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为中学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很高的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等主客观原因,但是学习和借鉴各种优秀教学方法才是改善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利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

对于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实质的提高,首先我们应该对数学教学有着客观的认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误区。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强调对数学“归纳”的认识,突出学生的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理解。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新课标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的一种沟通合作,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交流的伙伴的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

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变为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交流、合作关系。

注重同学生的交往,合理而公平的同学生交往,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要把每个学生当成平等互助的朋友。

教师与学生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

师生关系不能是管理和被管理、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并有可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这是授课过程中最危险的忌讳。

和谐平等、民主自由并带有亲情和关爱的师生关系既能让学生毫无心理压力的
投入到学习中去,又能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变得轻松愉悦。

其次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别,性格及学习能力上也会表现得不一样,教师应懂得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国外的数学教学中就十分重视这一点。

如美国有些学校使用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便于学生与教师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因素的差异,从而设计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国内外的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指向,引领学生“我愿意”的去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很
高。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讲课时,尽可能用生动活泼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结构。

既可以利用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影像等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可以多渠道多方式的接触新知识,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和结论。

比如直观形象的图片会让中学生更感兴趣,因为这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种方法可以让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因此利用这些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互联网可以为数学教育提供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简捷的学习工具。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演示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技术,使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抽象问题。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中不同数学对象的特征,设计制作适当大小的教具或恰当的幻灯片,恰当适时地演示,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关系与实物
模型或图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

(责任编辑刘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