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中,有一辆“叶府出殡”的车经过,这个人是警校的校长,第二部中曾和陈永仁一起吃饭,那时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警校优秀学生。
陈永仁立正注目,行了个礼。
他一直都是个警察。
2.黄Sir坠楼,死在陈永仁面前。
后面交代,是黄Sir托Mary杀了阿仁的父亲,也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倪永孝,说好的卧底三年,变成三年又三年,倪家倒了,转头又要他去韩琛手下卧底。
这样的黄Sir,死了。
他想到的却是第一次见面,黄Sir派他去做卧底;他撑不下去了,黄Sir拍拍他的肩;他生日了,黄Sir记得送他礼物。
这里的煽情也许是因为还没有能够呈现出后面两部的故事,但结合后面两部来看,陈永仁此时眼中的难以置信,显得更令人动容。
3.黄Sir死了,一团乱,傻强拉着陈永仁就跑,中了枪还开出去老远。
痛得满头冷汗跟陈永仁说:“琛哥说,今天谁没去,谁就是内鬼。
我没跟琛哥说你去按摩,被他知道你就死定了。
”第一次见面陈永仁还是个正义的警察,把打扮得一身流氓气的傻强打得满头血还铐起来。
后来在监狱里相见,又是打。
然后傻强父亲去世,抱着阿仁拼命地哭。
沈澄来找事,韩琛不管阿仁,傻强扑上去拿瓶子往头上一砸,救下了陈永仁。
他说以后我就是你大哥。
4.天台对决。
刘建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做好人。
而陈永仁说的最多的是,我是个警察。
这两句话的差别在于,刘建明一直在很努力地去成为一个好人,他早就模糊了这之中好人的真正定义是什么,到后来,他把陈永仁当成“好人”,一直想要成为他。
而陈永仁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谁,自己要干什么,同样是卧底十年,一个,永远在“想”,一个,永远坚定。
5.陈永仁被林国平一枪爆头,电梯里鲜血淋漓,电梯门卡着他的腿关不上,一下,又一下。
最后刘建明从电梯里走出来,说,我是警察。
6.片尾重现当年陈永仁被派出去卧底走出警校,余文乐一回头变成了梁朝伟,凝视着他的陈冠希也变成了刘德华,说的还是当年那句话,我想和他换。
7.第二部开头,还是小弟的韩琛和黄Sir吃饭。
那时候他说谁说黑社会和警察不能做朋友啦。
然后大摇大摆从正门出去。
再次同桌吃饭,已是你死我亡。
8.黄Sir抓倪永孝,被倒打一耙,披露出来买凶杀人的事。
无比消沉的时候陆Sir去找他,进了那辆车,本来被炸死的应该是黄Sir。
这真是个残忍的镜头,直面熊熊燃烧的汽车,黄Sir 哭嚎,无措又徒劳地用外套去扑火,喊着出来啊!快出来啊!然后拿灭火器来,最后放弃,伏倒在地。
陆Sir说,你这套出老千的牌嘛,我早就知道了。
9.黄Sir和韩琛在泰国会面。
韩琛回忆他的老婆,说得那么情真意切,听者动容。
那时候黄Sir说,回去指证倪永孝,很危险,你要当心。
韩琛说,你这么靓仔,我放心啦。
那时候他们笑着,还是朋友。
韩琛心里,是不是已经在盘算,怎样利用黄Sir置倪永孝于死地了呢。
10.两年失去联络后,墓地再见。
陈永仁对黄Sir说,我不是帮你,我是警察,我答应陆Sir 的事情,我要做到。
他还说,我不想再做卧底,你要给我一个舒舒服服的位置,我要朝海的。
还有啊,不要再看见你。
最后,他朝陆Sir的墓碑,敬了一个礼。
11.黄Sir击毙倪永孝之后,阿仁失控扑上去,阿孝从他衣服内袋里翻出了窃听器。
然后又帮他放回去。
那一瞬间阿仁脸上的表情是真切的悲痛,他意欲扑向韩琛是下意识的愤怒,而被迫双手抱头蹲下时他看着黄Sir的眼神,是真正蚀骨的恨意。
无论如何倪永孝是他的兄长。
阿孝喊他回家里帮忙,跟他说,过了97年,倪家就可以洗白了。
倪永孝的穷途末路在于他把亲情看得太重,早知陈永仁是卧底,却仍是一次一次给他机会。
如果没有韩琛的报复,那么也许倪永孝入狱,倪家在香港回归后洗白,能够成全了这一对兄弟。
可惜,只是也许。
12.黄Sir让韩琛不要做太绝。
