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列举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列举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
二、设问导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研制成功
(1)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维护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还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将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③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④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颁给水稻专家,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本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之父”。
三、合作探究: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呢?
四、自我检测
1、1964年10月,我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点火发射成功。
这里的“导弹”属于()
A:战略导弹B:地空导弹C:空空导弹D:中近程地地导弹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州一号B:东方红一号C:风云一号D:长征一号
4、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州一号B:神州五号C:神州六号D:神州九号
五、巩固训练
1、我国“两弹一星”技术不包括()
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
3、下列哪项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神舟5号”“东方红一号”“中近程导弹”
爆炸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
A B C D
4、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D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威胁我国安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六、拓展探究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哪些科技成就?
(2)图四人物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谁?你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指出图五、图六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的时间。
图五、图六神舟飞船有何特点?
(4)上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对此你有何认识?
七、课堂小结: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八、板书设计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九、课后作业
识记: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