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_文本_2009-5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_文本_2009-5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文本与图集珠海市规划局珠海市环境保护局二OO九年五月委托单位:珠海市规划局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主持: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副教授)报告编制: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韦献革(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李耀初(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曾建军(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技术顾问:汪晋三(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报告审核:陈新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领导小组组长:毛东信副组长:熊豪品潘明成员:陈金华贾建红吴纯德吴锡汉梁玉昭王淳麦驱海曲波陈长才卢晓波陈永章邵英贤廖中和王泽俊詹林刘荣茂叶建勋刘重阳《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参加工作人员珠海市环境保护局梁玉昭张勇黄汉鹏苏锦顺侯小凤李慧毕冬静湛福祥关群顺洪国荣钟浩文目录1. 总则 (1)1.1修编背景 (1)1.2主要修编依据 (2)1.3修编指导思想 (4)1.4修编范围 (4)1.5修编原则 (5)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2.1自然环境概况 (6)2.2社会经济概况 (8)2.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概况 (10)3. 地表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规划 (12)3.1珠海市河流水系及湖库概况 (12)3.2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3.3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26)4.1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26)4.2水库水质现状 (27)5.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30)5.1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 (30)5.2珠海市周边地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30)5.3现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 (33)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6.1水库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6.2河流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附件 (40)一、附表 (40)二、附图 (46)1. 总则1.1 修编背景环境功能区划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制定环境规划、实施环境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重要的基础。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于1999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颁布实施,该方案将珠海市境内的主要河流和水库划分为Ⅱ类、Ⅲ类和Ⅳ类共28个水环境功能区。

随着珠海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原有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需要从珠海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已划定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进行重新核定,对未划分环境功能的地表水域也需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珠海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快速发展,将珠海市建设成为高品位的生态城市,珠海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开展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经择优谈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该项研究工作。

根据珠海市保护地表水域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初步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要求,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10月编制了《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于2007年11月7日在珠海市主持召开了大纲专家评审会。

根据大纲专家评审意见以及珠海市相关部门对大纲的反馈意见,通过搜集各方资料、现场调查和模拟计算、分析等方法,编制了《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技术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方案,向珠海市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编制单位根据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编制了《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技术报告》(送审稿)。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于2009年1月6日在珠海市主持召开了报告专家评审会,编制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修编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调修改,编制完成《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技术报告》。

1.2 主要修编依据1.2.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8.28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1.1修订)➢《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12)➢《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2006.6.1)➢《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7.1)➢《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09.5.1实施)➢《广东省珠海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6.9.28修订)➢《珠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7)1.2.2 相关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粤府〔2006〕35号)➢《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粤府〔2005〕16号)➢《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广东省西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07.6)➢《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技术报告)》(2005.8)➢《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珠海市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纲要“135”行动计划》(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珠字[2006]19号,2006.7.15)➢《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批稿)》(2007.7)➢《珠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珠海市环卫专项规划(2006-2020)》➢《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12月政府批复)➢《珠海港总体规划(修订)》(报批稿)➢《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5)➢《珠海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珠海市水务“十一五”规划》➢《珠海市给水规划(2006-2020)》➢《珠海市污水规划(2006-2020)》1.2.3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保总局,2006.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1.2.4 其它参考资料及文件➢《珠海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年)➢《珠海西部沿海城市带总体发展规划》(2008.4)➢《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珠海市斗门城区分区规划(2003-2020)》➢《珠海市西湖片区分区规划》➢《珠海市横琴新城区分区规划(2005-2020)》➢《珠海市南湾新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珠海市港区新城分区规划(2006-2020)》➢《珠海市平沙中心镇总体规划(2005-2020)》➢《珠海市莲洲中心镇总体规划(2007-2020)》➢《珠海市斗门中心镇总体规划(2006-2020)》➢《珠海临港工业新城整合规划(2002-2020)》➢《珠海城市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研究(讨论稿)》(2008.4)➢《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珠字〔2008〕1号)➢《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珠委办〔2008〕49号)➢《中山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5.10)1.2.4 相关意见➢珠海市相关部门对《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的意见➢《<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专家评审意见》(2007.11.7)➢珠海市相关部门对《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技术报告》(送审稿)的修改意见➢《<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技术报告>(送审稿)专家评审意见》(2007.11.7)1.3 修编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珠海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围绕将珠海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目标,从协调珠海市水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地表水环境资源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水环境安全出发,在充分认识区域水环境系统特征、环境容量及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开展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确定水质保护目标,提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的保障体系。

推动珠海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保障环境安全,构建和谐珠海。

1.4 修编范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范围为珠海市陆域面积1687.8 km2,包括三个行政区,即香州区、金湾区、斗门区。

地表水域包括全市主要水道、小型河流和水库。

其中,主要水道为已划定功能区的河段,小型河流以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涌为主,水库为小(一)型以上的水库、已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部分小(二)型水库。

1.5 修编原则(1)以现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为基础(2)饮用水水源地优先从严原则(3)区域协调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5)整体性原则(6)动态区划原则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珠海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在北纬21°48′至22°27′、东经113°03′至114°19′之间。

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

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仅36海里,最近的牛头岛相距仅3海里;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距广州市约140km。

全市海陆总面积7653 km2,其中陆地面积1687.8 km2,占总面积的22%;海域面积5965.2 km2,占总面积的78%。

珠海市陆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南缘,濒临南海,东隔伶仃洋与深圳、香港相望,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新会接壤,南连澳门半岛。

陆地沿海岸线全长195 km,珠江八大口门中的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自东向西依次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