但是泰国人一意孤行,韩琛没有多加阻止。
香港回归,韩琛也成了香港的龙头老大。
满天烟火下他只是看着妻子的照片流泪。
曾经他也以为好好帮倪家做事,必有善终。
曾经他也以为就算是黑社会,也可以和警察做朋友。
现在,他没有这些以为了。
转身开门,衣香鬓影,言笑晏晏,有的是大好生意等着他。
13.第三部杨锦荣出场。
这个不算是感动我,我只是想说,黎明,外形满分气场满分国语满分。
善恶难分,城府极深,绝对狠角色,一上来就被震撼到了。
后来一场戏,韩琛沈澄在警察局斗法耍威风,一样被杨锦荣压得死死的,气场完胜。
14.刘建明开始出现精神分裂的征兆,被李心儿催眠,他说我不想当黑社会的,我想做好人。
但是我遇上了Mary。
你太太啊?不,韩琛的女人。
陈冠希演的刘建明,看着Mary时眼神总是那么定定的,好像在想什么。
救下Mary,躲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他那么想得到她,以至于得不到,就要摧毁。
第二部结尾有个叫Mary的女孩醉酒来做笔录,他看着她,笑得那么温柔。
这个世界上,最短的魔咒就是一个人的名字。
15.韩琛老谋深算没有上沈澄的道,丢下了陈永仁。
和沈澄各开一枪之后杨锦荣赶到,三个绝顶聪明的人都互相露了底。
杨锦荣给沈澄点了一支烟,又跟陈永仁说,当年你要是不走,优秀奖也轮不到我。
在朝不保夕的绝境里,这短暂的惺惺相惜,让人几乎要看得落下泪来。
杨锦荣是个看上去很没正义感的警察,他说你开枪好了,省我一颗子弹,反正你们两死了,report随我怎么写。
可是他用生命,捍卫了和陈永仁同样的信仰。
陈永仁死后,沈澄和杨锦荣一起去天台祭他,沈澄说,人他妈都死了,做这些还有什么用。
杨锦荣摘下眼镜,说,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正义必须得到伸张,陈永仁的血,不能白流。
这句话他没有说,但是,他这样做了。
16.杨锦荣被神经彻底错乱的刘建明一枪爆头。
这里有个细节,黑道杀人往往一枪爆头,比如刘建明,林国平。
警察开枪往往打手打脚不杀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陈永仁和沈澄各开一枪,一枪打在陈永仁手上,一枪打在沈澄脚上,这之后沈澄就认出陈永仁并非韩琛的人。
杨锦荣倒下的时候时间倒回十二年,年轻的陈永仁走出警校,那个关上门的小警察想,如果你没有走,优秀奖是不是应该你来拿呢?他终究是替他报了仇。
17.刘建明绝望地朝着自己的下巴开了一枪,却没有死,彻底成了废人。
妻子Mary去看他的时候,背后站着的却是韩琛的女人Mary,红与黑的对比那样鲜艳,黑衣Mary微笑着开了枪,而红衣Mary对他说,孩子会叫爸爸了。
刘建明只是木然地用手指在轮椅上敲着摩斯码。
终其一生,他都想做一个好人。
18.第三部的结尾,闪回到了第一部开头时刘建明和陈永仁在音像店初遇。
还是那段旋律,
在此定格,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
他们的命运如此相似却又大相径庭,让人一时欲辨已忘言。
19.最后的最后,无间道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一个正义不死,信仰不灭的故事而已。
陈永仁一直说,我是一个警察。
支撑着最伟大的事的,往往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信仰。
从电影的角度来讲,第二部中的倪永孝颇有些科波拉[教父]的风范,但是我更喜欢无间道。
比较专业,或者说看事情比我深刻,知识面比我广博的影评人能够从教父中间看出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也能从无间道里看出香港回归前后的种种问题。
而作为才疏学浅的我,只能说,为什么我更喜欢无间道,因为在无间道里,警察就应该是好人,正义,最后总能得到伸张。
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