科學的推理模式—演繹法與歸納法 4.理論的意義與由來 5.觀察—事實的意義 6.概念、構念、定義與變項的意義 7.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的意義 8.理論與模型的意義
1
2.1 何謂科學
科學的意義 Earl Babbie認為科學是一種探索的方法,是一種學 習瞭解我們週遭事務的方法,而另一種看法是將科 學定義為「有系統、有組織的正確知識」。
理論從已被接受的「比較的公理(Axiom of Comparison)」開始, 這個公理把長久以來關於諸多現象的觀點都形式化了,其中包括對快 樂、自尊和分配等現象。 (Jasso, 1988)
24
2.7 理論的建構
一、理論的意義
科學研究的目的不只是在蒐集及分析
資料,其最終的目的是經由概化 (generalization)與演繹的方法,建構出一 理論(theory)。
14
2.4 觀察、概念、構念、定義
表 2—1 概念及構念的組成定義及操作性定義說明
定義 組成定義 操作性定義 藉由付錢或付出其他等值物品去取得物 名冊上在過去的一年中有購 購 買 品或服務的一種行動 買 FORD 汽車且已付款者 為了決策目的而蓄意的搜尋資訊 藉由五個項目,以李克特 搜尋情報 (Likert)五點量表來評分 產品之功能能滿足預期效益的程度 事前預期效益和事後效益評 滿 意 度 價的差異 一個特定產品的特質能被了解的程度 對特定產品的屬性記得起來 品牌認知 的比率 一種後天學習的偏好(learned 藉由八個項目,以七點的必 態 度 predisposition),並持久性維持此種偏好 伯拉(bipolar)量表來評分
再多觀察幾個人,發現所有的觀察的對象都會
死,然後就可推得一個結論:凡是人都會死。
9
2.3 科學的推理模式—歸納法
歸納法是從觀察到的資料去歸納,並進一步發展
出概化的通則,以便解釋所觀察事項間的關係。
理論
歸 納 法
實證概化
假設
演 繹 法
觀察
圖 2—3
科學之輪
Social Research”, 8th
資料來源:Kenneth D. Bailey (2007)原著,李美華等譯,“Methods of edition, p.77.
觀 察
建構以模式 為基礎的理論
圖 2—7 理論的建構方式
27
2.7 理論的建構
四、由Hutt (1976)的研究過程模式來看 理論的建構
關於 MRP 的發展史 Hutt (1976)認為理論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幫助實務上決策之制定,透過理論的預 測與解釋能力,決策者再進行重大決策時能夠有所依循。但是許多學者認為理論是太不實 務且很難實際應用至實務上 。 例如學者 Kaplan (1964)認為將行為科學的理論應用在實務上 具有很高的難度 , 而後來陸續有學者致力於將理論以某種型式的呈現來解決實務上的問題 。 而為了解決實務上難以使用正式理論的問題,學者 Ward (1973)提倡使用問題解決方 式(problem-solving approach)來進行研究,而許多學者開始在問題研究中使用反朔的觀 念。 當越來越多的學者使用反朔,那演繹法和推理法在預測和了解企業管理的相關概念扮 演什麼角色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者發展了研究過程模式(MRP),其主要是由 Hutt (1976)所建立的,此模式主要有三個邏輯上的程序即是演繹、歸納與反朔,透過這樣的程 序使理論之推導及應用更為順利。
16
2.5 變項
7. 節制變項(moderating variable)與中介變
項(intervening variable):
1.中間變項圖示
工作豐富化 滿意度 工作動機
中介變項
2.節制變項圖示
多角化策略
經營績效
企業文化
節制變項
(干擾變相)
圖 2—6
節制變項與中介變項之區別
17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20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2. 研究假設的角色
(1) 指引了研究的方向
(2) 指引研究的設計
(3) 假設提供研究的架構,可針對研究結 果下結論,並探討其管理上的涵意。
21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3. 研究假設的來源有以下幾種方法: (1) 研究者忽然之間想到的 (2) 根據別人的研究結果推導而來的
不 論 是 敘 述性 假 設或 關係 性 假 設 通常 都 是以 虛無 假 設 (null hypothesis)的形式來陳述 ,即是以與實際假設的反面道出變項之間的 關係,然後根據蒐集得來的資料以統計檢定來拒絕虛無假設,而證明 研究假設的真實性。相反的,如果不能拒絕虛無假設,則欲證實的研 究假設便不成立。
1. 名目變項(nominal variable) 2. 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 3. 連續變項(continuous variable) 4. 自變項(dependent variable)與依變項 (independent variable) 5. 主動變項(active variable)與本質變項 (attribute variable) 6. 觀察變項與構念變項(construct variable)
12
2.4 觀察、概念、構念、定義
五、觀念性定義 (Conceptual Definition)
以其他概念和構念來描述某一個觀念之定 義。 六、操作性定義 (Operational Definition)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是將理論層 次命題中的概念轉化為實証層次假設中的變 數,唯有經過此種轉化,才能將實證層次的 事實驗證命題中的假設。
教課書將科學定義為「以有系統的實證性研究方法 所獲得之有組織、有系統且正確的知識」。
2
2.1 何謂科學
一、獲得知識的非科學方法 1.慣常法(method of tenacity) 2.權威法(method of authority)
3.直覺法(method of intuition)
4.推理法(method of rationalization)
假設是根據理論依演繹規則而推衍出 來的命題,有待用科學實證的方法加以 驗證,其作用在於增廣理論知識。
19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1. 研究假設依抽象程度不同,可分成兩大類: (1)敘述性假設(descriptive hypotheses)
(2)關係性假性(relational hypotheses)
13
2.4 觀察、概念、構念、定義
觀察
真實 (reality) 和 事實 (facts) 操作性定義
概念
購 買
假定的關係
構念
滿 意 度
操作性定義
品牌認知
(comprehension)
蒐集情報 抽象化
態 度
(attitude)係研究概念圖
資料來源:Davis & Cosenza (2004), “Business Research for Decision Making”, sixth edition, p.46.
5.由訪談或調查而來之資料
11
2.4 觀察、概念、構念、定義
三、概念 (Concept): 1.物體概念:可以是東西或有機體的本身,也可以是東西 或有機體之屬性 2.事件概念:可以是事件的本身,也可以是事件的屬性 3.關係概念:指東西、事件或其屬性間之關係,例如飢餓 會導致焦慮。 四、構念 (Construct): 1.與概念相比,構念須為明確而有效的定義 2.構念的界定必須能加以測量或衡量為原則 3.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可將構念放入某種理論架構,以 探討其與其他構念的關係
一、命題(Proposition) 命題是在基本假定的架構下,從概念 與構念間的關係中所得到的結論。 命題是一種關於概念的描述,而這個
概念是可以被觀察的現象,且我們在研究
中將判斷它是真是假 (Cooper & Emory,
2006)。
18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二、假設(Hypotheses)
(3) 根據一個理論而提出的假設
22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4.研究假設之標準
(1)可驗證性(testable)
(2)一致性(consistency)
(3)簡約性(parsimonious)
(4)正確性
(5)邏輯性
(6)可量化
23
2.6 命題、假設、定律與公理
三、定律 (Laws) 指關於各類事實放諸四海皆準的概括性陳 述。 四、公理與基本假定(Axioms or Postulates) 公理是理論所根據的基本主張。Guillermina Jasso,對理論和公理的關係解釋如下:
25
2.7 理論的建構
二、理論的功能 1. 統合現有知識 2. 解釋已有現象 3. 預測未來現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