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质构造与地貌(最新)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质构造与地貌(最新)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界面 M 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 M 之下的‘乙’是一
向斜”,反映出 M 与 N 存在着岩层形态的差别,表明构造运动的变化。沉积物变化、
古气候变化、古环境变化并不能通过岩层形态来反映,而是通过岩石中化石类型来反映
3.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D )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水量大,导致其与
外界水循环作用弱,D 正确;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
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A 错误;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B 错误;湖
(7) 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 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隧道一般 选择建在背斜构造部位。
的。
5. 该区域( C )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的分界面,因此在甲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 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 错误;乙岩层位于甲岩层之下,应 形成于甲岩层之前,B 错误;乙的岩层上部 M 界面为水平状态,而乙为向斜构造,原 始地貌应是高低起伏,变为水平状态表明是经历了长期侵蚀,C 正确;丙处是地表的沟 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的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 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故无法判断其成因,D 错误。
全国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质构造与地貌
真题再探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 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km。据此回答 1~2 题。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3)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 动。 (4) 看岩层是否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其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 年代中,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 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洋等
斯山脉
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3) 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 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 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1. 板块构造理论
核心突破
(1)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 板块边界类型及地貌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源自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
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
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
深度不断加大,C 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A、
B 错误;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D 错误。
2.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 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 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的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 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 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 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部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 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5) 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 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 分析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 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若没有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 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 高低起伏状态。
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C 错误。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 M 之上的 “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 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构造,“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 层层面。读图,回答 4~5 题。
4. 界面 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 D )
解析: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
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
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C )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