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洛阳盆地东隅,行政区划隶属洛阳市,介于东经112°26′~113°00′和北纬34°27′~34°50′之间。

偃师市东邻巩义市,西连洛阳市洛龙区和孟津县,南依嵩山与登封、伊川接壤,北隔黄河同孟州市相望,全市东西长约44km,南北宽约34km,总面积668.58km2。

本项目位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北园内,厂址西侧紧邻杜甫大道,南侧、东侧紧邻集聚区规划道路,北距连霍高速偃师出口2.1km。

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3.1.2地形地貌偃师境内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型,其中平原面积占31.4%,丘陵占51.9%,山区占16.7%。

北部为邙山丘陵,面积约22.97万亩,中部是伊洛河冲积平原,面积约44.42万亩,南部为万安山低山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坡地,面积约77.08万亩,偃师市境内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南北高,中间低,略呈槽形。

集聚区北园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陇海铁路为界,南侧用地相对平坦,北侧用地存在一定的坡度,局部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才可作为建设用地。

中州渠从园区内穿过,是偃师市北部重要的泄洪通道。

项目厂址位于陇海铁路北侧,场地北高南低,中间存在沟壑,建设单位拟将厂区北侧高地推平至南侧,场地平整后适合本项目建设。

3.1.3地质、矿产3.1.3.1地质偃师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洛阳断陷盆地东部;大地构造处于中朝准台地西南部,华北中断坳西北缘——嵩箕中台隆西北部,嵩山背斜之北翼;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之嵩箕小区。

地层出露较全,各期构造明显,并有相应的岩浆活动。

偃师市境内的构造形态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发育十分复杂。

南部山区为伊川郭嘉窑大背斜的北翼,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向北倾斜的单斜地层。

就其基底和盖层两大部分来看,前者为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后者为中元古界五佛山群,乃古生界地层。

岩层倾向一般为东段略偏东,西段略偏西,倾角19~20度,境内褶皱及断裂构造比较发达。

偃师市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

北园地层出露较全,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各期次构造主要为上古生界二迭系。

岩石为紫红色粉砂岩、石英砂岩夹页岩及灰白、褐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细砂岩与紫红、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与中上统石碳整合接触。

不存在地震引发的地基液化、震陷问题,无人防工程,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3.1.3.2矿产偃师市在古地质史上为一浅海沉积地带,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藏,如铝土矿、煤、石灰岩、白云岩、耐火土等。

同时由于后来历次造山运动影响,形成各色各样的火成岩矿藏,如花岗岩、石英岩、钾长石等20多个品种。

铝土矿经探明的有夹沟、焦村两大矿区,探明储量5200多万t;煤田储量为7.9亿t,经探勘地质储量约7亿t,可采储量达4亿t;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南部万安山区,全市总储量7亿t;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南部浅山区,总储量10亿t;白云岩总储量在2~3亿t;石英岩储量约2亿t。

资料表明,本项目未占压矿产资源。

3.1.4区域气候气象特征偃师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

春季受冷暖气流交替影响,天气多风少雨;夏季盛行从海上吹来暖湿的偏南风,高温多雨,秋季受蒙古高气压势力增强、副热带高气压南撤的影响,冷暖适宜,但有时秋雨绵绵;冬季盛行从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地区及蒙古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雨雪稀少。

根据偃师市气象观测站近20年间观测资料统计,其气象特征见表3-1。

表3-1 近20年气象特征统计表3.1.5水资源及水文3.1.5.1地表水本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有洛河、伊河,以及两河相汇后形成的伊洛河,均属黄河水系。

洛河:发源于秦岭山脉东侧的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木岔沟,流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在偃师市岳滩村东约1km处与伊河相汇,向东北经巩义神堤村北注入黄河。

洛河全长453km,偃师境内长31km,流域面积255km2。

河床宽0.5~1km,纵坡度约1/2400。

洛河与伊河汇流后称伊洛河,其纵坡度约1/4000。

河床由卵石、泥沙构成,渗水性较好。

本项目距洛河直线距离为3.2km。

伊河:发源于栾川县陶湾乡三合村闷顿岭,流经嵩县、伊川、洛阳,在偃师市岳滩村东与洛河相汇。

偃师段西马村至杨村长37km,占伊河全长347km的10.7%,流域面积565km2,占偃师市总面积的59.9%。

河床最宽处(东石罢)3.2km,最窄处(安滩)0.38km,纵坡出龙门口后由几百分之一变缓到1/3000左右。

河床由卵石、泥沙构成,渗水性较好。

由于落差小,泥沙沉重量大,河中多沙洲。

本项目距伊河直线距离为8.3km。

伊洛河:伊河与洛河于城关、岳滩、故县三镇交界处汇合,汇合后称伊洛河。

伊洛河流经偃师山化乡、巩义市,总长约44km,最终于巩义市汇入黄河。

产业集聚区北园有中州渠自西向东穿过集聚区,中州渠兴建于1959年,渠首在洛阳市南涧河与洛河汇流的曲家屯,向东北穿越洛阳市区,经孟津县的平乐、金村入偃师县境,在山化乡魏窑村东注入伊洛河,因渠首在中州古城洛阳而得名。

