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的分类
• 非刺激性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没有溃疡 、坏死等不良 反应。
谢谢聆听
化疗药物的分类
肿瘤科 黄聪聪 2014-1-22
化疗药物的特点:
• 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
• 对机体重要脏器有一定毒性,使器官功能受损。
一、根据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作用特点分类:
• ①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即对增殖或非增殖细胞都有作用的 药物,其特点为作用快而强;如氮芥类、环磷酰胺、抗生 素类等。它们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和淋巴肿瘤细胞的量效曲 线都呈指数性,其中氮芥和丝裂霉素选择性低,而大多数 其他烷化剂选择性较高。
• 紫杉类,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及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发生 致吐频次在10%~30%为低致吐化疗药物。
• 长春新碱、百消安等致吐频次在10%为极低致吐化疗药物。
• 腐蚀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疱、溃疡、 坏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以及长春新碱, 长春瑞滨。
• 刺激性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 应,静脉炎以及局部过敏反应。如依托泊苷、紫杉醇、博 来霉素、顺铂和氟尿嘧啶等。
• ③抗生素类:有抗肿瘤作用的如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 丝裂霉素、博莱霉素、阿毒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光 辉霉素等。(蒽环类具有心脏毒性,BLM可致肺纤维化、 骨髓抑制)
•
④生物碱类:主要为干扰细胞内妨锤体的形成,使细胞 停留在朋丝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周围神经毒性)、鬼 臼毒素类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VM-26),喜 树碱类:如羟喜树碱、伊立替康、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具有周期特异性(剂量限制毒性为严重腹泻)。
四、根据药物副作用的分类:
• 化疗药物按使用后发生呕吐的频次分成高中低和极低致吐 风险四类:其中单次静脉给药,如顺铂,氮芥和环磷酰胺, (1500mg/m2)等,发生呕吐频次大于90%,为高致处化 疗药物。 • 奥沙利铂,阿糖胞苷(>1mg/m2),卡铂,异环磷酰胺和蒽 环类药物发生呕吐频次在30%~90%,为中致吐化疗药物。
二、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 1、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类、亚硝脲类、
铂类、丝裂霉素。 • 2、影响核酸形成的药物 ⑴二氢叶酸还原抑制剂,甲氨蝶呤抑制二氢叶酸还原 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从而抑制DNA和RNA 的合成。 ⑵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 3、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有多种抗癌抗生 素,如放线菌素D及蒽环类的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可分为: (1)影响纺锤丝的形成 纺锤丝是一种微管结构,由微 管蛋白的亚单位聚合而成。长春碱类和鬼臼毒素类属本类 药物; (2)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 如:三尖杉酯碱; (3)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如:L-门冬酰胺酶。 • 5、影响激素平衡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 素、雄激素 、雌激素等。
• ⑤激素类,能改变内环境进而影响肿瘤生长,有的能增强 机体对肿瘤侵害的抵抗力。常用的有他莫昔芬(三苯氧 胺)、乙烯雌酚、黄体酮、丙酸睾丸酮、甲状腺素、泼尼 松及地塞米松等。
• ⑥其它:不属于以上诸类如甲基苄肼、羟基脲、L-门冬酰 胺酶、顺铂、卡铂、抗癌锑、三嗪咪唑胺等。脂质体包裹 5-氟尿嘧啶为导向性剂型。
三、传统分类:
• ①细胞毒类药物:烷化剂类,由其氮芥基因作用于DNA和 RNA、酶、蛋白质,导致细胞死亡。如氮芥、卡莫司汀 (卡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马利兰)、洛莫司汀 (环己亚硝脲)等。(主要副作用:骨髓抑制,迟发性毒 性反应)
• ②抗代谢类药:此类药物对核酸代谢物与酶结合反应有相 互竞争作用,影响与阻断了核酸的合成。如氟尿嘧啶、甲 氨喋呤、阿糖胞苷、巯基嘌呤、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 等 。(毒副作用是时间依赖毒性,主要为粘膜炎)
• ②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细胞增殖整个或大部分周期时 相者。如氟尿嘧啶等抗代谢类药物。
• ③周期时相特异药物:药物选择性作用于某一个时相,如 阿糖胞苷、羟基脲抑制S期,长春新碱对M相的抑制作用。
•
可以用打击不同的阶段细胞的几种药物联合;或按细胞 增殖周期先后使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和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称为序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对大肠癌可 用氟尿嘧啶 、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联合。对肺癌可先用 大量环磷酰胺,后用甲氨喋呤。一般认为:瘤体小,倍增 时间短,患者情况较好,可用较大剂量。晚期瘤体大,倍 增时间长,患者情况差,剂量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