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环境毒理学定义: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己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外来化学物质: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和外界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
3、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①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物②主要任务:Ⅰ、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Ⅱ、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Ⅲ、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4、环境毒理学的特点根据人体接触环境化学物的方式、条件及其后果,环境毒理学具有下列特点:(1)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泛,是整个居民人群,特别重视老幼、病弱等敏感人群;(2)它不仅研究环境毒物对居民偶然的急性危害,而且更注意研究其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对居民健康可能产生的慢性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等对肌体本身及其后代的潜在影响;(3)研究有毒化学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的毒性及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产生的综合影响。
5、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答:体外实验: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的研究);2)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和中毒机理的探讨);3)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4)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
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体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指一次染毒或24h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2)亚性毒性试验(称为亚慢性毒性毒性试验—一般认为1~3各月为宜,但具体试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人群调查:3)慢性毒性试验(一般指6各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试验)6、环境毒理学的实际应用?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毒作用性质和机理、对机体发生这些毒作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
应用:制定环境卫生标准、评价环境质量、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⑴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①直接用于现场检测,以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紫露草四分体微核试验、紫露草雄蕊毛突变实验、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试验建立全球性的生物监测网以监测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②环境样品的生物测试:收集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样品进行生物测试,以了解环境是否受污染。
比如现在死鱼污染纠纷较多,环保部门往往测定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重金)属等项目,有时这些项目都不超标却造成了死鱼事故,数据不能直接说明事故原因,给纠纷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如果能够开展生物监测,进行鱼类毒性试验,找出某种毒物或工业废水对鱼类半致死浓度与安全浓度,则将给纠纷的处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⑵毒理学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环境样品的生物测试方法很多,可以说现行毒理学的各种方法包括整体动物、体外培养细胞和器官等都可用于测试,测试的重点包括一般毒性、免疫毒性、三致性、生殖和发育毒性或其他特异器官的毒性等。
发现除多环芳烃外,有机酸和极性化合物均有较强的致突变性。
⑶环境毒理学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环境风险评价在综合应用这些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目前已经成为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决策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 1①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 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 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策②在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是确定某种化学物品从生产、运输、消耗到最终进入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乃至进入环境后, 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7、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4方面)8、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热点?容包括: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物的毒性和评估方法、实验室模式生物、生物标志物以及环境毒理学在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等。
此外, 还对环境化学品管理和安全性评价、H ormesis( 兴奋效应) 现象、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室环境毒理学分析与研究等热点问题。
第三章环境污染物在体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生物转化:?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2、生物转运:?是指生物体在代过程中使污染物质发生化学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转变为新的衍生物(即代产物),故称为生物转化。
3、毒物代动力学:是指以定量的概念研究外来化合物在生物体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称为毒物代动力学。
4、生物膜----------细胞膜主要是是组成。
5、毒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P21(1)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驱动力为浓度梯度,受生物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梯度、脂水分配系数、化合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 值影响)和波:过作用(环境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驱动力为渗透压)(2) 特殊转运: 主动运输、异化扩散、吞噬和胞饮。
6、结合与贮存库-------什么是贮存库?有哪些贮存库?当毒物对蓄积地点相对无害时,此蓄积地点就是贮存库。
种类: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 毒物在肝、肾中的积累;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髓组织作为贮存库。
(例:脂恪性物质均易分布脂肪组织中,脂/水分配系数大的毒物,可大量贮存在脂肪中。
在脂肪中贮存的毒物往往不具有活性,对脂肪代无影响。
例如 DDT等贮存在脂肪中。
)7、生物转化类型?第一阶段(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 使分子上出现一个急性基团,使其易容于水,并司进行结合反应; 第二阶段(第二相反应,结合) : 化学物经过结合反应,排除体外。
8、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①物种差异和个体差异②饮食营养状况③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④代饱和状态⑤代酶的抑制和诱导。
9、消除速度常数、消除率?P39K dD dt D c第四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什么是功能性?什么是器质性?器质性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
这就叫做“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毒物的定义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机体时,能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发生物体功能或器官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合物。
3、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几种基本类型?反应关系曲线: 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
主要类型有: 直线型、抛物线型、S 型曲线4、毒性试验常用参数(1)致死剂量或浓度LC(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3)最大无用剂量(4)最小有作用剂量5、毒作用类型?P511,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2 ,可草和不可逆作用3 ,即刻和迟发作用4 ,功能、形态及生态作用5 ,变态反应和特异性反应6、简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l)种属和个体差异不同种屑的动物和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同一毒物的感受性有差异。
(2) 性别与激素动物对一些类型的化学物会出现性别差异,而性别差异主要与性激素有关。
(3) 年龄新生和幼年动物通常对毒物较成年动物敏感。
(4) 营养与健康营养不足或失调会影响化学物的毒性作用。
( 5 ) 生物节律化学物的毒性与其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时间有关。
7、什么是受体学说?1,受体学说的定义: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地与其结合的大分子蛋白质。
生物活性物质是指能引起生物效应的各种物质,可分为源性活性物质和外源性活性物质。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做配体。
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可引起一系列识别、换能和放大过程,最后导致生物效应。
受体和配体结合后进而引发机体中某一特定结构产生初始生物效应,这种受体一配体结构称为反应体。
各种受体具有高度立体特异性,且只占细胞的很小一部分,数目有限,而且受体蛋自也有合成或降解过程,数目多少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受到包括污染物在的许多外因素的影响。
8、联合作用的类型?答: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在人类环境中,污染物往往不是单一的,多种外来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毒作用。
类型: 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9、联合作用的评定方法?联合作用系数法等效应线图法第五章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1、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答:①选择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特点与人类接近的物种;②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③选择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④选择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2、解释“细胞癌变学说”?3、第六章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1、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几类化学物质评价阶段与试验项目P105安全性评价: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群效应的观察,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进而提出在通常的暴露条件下该物质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以及其安全接触限量。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四步模式①危害鉴定:属于定性的危险度评价,它要回答是否有证据表明受评化学物质会对暴露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
②剂量—反应评定:是通过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的资料,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评估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剂量下的危险危险度的基准值。
③暴露评价:可以测量或估计人群中某一化学物质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也可以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露水平。
是健康危险度评价中的关键步骤。
④危险特征分析:对前三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危险度分析,评定结果和书面总结。
环境分泌干扰物改变健康生物及其子或者其群体的分泌功能对它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1.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机理的主要理论是。
2香肠、火腿类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3肺泡对于气态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方式。
4.化学物在体的初次分布取决于,二次分布取决于。
5.生物转化过程包括4种是。
1.简述致突变作用的不良后果。
答:(1)致死性突变诱发物引起生殖细胞的突变可以是致死性的,这种突变不具有遗传性,而是造成配子死亡、死胎、自发流产等。
(2)可遗传的改变生殖细胞发生非致死突变会影响后代,表现为先天畸形等遗传性疾病、胚胎发育迟滞或导致遗传易感性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