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管线保护方案
一、电信管线分布概况
目前,我部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经调查发现车站顶部中心线东侧1.2米处有一道南北走向的电信管线,管线横跨整个车站。
经过人工现场开挖、探明,该管线共有30孔,管线底部埋深距原地面南端约1.4m,北端约1.8m,电信管沟已完成暴露,需保护的管线长度为41米,管线目前有PVC管套护,通过¢10钢筋捆扎(详见附录实景图)。
龙门吊轨道横跨
电信光缆区域
电信光缆走向
龙门吊轨道横跨
电信光缆区域
该处管线位于我盾构施工场地内,所在位置地面硬化后将行走管片
运输车、渣土车等重车并堆放管片。
因此管线上方地面承载将会很大,另外,我部龙门吊轨道基础将横跨管线两端,如不采取特殊保护,地面极有可能因超载而下沉或塌陷,进而损坏电信电缆,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因此,我项目部建议在场地硬化前对管线进行保护。
二、管线保护技术措施
为了对电信光缆进行保护,我部拟在管线两侧修筑高2200mm、厚400mm的钢筋混凝土墙;顶部铺盖200mm厚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然后满铺20mm厚的钢板。
为了对龙门吊两侧轨道行走范围内管线进行保护,在钢筋混凝土侧墙顶部铺设200mm工字钢作为龙门吊基础以减小龙门吊对侧墙的压力。
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1.土方开挖
清除管线槽沿线杂草,确保管线清晰可见,以免开挖过程中触伤管线。
管线槽两侧采用1:1的比例进行放坡开挖。
管线槽深南端约1400mm,北端约1800mm,其中管线自身为600mm厚,宽为1100mm。
计划开挖深度为2500mm。
由于开挖面全部为回填土,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边坡土体稳定性,同时要严格控制开挖坡度,特别在开挖槽底时必须确保挖机不损坏管线保护套,如果挖机在正常工作下无法保证管线安全则采用人工开挖。
挖出土方暂放于地面,以备回填。
2.管线支托保护
开挖管线槽底时,采用马凳和吊带对管线进行临时支托保护。
开挖采取全断面开挖,每4米架立一个马凳,用吊带把管线悬吊起来后再对管线下端回填土进行开挖,开挖完毕后,在槽底浇注100mm厚的C15素混凝土垫层,然后在管线下填充碎石,待碎石填满具有足够支撑力后把马凳及吊带撤除,此时侧墙内侧并未用碎石填充。
3.修筑侧面防护墙
在管槽两侧绑扎钢筋笼、支模、浇筑混凝土。
侧墙顶板钢筋绑扎详见钢筋图,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振捣均匀。
侧墙两侧每隔2000mm各预埋一块200*200mm钢板,预埋钢板对称分布。
侧墙模板拆除后,用100mmH钢对两侧墙进行支撑加固,H钢两端分别焊接在预埋钢板上。
在沟槽内二次填充碎石,直至碎石面完全与管线下平面平齐。
预制2000*600*200m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铺盖在管线沟槽顶部。
为了防止重车破坏混凝土盖板,在盖板上加铺20mm钢板。
4.龙门吊轨道基础处进行特殊处理
在龙门吊轨道基础范围内每端架设3根H钢(200×200mm)并焊接成一体,形成整体后铺龙门吊轨道以提高其承载能力,防止龙门吊重机往返行走时破坏下方基础及电信管线。
5.回填
待以上工序施工完毕后,侧面防护墙脚回填渣土,回填渣土时每回填300mm夯实一次,填至与地面齐平后进行地面硬化。
三、设备及材料清单
1、设备清单
四、管线顶盖板复核计算书
矩形截面强度裂缝复核原始数据表(拉弯压弯-双筋对称设计)
矩型截面配筋或复核计算结果表-强度复核:轴心受压
注:1、钢筋面积单位cm2,强度计算值单位:轴力N为kN,弯矩M为kN-m。
2、轴心受压,下缘受拉(或较小受压),上缘受压。
矩形截面裂缝中间计算结果表
注:本表为《公路规范》裂缝中间计算结果。
表中第1项实际u值大于0.02,取0.02计算。
矩形截面裂缝计算结果表
最小配筋率钢筋面积表
经计算,此处设计安全系数达到规范要求,能够满足现场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