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复习重点样本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复习重点样本

◆生态设计的五个特点: P27
1、源自地方性设计
2、生态账户的设计
3、设计结合自然
4、每个人都是设计师
5、使自然可视化
◆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 7大理论) P30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2.空间分异性与生态多样性理论
3.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
4.岛屿生物地理与空间镶嵌理论
5.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
6.生物地球化学与景观地球化学理论
7.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
1.以景观格局和功能为主的美国流派
2.以荷兰和德国土地生态设计为代表的西欧流派
特点: 高度结构化的景观
3.以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为主的东欧流派
特点: 1) 立足景观综合研究与应用
2) 景观综合研究思想
4.以土地生态分类为核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派
5.以景观地球化学分析和区划为主的苏联流派
6.以生态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中国流派
特点: 北方平原地区”围宅、围屯、围城、围田”的四维景观生态格局建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
1、景观生态过程——格局的规划设计
2、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与景观生态规划
3、景观安全格局体系( 生态网络)
◆第五节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
整体性、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通性、稳定性。

1.景观生态的整体性
景观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生态共同体,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 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 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2.景观生态的异质性
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 景观或生态系统) , 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 或某种特性) 在空间上( 或时间上) 的变异程度。

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一般可理解为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

3.景观生态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要素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板块多样性、组分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
4.景观生态的复杂性
5.景观生态的连通性
1)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而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2)景观连通性测定景观的结构特征, 景观连接度测定景观的功能特征, 反映了景观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
3)景观连通性能够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得到反映, 而景观连接度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生态群体的生态行为或研究的生态过程和研究目的, 仅研究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不足以反映景观连接度的水平。

6.景观生态的稳定性
相对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
◆踏脚石系统52
位于大型斑块之间, 由一连串的小型植被斑块组成。

连接程度的高低是踏脚石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连接度高的踏脚石系统具有类似于廊道的作用。

以簇群模式发展的踏脚石组合, 才是最为稳定的系统。

踏脚石之间的间距必须在可视距离范围内才具备连接功能, 因此踏脚石系统的最大有效间距须视不同的生物保护目标而定。

◆景观生态分析过程56-58
影响景观生态的十大生态过程57( 图)
影响景观生态规划的十大生态过程一览表
1.物种扩散与迁移过程,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能量转换( 光合作用) 过程,
4.物种与物种的生态关系过程,
5.空间分异过程,
6.水循环过程过程,
7.大气动力过程,
8.物质重力过程,
9.生命过程,
10.扰动过程。

◆七度评价体系
传统七度评价体系
现代七度评价体系66
传统: 早期的评价核心: 景观生态评价集中在相容度、敏感度、自然度、旷奥度、美景度、可达度、可居度的评价上。

现代: 随景观评价的深入发展到现代七度评价, 相容度、敏感度、持续度、适宜度、连通度、地方性( 原生度) 、健康度。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定义114
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和主体对象。

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自然赋予人生存的智慧, 人尊重自然并利用自然, 取得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文景观系统在特点的自然景观系统的基础上, 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 经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形成的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利用方式以及在利用过程中创造性的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天人合一、完整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
◆边缘效应与景观界面( 搞清楚) 154
边缘效应: 不同地貌单元生物群落的界面地带, 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不同生境的物种于此共生, 种群密度大, 生产力水平较高, 将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景观界面: 特定尺度下生态实体之间的过渡带。

在林、农、草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交错带, 即景观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