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 (1)
1.3编制规范、依据 (1)
1.4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2)
1.5工程目标 (2)
1.6技术经济指标 (3)
第2章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评价 (5)
2.1**镇概况 (5)
2.2地形地貌 (5)
2.3水文地质 (5)
2.3.1 水文气象 (5)
2.3.2 工程地质 (8)
2.4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2.4.1 项目区现状 (15)
2.4.2 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6)
第3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7)
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
3.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8)
第4章工程规模、拆迁征地及施工条件论证 (20)
4.1工程规模及标准 (20)
4.2征地拆迁范围论证 (20)
4.3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及主要施工条件论证 (21)
第5章工程设计内容 (22)
5.1河道整治方案设计 (22)
5.1.1 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22)
5.1.2 堤岸工程 (28)
5.2河道生态清淤工程 (40)
5.2.1 河道清淤工程量 (41)
5.2.2 清淤实施方案说明 (42)
5.2.3 清淤施工 (42)
5.2.4底泥处置 (45)
5.2.5生活垃圾管理 (46)
5.3生态修复工程 (46)
5.3.1 构建思路 (46)
5.3.2 生态修复措施 (51)
5.4配套截污管道工程 (52)
第6章施工组织设计 (53)
6.1施工条件 (53)
6.1.1 水文、气象条件 (53)
6.1.2 交通条件 (53)
6.1.3 供水、供电条件 (53)
6.2.1 导流标准及导流时段划分 (54)
6.2.2 导流建筑物设计及施工 (54)
6.3主体工程施工 (54)
6.3.1 土方开挖和回填 (54)
6.3.2 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及截污工程 (55)
6.4交叉构筑物(桥、坝、涵等)的保护 (56)
6.5施工交通运输 (56)
6.6施工工厂设施 (56)
6.6.1 砼拌和站及预制厂 (56)
6.6.2 机械修配厂 (57)
6.7施工进度 (57)
6.7.1 原则 (57)
6.7.2 工期安排 (57)
6.7.3 施工总进度 (57)
第7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59)
7.1环境保护 (59)
7.1.1环境保护目标及质量标准 (59)
7.1.2环境影响分析 (60)
7.1.3环境保护设计 (61)
7.1.4环境监测 (63)
7.1.5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64)
7.2.1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64)
7.2.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65)
7.2.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65)
7.2.4水土流失的影响 (66)
7.2.5 水土流失的控制措施 (67)
7.2.6 水土流失监测 (67)
7.2.7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68)
第8章节能措施 (70)
第9章工程管理及人员编制 (71)
9.1组织机构 (71)
9.2劳动定员 (71)
9.3建设进度 (71)
9.4工程招投标 (73)
9.4.1 招标范围 (73)
9.4.2 发包方式及标段划分 (73)
9.4.3 招标组织形式 (76)
9.4.4 招标形式 (76)
第10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9)
10.1工程概述 (79)
10.2编制依据 (79)
10.4材料、设备价格 (80)
10.5其他工程费用 (80)
10.6工程预备费 (81)
10.7建设资金筹措及还款计划 (81)
10.8工程进度计划 (81)
第11章财务评价 (82)
11.1收入预测 (82)
11.2运营费用估算 (82)
11.3财务评价指标 (82)
第12章工程效益分析 (84)
12.1环境效益 (84)
12.2社会效益 (84)
12.3经济效益 (85)
第13章结论及建议 (87)
13.1结论 (87)
13.2建议 (87)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县**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
1.3 编制规范、依据
(一)相关规划:
(1)《**县**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安徽省**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2009.5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科委、建设部2001年)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6)建设部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基本设计资料
(1)《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2003.11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县**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镇规划区范围内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共约13.17km,生态清淤50.56万m3,生态修复工程318810m2,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长度5.697km。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初步实施计划,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1.5 工程目标
(1)对河道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保障水质,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范围内污水收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可
减少此区域污水排入率水河,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进而改善入新安江的水质。
(3)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型环保城市,促进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
(4)由于河道淤积导致泄洪和供水水质恶化,环境恶化,使得洪水来临时内涝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环保清淤工程势在必行。
1.6 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总投资19192.25万元,其中: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6650.64万元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1119.47万元
第三部分预备费用:1422.15万元
资金来源如下:其中13434.6万元申请新安江流域资金补助,其余5757.7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
附:技术经济一览表
表1.7-1**县**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经济一览表
第2章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评价
2.1 **镇概况
**镇地处**县西南山区,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镇政府所在位置的坐标为东经117°46′99″,北纬29°42′35″。
东与**县汪村镇山后接壤,南与**县汪村镇回源村毗邻,西连**县鹤城乡渔塘村,北临安徽省祁门县祁洪乡、乔山乡、凫峰乡。
全镇国土总面积为65.17平方公里,**镇是黄山市“有机茶之乡”和“环境优美乡镇”。
2009年全镇共实现财政收入1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70万元,招商引资2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50元,较2008年增长650元。
2010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758万元,比2005年的2360万元增长228%;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4.8万元,比2005年同口径增长328%;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比2005年的2353元增长128%。
2.2 地形地貌
**镇位于皖赣交界处率水山麓,三江源头的率水之滨,四面环山,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