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答案

生理学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地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为正反馈;与此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称之为超射。

生理止血: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出血,数分钟后即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

有效不应用: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胸内压: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内压低于大气压,故胸内压为负压。

胃肠激素:胃肠道黏膜中含有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激素,称之为胃肠激素。

基础代谢率:人体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称为基础代谢李。

肾小球滤率:在单位时间内两肾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为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年男子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

缝隙连接:是电突触的结构基础。

缝隙连接是指神经细胞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细胞膜之间的间隙只有2~3nm,连接部位的神经细胞膜没有增厚,轴浆内无突触小泡聚集,不能释放递质。

连接部位的膜阻抗较低,易发生电紧张性作用,能进行信息的电传递。

电传递的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能进行双向传递。

激素的允许作用:激素对某一生理反应并不起直接作用,但它创造了另一种激素起作用的条件,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经常按~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重复出现、周而复始,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周期长短可区分为:日周期、周周期、月周期和年周期四类。

肌丝滑行学说:肌肉收缩是由于粗、细肌丝相对滑行,而使肌小节相应缩短,从而造成肌纤维的收缩活动,称为肌丝滑行学说。

等汽溶液与多张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溶溶液,如0.85%NaCI溶液。

能使血细胞和组织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如0.85%NaCI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故称之为生理盐水。

代偿间歇:期前兴奋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这样,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常常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功能余气量:指平静呼气之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抑制紧张性收缩,使清的头端区舒张,以利食物入胃,称为容受性舒张。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溶剂拖带作用:在近球小管水的重吸收能拖带Ca+重吸收现象,称为溶剂拖带作用。

优势半球:由于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因此一般称左侧半球为优势半球。

应激反应:机体遭受环境温度剧变、缺氧划伤、手术、紧张、焦虑等应激刺激时,机体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时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与活动,从以下三方面调整机体的适应能力:
(l)应激刺激引起的物质产量与不良反应减小;
(2)能量代谢中保持葡萄糖对重要器官的供应;
(3)对血压的维持起“允许作用”,增强调节血压的反应。

填空题参考答案
1.(l)新陈代谢(2)兴奋性
2.(l)跳跃式传导(2)快
3.(l)关闭(2)关闭
4.(l)增快(2)减慢
5.(l)二棕桐酰卵磷脂(2)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6.(l)升高(2)上移
7.(l)降低(2)变化不明显
8.(l)烟碱(N)(2)毒草碱样(M)
9.(l)短(2)长
10.(1)促进(2)抑制
11.(1)刺激的持续时间(2)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12.(l)Na+(2)K+
13.(1)NE(2)β
14.(l)延髓(2)脑桥
15.(l)隔(2)扩大
16.(1)电(2)化学
17.(1)入球小动脉(2)80-180mmHg(10.7~24kPa)18.(1)正、负直线加速运动(2)角加速运动
19.(1)慢波(2)异相
20.(1)促使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排乳(2)使子宫收缩
选择题参考答案
1.(B)2.(A)3.(A)4.(D)5.(B)6,(D)7.(A)8.(C)9.(C)10.(C)11.(C)12.(C)13.(C)14.(C)15.(B)16.(A)17.(B)18.(B)19,(B)20.(D)
1.(C)2.(A)3.(A)4.(B)5.(B)6.(C)7.(C)8.(D)9.(C)10.(C)11.(B)12.(C)13.(A)14.(D)15.(B)16.(C)17.(C)18.(D)19.(B)20.(D)
问答思考题答题要点
1.试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是: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发生兴奋时,其膜电位倒转,变为外负内正,而邻近未兴奋部位仍为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因而两部位间形成电位差。

由于膜内、外溶液是导电的,于是膜外便有正电荷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有正电荷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

在此局部电流作用下,造成未兴奋部位膜外电位降低、而膜内电位升高、产生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便产生动作电位。

这样,兴奋便可借助局部电流在整个神经纤维内传导下去。

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只能在相邻郎飞结问产生局部电流,形成兴奋的跳跃式传导。

2.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是如何调节的?
消化期间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受神经及体液因素调节。

神经的影响较小。

体液因素有:①促胃液素与编胆囊素为同族胃肠激素,两者可促使肝胆汁分泌,胆囊
收缩,括约肌松弛,胆汁排出;②促胰液素可使胆汁分泌量及HCO3-含量增加,但胆盐不增加;③胆盐经肠肝循环促使肝脏分泌胆汁。

3.试述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下丘脑为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其主要功能有:
(l)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体温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部分和控制产热及散热功能的整合作用部分。

(2)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存在促进动物进食的摄食中枢和抑制动物进食的饱中枢。

(3)水平衡调节:下丘脑存在控制摄水的中枢并通过下丘脑机上核和室旁核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控制肾的排水。

(4)对晚类体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有些神经元通过分泌调节性多肽来调节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此外,下丘脑还参与情绪反应及生物节律的调控。

1.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大体上可依次分为三个阶段(步骤):即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因子X激活成Xa);②凝血酶的形成(因子Ⅱ激活成Ⅱa。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因子Ⅰ转变成因子Ⅰa)。

因子X的激活途径有二:即①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的内源性途径和②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见参与激活因子X的外源性途径。

前者由因子Ⅻ启动,参与因子多,反应需时长,凝血较慢;后者由因子Ⅲ启动参与因子少,反应需时短,凝血较快。

2.呼吸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卿些部位?奋发挥什么作用?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分布在:①脊髓前角(呼吸肌运动神经元部位),是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②延髓,存在各种吸气和呼气神经元,集中在两组神经核团内。

背侧呼吸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孤束核的腹外侧部,腹侧呼吸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疑核、后疑核和面神经后核附近的BOT复合作。

延髓呼吸中枢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的部位,③脑桥:臂旁内侧核和相邻的KF核为呼吸调整中枢,能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届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均对呼吸运动有调节作用,大脑皮质能发动随意性调节。

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生理功能:
(l)维持身体平衡:绒球小结叶与该功能有关。

受损后站立不稳,但肌肉运动协调尚好。

绒球小结叶的平衡功能是通过前庭核活动实现的。

反射途径为: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一—前庭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肌肉装置。

(2)调节肌紧张:小脑前叶与肌紧张有关。

前叶两侧部加强肌紧张,后叶的旁中央小叶亦加强肌紧张。

在进化过程中,肌紧张的易化作用逐渐占优势。

(3)协调随意退前:新小脑与此有关。

这一功能实现与大、小脑之间的反馈环路和新小脑自身的反馈环路关系密切,该部受损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