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年级迎接期末考试广播稿A、思想重视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它,不能马虎麻痹。
因为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初一上册书所有语音、语法、词汇、课文内容,全面检测我们听、说、读、写能力,是检验我们一学期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学习半年英语了,究竟学得怎么样?我们自己想知道,老师、家长也想知道。
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
"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功夫搞好。
B、讲究方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期末考试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
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我们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的是英语辅导报社主编包天仁教授独创的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法。
1、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1)基础复习;(2)强化能力;(3)查漏补缺;(4)模拟练习。
2、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课文。
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
然后,侧重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
最后做两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
四个阶段,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C、巧用试题如《英语辅导报》为我们提供两套主要试题,一是期末复习题,二是期末测试题。
期末复习题主要是供我们复习用,这套试题绝不能拿过来做一遍,一对答案了事。
应先按上面讲的前三个阶段,逐项进行复习,然后再做题。
做完后核对答案,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最后,按期末考试的要求,独立做相当于"模拟试题"的"期末测试题"。
期末考试是一种综合测试,与平时的单元测试,单项训练有本质的不同。
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说法,我认为期末复习也有三个境界,境界不同,复习效果不同,所取的成绩也不同。
唤起记忆是第一境界。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对前面一些知识有所遗忘是很正常的。
复习之后,对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巩固加强,对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查缺补漏乃第二境界。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某个知识点根本就没搞懂,或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易错,易混处没弄明白,导致知识链出现断裂。
利用复习,正好查缺补漏,把平时缺失遗漏的知识补足补齐,使知识链通畅。
复习的第三个境界是归纳整理,这也是复习的境界。
平时所学知识是零散的,零乱的,通过归纳整理,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形成体系,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而归纳整理的办法就是画知识树。
当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真正在头脑中清楚条理的时候,才能使知识融汇贯通,触类旁通,也才能举一反三,联想创新,学以致用。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当学生达到复习的境界时,也就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远了。
当然,要使复习有好的效果,还有两点要做到。
首先,要把复习当成一种乐趣,一件愉快的事。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次,在复习中要有主观能动性,既要听老师的话,把老师的复习意图贯彻好,又不能完全听老师的话,要在完成老师意图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小计划,课堂完成不了的,下课要补充完成,还有能力多复习的要给自己加量。
这样,才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复习更有效,取得满意的成绩【篇二】(A)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在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校园之声”广播站今天正式开播了!希望我们的广播节目能给大家的业余生活增添光彩,能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之余带来欢笑和舒心。
“校园之声”广播站,是同学们关心学校发展、参与校园活动的有益平台,广播站全体人员真诚地欢迎你们的参与,希望同学们积极投稿,支持我们的校园广播,把我们的校园广播办出特色、办成精品。
(B)“校园之声”广播站暂设以下几个栏目:(一)中文播报:《新闻时事》收听“中国之声”广播,了解国内、国际最新新闻。
《校园快递》播报学校动态、班级活动,表扬好人好事好气象,宣传好人好事,传递最新信息。
《知音信箱》主要征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一些对学校建设、管理方面的建议及意见,或者其它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广播站将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及时做出反馈。
《百科沙龙》包括学习经验、生活小百科、健康生活知识、安全小卫士等内容。
欢迎同学们把自己的经验或摘抄到的相关内容写成稿子投给广播站。
《美文欣赏》一篇篇美丽动听的文章能给我们带来一次心与心的碰撞。
请把你的优秀习作或所欣赏的名家诗文及同学优秀作品投给广播站吧。
《名人故事》萃选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以此陶冶同学们的道德情操。
《开心一刻》则播出一些轻松愉快的小幽默、小笑话,旨在让同学们开心一笑。
(A)(二)英文播报《朗读关于西方文化与风俗的文章》让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
因为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学好该语言的关键。
《谚语翻译》谚语的使用得当,在与外国人交流以及英语写作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通过广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西方谚语。
《单词及日常用语周周练》每周用中英文对照播放三十句日常用语以及小学常用单词,《朗读英文故事》英文故事内容简短,容易理解,趣味性强。
二、稿件要求如下:1、文体不限,字数300字以上。
2、思想进步,内容健康,语言优美流畅。
3、可以是自己创作的,也可以是自己摘抄的。
创作作品注明班级、姓名;推荐作品注明作者及推荐者班级姓名。
4、可以把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班级、年级段的重大活动等以新闻稿件的形式投稿。
5、投稿地点:学校广播室稿件箱。
同学们,期待在广播中听到你们的来稿,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校园之声,就在你身边...(音乐)(B)转瞬间,我们的祖国已经度过了67个春秋,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将迎来祖国母亲的生日。
校园之声广播站本周特别制作了国庆专题特别栏目,用声音的方式和大家共贺祖国六十三华诞。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是多么地神圣,多么地庄严。
请听美文《凝望升旗》。
(A)蓝天下,迎着初生的晨曦,我们举行这庄严而又隆重的升旗仪式。
我们眺望着国旗冉冉升起,耳畔回荡着气壮山河的国歌,我们为这庄严的仪式而自豪,我们因肃然于国旗前而激动。
我们是新世纪的孩子,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火已离我们久远;历史的恩怨,国危的呼号也融进了历史。
国旗,这新中国的象征;国歌,这一中国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穿越时空,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凝聚着新中国的豪情壮志,昭日月,耀千秋。
国旗的光辉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国歌的旋律激励着我们继承先辈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一面国旗,招展着一种象征;战争中的勇气,异国思乡的亲情,国际交往的尊严;一面国旗,书写着丰厚的内涵;那是祖国的土地,那是游子的归依,那是不屈的奋斗,那是国家的富强。
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那“起来、起来”的呐喊,鼓舞着我们新一代不断创新,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强不息。
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的顽强拼搏,不正是这一内涵的诠释吗?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们从那满含泪花的凝视里,从自豪激昂的“起来”声中,从挺直腰杆、溢满喜悦的容颜上,体会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掂量到我们新世纪青年肩上的重任。
努力学习吧!祖国需要我们,世纪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
国旗,在新世纪升起;国歌,在新世纪奏响。
祖国正走向繁荣昌盛、前途一片光明。
新世纪,祖国母亲在呼唤我们。
愿我们沐浴着五彩的晨光,伴着新世纪升起的国旗,唱响共和国的音——“起来,起来!”(音乐)(B)下面是我们的《百科沙龙》时间,今天给大家介绍关于国旗的小知识。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
【国旗的使用与管理】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为各国所公认。
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遇需悬旗致哀,通常的做法是降半旗,即先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
也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是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
升降国旗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升国旗一定要升至杆顶。
悬挂双方国旗,按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
两国国旗并挂,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
汽车上挂国旗,则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手为客方。
所谓主客,不以活动举行所在国为依据,而以举办活动的主人为依据。
国旗不能倒挂。
有些国家的国旗由于文字和图案的原因,也不能竖挂或反挂。
有的国家明确规定,竖挂需另制旗,将图案转正。
各国国旗图案,式样,颜色,比例均由本国宪法规定,不同国家的国旗如比例不同,同样尺寸制作,两面旗帜放在一起,就会显得大小不一,因此,并排悬挂不同比例的国旗,应将其中一面略放大或缩小。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
长宽比例为3:2。
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其间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星采用*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也表示,中华民族为*人种。
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的。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由*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有关规定,国旗的升挂使用有以下几种情况:1.每日升挂国旗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出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岸以及边防哨所、海防哨所等处,均应每日太阳升起时升挂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