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笔记图表解1.4(20201101083308)

药理学笔记图表解1.4(20201101083308)

药理学笔记第一篇绪言第二章药效学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指药物所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不一致,甚至对机体产生损害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或TI=TD50/ED50[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TD50:半数中毒量]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 I\ED99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I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激动效应)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非竞争性]3、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a <1),即表现部分阻断作用)4、反向激动药(使受体构型向非激活状态方向转变,引起与原来的激动药相反的作用)量-效曲线: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士质反应:在一群体中,某一效应的出现是以阳性(或阴性)反应出现的频数或百分率表示。

J亲和力指数(PD2):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即pD2=-logKD。

pD值越大,药物的亲和力越大1拮抗参数:剂量比为2时([C' ] /[C] = 2 )竞争性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pA2=-log[A]2第三章药动学脂溶扩散(简单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的被动扩散。

(绝大多数药物的转运通过此种方式进行)膜孔扩散(滤过扩散、水溶扩散):指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的物质,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首关效应(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都要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

药物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肝脏内通过时,被某些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内循环的药物量减少,这一过程称- [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时,直接吸收入体循环,不经过肝门静脉,因此无首关消除效应。

]药物的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进入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内的过程。

表观分布容积: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体液容积,以L或L/kg表示,而并非药物在体内真正占有的体液容积,故称“表观”分布容积• Vd=A(体内药物总量,mg)/ C(血浆药物浓度,mg/L)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分量速度(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及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易受药物制剂、生理、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绝对与相对]药物的转化(药物代谢):肝内进行[酶诱导剂:能够增强酶活性的药物酶抑制剂:能够减弱酶活性的药物]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一级t i/2=0.693/k e零级t i/2 =0.5C o/k e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时量曲线:给药后药物随时间迁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曲线图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百分率不变,也称定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指血药浓度按恒定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无关,也称为定量消除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对症治疗:用药物缓解或消除疾病症状的疗法一级消除零级消除安慰剂:指无药理活性的物质耐受[生: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概论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及胆碱酯酶复活药毒理:有机磷酸酯类为难逆、持久性抗胆碱酯酶药,可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 胆碱酯酶失去水解的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Ach 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碘解磷定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a -R 阻滞药一一酚妥拉明3 -R 阻滞药一一普萘洛尔【内在拟交感活性】B -R 阻滞药与3 -R 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还对 3 -R 具有部分激活作用,称 〜【膜稳定作用】 有些3 -R 阻滞药具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这两种作用都与其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有关,故称〜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第十章中枢概论(自学 略)第十一章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苯二氮卓类:GABA BDZ> Cl 通道开放Cl 进入宀膜内负电位宀超极化宀难兴奋阿托品一一M-受体阻断药(平滑肌解痉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东莨菪碱:中枢作用最 强作用 1. 抗焦虑(边缘系统) 2. 镇静催眠(中脑网状) 3. 抗惊厥、抗癫痫(皮质) 4. 中枢性肌松弛(脊髓)其他:①记忆缺失② 呼吸功能 ③ 心血管作用④麻醉前和心脏电击复律前给药镇静催眠 抗惊厥麻醉及麻醉前给药 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中毒剂量可致昏迷、呼吸抑制和死亡 应用: 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症巴比妥和戊巴比妥:控制癫痫发作和 惊厥;硫喷妥:静脉麻醉不良反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注射过快);耐受;依赖;戒断症状耐受;依赖;呼吸抑制;后遗作用分: 抗癫痫药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大仑丁) 硫酸镁作 用• 与< 应用<1、抗癫痫:【机理】★ T .癫痫大发作首选药}①具有膜稳定作用,阻滞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减少的内流,从而阻止病灶放电向周围 1、抗惊厥(子痫)2、 作用于中枢,弓|起感觉和意识消失;3、 降压作用:松弛 平滑肌;中枢抑制; 镇静;减少神经释放 NA 用于重症咼血压正常组织的扩散(不影响病灶本身的放电) ②增GABA 乍用:GABA 再摄取减少,诱导 GABA 受体增生 2、 治疗外周神经痛(稳定神经元膜的作用) T{外周神经痛}3、 抗心律失 常 T:心律失常}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自学)左旋多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脑内多巴胺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 DA 补充纹状体 DA 不足,产生抗帕金森作 用【开关现象】★(见于不良反应中的异常不随意运动)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多动不安(开),而后又肌强制性运动不能(关),两种现象交替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

卡比多巴:外周组织的脱羧作用,是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辅助药分 类 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抑郁药 抗躁狂药 氯丙嗪【大题!】丙米嗪(米帕明)碳酸锂:药 理 作 用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①抗精神病 ② 安定 ③ 镇吐④ 降温:发热、正常都能降 ⑤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⑥对锥体外系的影响2、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a - R:阻断M-R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减少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性腺激素分泌、促进皮质激素及生长素分泌 四条DA 通路:黑质-纹状体DA 通路中脑一皮层DA 通路 中脑—边缘叶DA 通路 下丘脑-垂体DA 通路1 .对中枢神经系统:阻断NA 和5-HT 递质再摄取。

阻断a 1受体 和H 受体引起过 度镇静、嗜睡和 体重增加。

2 .阻断M 胆碱受体和a -肾上腺 素受体1、 对离子:抑制钠产 生动作电 位,降低 细胞兴奋 性2、 对神经递质:抑制 中枢NA 和DA;增加 Ach 3、 调节第二信使应 1、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Y拟多巴胺药吗啡作用:应用: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二十章抗高血压药利尿降压药作用太强,仅用于高血压危象抑制醛固酮分泌,作用弱,一般不单用,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分类作用机制 作用与应用 不良反应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初期:降低前负荷 长期:降低后负荷单用:轻度高血压 合用:各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低 Na +、K 、Cl -、Mg + 高血脂、血糖、尿酸、血浆肾素活性袢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植物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

国产植物铃兰、夹竹桃等1、 正性肌力作用:特点:加快心肌收缩速度,使心肌收缩敏捷;降低心肌耗氧【机制】★抑制细胞膜上的 Na +, K +-ATP 酶T 细胞内Na +—过性增加 Cf 含量增加,心肌收缩性增强。

2、 负性频率作用 3、 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1) 自律性:窦房结J 、浦氏纤维f(2) 有效不应期:心房肌J 、心室肌、浦氏纤维房室结(3) 传导速度:房室结J治疗量早期:T 波低平或倒置;S-T 段鱼钩状(地高辛特有); 治疗以后:P-R 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传导减慢); Q-T 间期缩短:强心甙缩短心室不应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P-P 间期延长:心率减慢。

5、 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心肌总耗氧量不增加,这是区别于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显著特点 6、 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中毒量能明显增强交感神经节前、节后冲动的发放,即交感兴奋,由此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

第二十二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自学)洛伐他丁、辛伐他丁分类强心苷类;增加心输出量T 通过Na + - Ca 2+交换,使细胞内的AP-2相缩短有关药理作用4、对心电图的影响:(1) (2)(3第二十四章血液系统药第五篇内脏系统药第二十二章利尿药与脱水药第三十一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药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第三十六章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杀菌剂磺胺类1、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作用在细菌核蛋白体50S大亚基2、林可霉素类一一抗菌谱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