中州渠在偃师境内干渠长21km,建筑物23座,支渠21条,总长56km,流经首阳山镇、城关镇和山化乡共29个村,设计灌溉面积3.15万亩。

本项目位于中州渠北侧800m处。

本工程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在厂内经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经集聚区污水管网排入偃师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最终排入伊洛河。

偃师市污水处理厂,坐落于偃师市市区文化南路与东明路交叉点西南,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出水水质指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3.1.5.2地下水⑴区域地下水洛阳盆地是一个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周边由山地、黄土丘陵组成,中部为伊洛河冲积平原。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主要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控制。

据含水介质类型将区内地下水分为三种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黄土丘陵、黄土台塬、洪积扇、河谷阶地区主要分布着不同成因的松散岩类,赋存着松散岩类孔隙水。

基岩山区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碎屑岩,也有少量岩浆岩及变质岩。

其中碳酸盐岩中赋存有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而碎屑岩及岩浆岩变质岩中则赋存有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偃师市属洛阳盆地水文地质区,地下水的埋藏和分布明显受着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控制。

在盆地内堆积有很厚的松散沉积,孔隙度良好,南部山区基岩裂隙及碳酸岩都比较发育,为地下水的补给和储存创造了良好条件。

承压水和潜水均有分布,但上层滞水量少,尤其南北两坡更少。

地下水埋深在伊洛河一级阶地一般小于5m,两侧随地形增高而变深,南坡一般为20~40m,邙岭则在百米左右。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区域北部临近邙山,区域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主要以大气降水、河道侧渗为主,特别是洛河拦河坝的修建,对该区地下水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是农业的灌溉回渗。

区域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河流排泄,人工开采和蒸发排泄等,以中深层地下水的侧向径流排泄为主,人工开采为次。

北园地下水流向总体为西北向东南,偃师地下水按贮存深度分为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

①浅层水浅层水系指埋深60m(局部可达70m~80m)以内的地下水,按其富水程度可分为4个区。

水量极丰富区:(单井出水量大于5000t/d)。

分布在伊、洛河一级阶地、河漫滩区,厚度40m~56m,最厚可达70m,渗透系数100m~120m 每日,水位埋藏浅,小于5m。

伊、洛河一级阶地强富水区范围北可到中州渠,南可到诸葛、李村、高龙、故县、营防口一带。

分布面积约250km2。

水量丰富区:(单井出水量1000t/d至5000t/d)。

分布在伊河二级阶地、洛河北岸及伊洛河下游地带,含水层厚度10m~50m,渗透系数25m 每日左右,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

水量中等区:(单井出水量100mt/d~1000t/d)。

分布在南部山前冲洪积倾斜坡地区,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砂砾石等,厚度10m~15m,地下水位埋深30m~40m。

弱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小于100t/d)。

分布在邙岭及白云岭一带,含水层岩性以亚砂土、粉细砂为主。

本区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一般都大于40m,富水性差。

②中深层水埋深60m~350m,主要为层状孔隙承压水,据少数钻孔抽水试验资料,中深层水河川平原区单井出水量1000t/d~5000t/d,山前地带单井出水量小于1000t/d。

3.1.6土壤偃师市土壤分褐土、潮土2个土类、6个亚类、16个土属、39个土种。

从北部邙岭乡的东蔡庄到最南边的县林场风门山一线,主要由低山,伊南坡地,伊、洛河一级阶地和岭地组成。

成土母质主要有马兰黄土、离石、午城黄土、黄土状物质(次生黄土)、第三纪保德红土、灰岩及砂岩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及近代河流沉积物。

土壤分布规律为:伊、洛河一级阶地两合土、淤土;洛河以北平原、丘陵区由南向北分布着油黄土~白面土~少量砂浆白面土~白面土、立黄土;伊河以南平原、丘陵、低山区,由北向南分布着两合土~白面土、红垆土~立黄土~赤金土~少量砂浆红黄土~赤金土~浅位厚淀积层红粘土~少砾质薄层灰石土~薄层砂岩淋溶褐土~中层砂岩淋溶褐土。

洛河以北平原、丘陵区由南向北分布着油黄土~白面土~少量砂姜白面土~白面土、立黄土。

偃师市大部分地区土壤层深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0.29%~6.54%,全氮0.026%~0.32%,有效磷平均含量14mg/kg,土壤pH 值6.4~8.9,碱性稍高。

3.1.7动植物资源偃师市地处暖温带,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目前多为人工栽培和饲养。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谷子、豆类、红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烟叶、麻类、瓜菜、蔬菜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核桃、杏、梨、桃、枣、柿子等;药用植物有荆芥、防风、生地、枸杞、原枝、血参、丹皮等;用材树种有泡桐、杨、柳、榆、槐、椿等。

另外,偃师市有特产蔬菜--银条。

偃师市主要动物种类有牛、猪、羊、鸡、鸭、兔、鹿等人工养殖的畜禽和狗、猫等家养宠物;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鼠狼、鼠、野兔、蛇、青蛙、鸟类、昆虫等。

目前,偃师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杉、榉等2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鹳、鹰等10余种。

据调查,本项目厂址周围未发现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等。

3.2社会环境状况3.2.1行政区划及人口偃师市是全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下辖3个街道、7个镇、2个乡:商城街道、工业区街道、首阳山街道、翟镇镇、岳滩镇、顾县镇、缑氏镇、府店镇、高龙镇、山化镇、邙岭乡、大口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