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正面战场(陈峰)
戴安澜
•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 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 • “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 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 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 “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分也。”
抗日正面战场
• 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局限:
• 1、抗战意志衰退,以保存实力、坐待胜利为指 导思想,失去了抗战初期的积极性。并抽出相当 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制造了多起反共摩擦事件。 • 2、蒋介石“曲线救国”的策略,导致国民党军 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如孙 殿英、孙良诚、庞炳勋等。 • 3、军队贪污腐化,从中牟取暴利,大发国难财。 • 4、军队的纪律败坏,当地人民恨之入骨。
二、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 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 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 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中国战场的泥 潭而不能自拔。延绵数千里的战线上,国民 党始终坚持着抗战,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 延长,为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
三、 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 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游击 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战初期自不用说, 国民党积极主动抗战吸引了日军主力,无 疑是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 展。即使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虽无多 大作为,但数千里战线上的数百万国民党 军队的存在,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使敌人 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 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四、 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 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 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 胜的信念。国民党军队中有很多人叛国,军 队的素质也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兵 是爱国的,这点毋庸置疑。“中国军人的楷 模”张自忠,西北王冯玉祥,第五战区总司 令李宗仁,远征军师长戴安澜,哪个不是热 血男儿、民族的英雄?
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 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 了有利条件。抗战前,中国工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一-二八事变“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工业受到严重威胁。若 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落入敌手,中国将何以持久抗战?凇 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内迁仅民营企业一项就达146家,机器材料 共14600余万吨,技术工厂250家。武汉会战期间,从武汉迁往 内地的厂矿企业达304家,机件重量达5万余吨。从战役本身来 说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都失利了,但就以上这点而言两次会 战的贡献绝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虽然工厂数量不多,但 这些工厂都是民族工业的精华,没有这些工厂中国的持久战将 无从谈起,不敢说中国抗战必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抗战必 将变得更艰难、更严峻、更残酷……
抗日正面战场
• • • • 主观原因: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第二,战略指导方针失误。 第三,派系林立,各为已谋。
抗日正面战场
•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 场
•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 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的方针。 • 国民党在重申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 政策也抗战时期究竟发挥 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 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尊重史实,客观评价 尊重史实,客观评价
• 抗日战争史一直是作为中共党史的一个阶 • 抗日战争史一直是作为中共党史的一个 段史加以描述的,因此难免带有浓重的政 阶段史加以描述的,因此难免带有浓重 治色彩。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被过 的政治色彩。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 分强化,而忽略甚至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 用被过分强化,而忽略甚至否认国民党 争中的作用。关于正面战场的描述,经常 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于正面战场的 使用的字眼是“一溃千里”、“不战而 描述,经常使用的字眼是“一溃千里”、 逃”,而对于国民党的评价,强调的也是 “不战而逃”,而对于国民党的评价, “消极”、“妥协”、“分裂”、“反共” 强调的也是“消极”、“妥协”、“分 等。我们应当正视历史,客观公正地评价 裂”、“反共”等。 国民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进行过22 次百万人重大战役,陆军伤亡321万,空军 阵亡4300余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 尽。此外国民党还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在内的11 名上将,34名中将,50名少将,总共歼灭日军 100余万(死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有150万),这 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国民党军 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 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 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抗日正面战场
抗日正面战场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 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 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 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 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正面战场
•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 • 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 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 日军1万多。 • 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武器装备的日 军大举进攻,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用 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顽强地与侵略者战斗, 流血牺牲者可谓千千万万。
抗日正面战场
抗日正面战场
• 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民族,在正面战场英勇作战而捐躯 的军人不知其数。 • 其中高级将领也有一大批,如赵登禹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 郝梦麟、刘家麒等等。
张自忠
赵登禹
抗日正面战场
•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是比较积 极的,但除了台儿庄战役外,其他战役 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结束了。 •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六大功绩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政府组织 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给 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忻口、太原会战, 中国军民(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 战绩显著;凇沪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有优势 装备的敌人拼搏,毙伤日军6万多人;随枣会战毙伤日 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第一次长沙会战日 军伤亡2万余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敌5万余人。 如果忽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很显然仅凭中共当 时的三四万人来抵御百万日军,那是不可想象的。
抗日正面战场
• 国民党进行过几次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 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 大的战役:桂南会战、枣宜会战、第三次 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抗日正面战场
• 桂南会战:1939年12月,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 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余人。 • 枣宜会战: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牺牲。 • 长沙会战: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日军5 万余人。 •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第二00师师长戴安 澜在缅甸殉国。 • 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到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 陆交通线的作战(即豫湘桂战役)。此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 党军一败涂地,八个月丢失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 土。 •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败和统治区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激起 各阶层人士的强烈不满。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
抗日正面战场
• 淞沪会战:37年8月-11月,面对拥有海空绝对控制的日军, 在苏州河两岸,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 抵挡日军坦克火炮 的疯狂攻击,坚守淞沪战线长达三个月,以伤亡25万人的 代价,毙伤日军6万余人,比苏德战场初期,在基辅的苏 联红军的表现,英勇的多。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 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 忻口之战:国民党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密切 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万 余人,迟滞了日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 •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 捷.虽最终放弃了徐州,但也取得了消灭日军1万多人的重 大战果。 •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 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 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中国军队以重大民族牺牲,粉碎了日本法西 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使得盟军有可能腾出 手来集中解决欧洲事件,换来了国际尊重, 各国领导人曾先后高度评价过中国战场。因 此,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等一切在华特 权,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的平等地位,终止 了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 我们有必要客观地审视这段历史,公正地评价所 有曾经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政党和个人,积极 促进和改善两岸关系,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祖国 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