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根基在教师。
如何在办学总量增长、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条件下,适应教育变革要求,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做到素质不下降,质量不稀释,是我校近几年来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办学问题。
基于此,我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科研为依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机制。
培训计划秉承和遵循这样的立意和宗旨,“过去,人们将教师职业比作蜡烛,燃烧并溶化自己,照亮学生。
今天,我们将教师职业比作火炬,在照亮学生的同时,点燃同仁。
”大家都能在这一立足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中共同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教师的职业理想,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在培训目标上,立足于学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在培训切入点方面,基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基础,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培训。
在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参与范围上,立足于学校内部,培训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兼顾组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和学习。
一、启动培训计划,实现校本培训的制度创新,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以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成立了校本培训组织机构, 确立校本培训计划,构建校本培训平台。
学校通过制度、经费和图书、影碟等方面的实际支持,保证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多层面拓展课程资源支持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在师资上坚持以校为本。
我校现有州级骨干教师1人,县骨干教师10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到县、州、省参加过学习和各种培训,使他们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主体师资。
三、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的根据地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
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品质是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的。
学校了解教师发展的需求,只有校本培训,才能真正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园地,离开了课堂,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学校要求既要把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要把课堂作为教科研的对象,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学校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如:教学研究周,围绕一个主题,如“自主学习”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等,这种研究不仅促进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开展骨干教师汇报课、师徒结对子示范引路课、师徒结对子研讨汇报课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听课,参与评课。
教师从中确实学到了想学的东西,得到了启发和思考。
打招呼听课和推门听课是我校的一种新听课制度,打招呼听课的目的是帮助老师更好的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老师更快地成长。
打招呼听课的程序是,事先(一周前)由学校教导处和某位老师约定,通知何时听哪一节课,并且就这一节课提出几点具体要求,同时要求老师独自备课。
届时,校长、教导主任等去听课。
课后,由1--2位听课人员对其课可进行评析,评析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这节课在实现课标要求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二是课堂上还存在哪些无效劳动或低效劳动;三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能或教学艺术还需要怎样的改进和提高等等。
通过这样的诚恳地评析,老师得到了直接有效的指导,比自己独自在教学中“悟”,要来得快,教师也就成长得快。
推门听课的目的是加强对教师平时备课、上课的管理,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推门听课的程序是,事先不与听课教师打招呼,由校长、教导主任随时对教师进行临
时听课检查,听课时间为10—15分钟,定期开展推门听课反馈通报,对存在有问题的教师提出批评并限期改正。
学校还开展了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活动,即要求教师提高问题意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思考改进的办法和措施。
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写10篇教学手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而且必须是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感受,成功的、失败的都可以写,都可以分析总结
四、以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向纵深发展,如开展读书计划与读书心得、撰写论文和教师手记、听课计划与交流活动,撰写爱的教育读后感,并进行阶段总结.另外,学校还举办了“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学校在对教研组进行每学期的量化考核中,校本培训计划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内容。
同时,学校还在每个学年开展校本培训的评选活动,根据开展情况给予不同等第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我校还多次组织观摩课和“教学开放周”活动,自我加压,锻炼教师,磨合队伍。
五、依托学校图书室、各种教学刊物,拓展校本培训和交流平台,跟踪教改实验区的最新动态 . 为方便教师学习,学校多方创设条件,我们克服学校经费紧张的困难,为教师们购置了大批反映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特级教师教学思想等方面的书籍和光碟,鼓励教师们积极阅读、观看;同时我们还订购了许多反映教研教改前沿水平的教育期刊杂志,定期分发到各个年级组中,方便教师们阅读。
通过这些措施不断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教师形成宽泛的阅读视野。
另外,学校还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优势,为教师构建起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自主的、开放的、智能化的学习模式,培养教师迅速、有效地选择、储存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
六、将课题研究纳入校本培训。
开展以课题为依托的校本培训。
我校积极组织申报省、州、县级教育科研课题,注意课题研究团队与
校本培训的自然衔接,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群体专业素质提升。
目前,我校有三项州级课题,其中德育课题《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模式的研究》已经于2007年末结题,州级课题《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方式的研究》已于2010年5月结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中。
七、在校本培训中一批教师快速成长。
得益于校本培训活动的大力开展,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借助这一校本培训的平台,一批教师的影响扩大,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老师们也更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师职业理想和人生的自我价值。
一年多来,通过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形势的变革,如何通过一系列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构建一支既富有科学探索精神,又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的敬业乐教的师资队伍,是各校管理层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面对的一大主题。
我们将在这一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