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美术课教案

二年级美术课教案

1.欣赏生活中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2.喜欢生活种多彩的物品,愿意大胆创新。
教学
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2.喜欢生活种多彩的物品,愿意大胆创新。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PPT(生活种被装饰成彩条纹的物品图片)
学具准备
丙烯颜料、排笔、抹布、毛巾、裤子、帽子、伞、凳子、相框
1.欣赏范例图片组1,引导关注彩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5、说一说哪一种水果最美丽,为什么?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瓜果。
2、教师巡回协助辅导。
3、学生自主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也可以描绘与想象结合的新水果。(想象创造。)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课题
第6课高个子和大胖子
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目标
学会比较,初步掌握绘画中夸张、对比的表现方法
2、小训练:尝试将酒杯变成更高的“高个子”,或将茶杯变成更胖的“大胖子”。
3、反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夸张要大胆,要抓住对象的特征。
4、课件直观演示将不同的形象进行适度夸张,引导学生感受。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四、欣赏作品、自主表现
1、谈话启发,激活思维:
大象和长颈鹿觉得参加聚会的伙伴太少了,想请小朋友还帮忙邀请一些,你能邀请谁呢?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像“高个子”或“大胖子”?
1.学生构思,尝试新的让小人的造型进行变化,提醒幼儿大胆创意。
2.交流讲评,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想,把作品送上创意板。
五、创意拓展,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课题
第5课瓜果飘香
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目标
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教学
重难点
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学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
二、观察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吃到过的水果。
3、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4、学生自主的形容其他吃到过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达直观感受的能力。)
三、品位体验
1、教师拿出部分水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
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
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一、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师: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
长颈鹿想开高个子聚会,大象想开大胖子聚会。来了很多伙伴,它们分别是去参加哪个聚会呢?课件出示一组宽度相同高度不同的罐子,和一组高度相同但宽度不同的人物,再出示几条基准线。
2、请学生小结观察方法,并得出“仔细比较”的结论。
三、感受尝试、掌握方法
1、创设新的情境,演示将高个子变得更高,从而引出第一个魔、一块小布
学具准备
水果、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拿出一块布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并蒙上其眼睛,拿一个水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3、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去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展开画纸,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观察探索得出结论: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不一样断开的地方也就不一样,折过的地方与断开的地方是有关系的。
5.尝试用线条连接小人身体断开的部位,感知小人夸张的造型变化。
6.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再次探索,变换出更多的快乐小人造型。
二年级美术课教案
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第4课顶天立地
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目标
1.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2.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
教学
重难点
1.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2.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一.
1感知彩条纹服装,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不同色彩,线条搭配组合的美。
2欣赏学生身上穿的彩条纹毛衣,引起学生对彩条纹的关注。
小结:这样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彩条叫间隔条纹。
二、欣赏生活中更多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引导幼儿探索横、竖组合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教学
重难点
适度夸张,巧妙对比,进行“高个子”和“大胖子”的创作。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含小组分享及分层指导策略)
思考与调整
一、感受特点,引入课题
1、故事设疑:森林里的两个好朋友,请你根据它们的身材比例猜猜是谁?
2、小结并板书课题:高个子和大胖子。
二、对比观察、感受比例
1、创设情境,引导判断:
师: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
3.第一次作画。
4.交流,对照、比较自己所画的小人是否是顶天立地,提醒后面画时可要注意。
三、探索“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的折线的关系。
1.师:这次我们用黄颜色的纸来画,有两个要求:第一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第二画时不要打开这张纸。
2.第二次作画,教师观察。
2、课件播放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引导欣赏。
3、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大胆地把你心目中的“高个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业、自主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引导开展评价,自评、互评与师评结合。
六、方法延伸、思维拓展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课题
第7课条纹乖乖
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