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对人类文明:①对亚洲:传入韩国、日本等,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②对欧洲:18世纪传入西方,被启蒙思想家所借鉴。

[拓展延伸]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提示: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③儒家思想中的仁、礼、讲道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④儒家主张天下定于一,有助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⑤道德修养上,讲诚信,尊老爱幼;⑥教育上,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言之有理即可)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生平事迹1、青年时代: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师徒关系。

2、游历生涯:柏拉图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

3、政治实践:构想“哲学王统治下的理想国”。

4、教学生活:柏拉图创办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

(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1、哲学思想---理念论(1)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评价: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现实意义:倡导创新。

2.政治思想:《理想国》和《法律篇》(1)《理想国》①构成: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军人——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平民——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国家统治者: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③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④评价:A.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B.理想国终成乌托邦(2)《法律篇》——强调法治。

(三)柏拉图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1、他的哲学着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2、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体现。

其中提出的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长期的战争使人们渴望统一。

(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2、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扞卫者康熙1、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①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南的管辖。

②收复台湾:1683年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④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和创新,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⑤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扞卫了国家主权。

(三)、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四)、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2、局限性:对内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一、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课标要求]: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一)主要事迹: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后,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担任大陆军总司令;②整顿和训练大陆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③响应《独立宣言》,传播《常识》,激发起官兵们的战斗意志;④1781年领导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⑤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①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美国民主政治;内容: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总统制共和政体。

②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维护了民主制,完善了总统制。

③不迷恋权力,坚持不当终身总统,确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二)评价:1、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2、功: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

②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

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④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新国策。

⑤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拒绝连任,确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超两届的制度。

过: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3、总评: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二、法国大革命的扞卫者拿破仑(荒野雄狮)[课标要求]: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一)、主要政治活动:1、大革命的支持者:青年的拿破仑深受伏尔泰和卢梭思想的影响;2、崭露头角:1793年土伦战役,破格晋升,展军事才能;3、共和国的救星:1795年平定保王党人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声名远扬;4、夺权: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5、称帝: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6、颁布《拿破仑发典》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7、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8、称霸欧洲: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9、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由盛转衰,成为失败的决定点;(莫斯科大火—坚壁清野)10、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后期战争——侵略性、争霸性!)11、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政权结束。

(政治生命的终结)思考: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内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外因——法国奴役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广泛的反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