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民事诉讼法概述
不仅仅停留在确认纠纷事实并按照作为前提的规范做 出谁胜谁负的结论,而且往往还进一步积极地教育当 事人,使他们能够心悦诚服地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 。
第二种类型
对于双方当事人将来关系的调整,原则上并不 考虑;
纠纷的解决集中在所谓客观地发生了的并存在 的事实上;
严格地把当事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发生的纠纷与 周围其他的人和事区别开来;
辩论主义给当事人带来的责任
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46条中有明文的体现 ,“对于当事人没有申请得到判断的事项,裁 判所不得进行判决”。
如果当事人在诉讼中没有主张某一要件事实的 存在,因法院不能自行将此事实作为审判对象 并做出判断,由此而带来的未发生特定法律效 果的等不利后果就只能由该当事人承担。是为 主张责任。
“正当程序”理念出发,对法律程序本 身的公证性和正当性进行了较为充分的 探讨。他们认为,法律程序是为保障一 些独立于判决结果的程序价值而设计的 ,这些价值有:参与、公平以及保障个 人的人格尊严等。
民事诉讼中的主义
诉讼主义的作用在于说明法律中根 本就没有规定的或者是仅仅在具体 的规则中得到表现的程序法的基本 方针,以便能根据它来解决法律没 有对之做出规定的具体问题
实体方面的形成——辩论主义
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消灭的必要的 事实,必须由某一方当事人的辩论中做 出明确的主张,才能作为判决的基础;
法院应将双方当事人无所争议的主要事 实当然地作为判决的基础,就这一意义 而言,法院也受其约束(自认);
对于自己所主张的主义事实,当事人负 有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法院对案 件证据的调查只限于当事人双方在辩论 中所提出来的证据,法院一般不依职权 调查证据。
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基本问题
公正与效率 什么是公正? 为什么要求效率? 如何平衡公正与效率?
世界杯上的镜头还记得吗?
英德误判主裁看进球慢镜时脱口而出: 我的天呐!
如何看待裁判中的错误?
世界足联主席说,误判是世界杯的 一部分。
民事诉讼是否能容忍误判?
北京地铁轧断腿案
2005年11月,西城法院一审判决地铁公司无过错, 驳回其诉讼请求。第二年吴华林上诉败诉。
纠纷的解决以把握并确认了一定的事实,并在 此基础上适用一定规范做出谁胜谁负的结论为 满足;
为了达到这种一般性、普遍性,作为前 提的规范本身往往被要求必须是明确的 、可视的,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在适 用上鼓励的也不是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而 是严格遵照规范的依法性。
程序的独立价值
程序正义是通向实体正义的桥梁 正当程序使程序的结果具有正当性 一些英美学者从传统的“自然主义”和
一中院第三次作出的终审判决认为
纠纷妥善解决的两种类型
纠纷的“妥善解决”,是指以一定社会 中被视为正义的规范及秩序为前提,并 通过做出某种符合这些规范或秩序理念 的安排才达到冲突的结束。
纠纷的解决是否具有正确性、妥当性, 主要看是否符合作为前提的一定规范, 并直接取决于这种规范的具体内容。
第一种类型
对抗制与职权进行
英国法的变化
在案件分配阶段,法院不仅将案件分配 给案件管理轨道之一,而且就案件将要 采取的各个步骤的时间点尤其适用于专家证据的使 用。
关于审理日期,法官所关注的是越快越 好。法院会就确保不出现可以避免的拖 延,而做出必要的裁定。
即使当事人主张了此项事实,但诉讼的结果是 未能证明该事实确实存在,由此产生的不利后 果仍由当事人承担。这就是证明责任。
辩论主义(也称为辩论原则、提 出原则或者当事人主义)表明:
当事人双方应当提出判决的事实基础( 包括证据手段);他们对此负全部责任 。
因此法院的判决只允许以当事人在诉讼 中提起的那些事实为基础(也即原则上 在言词辩论中提起的事实,因此有“辩 论主义”的说法)。
不仅了解过去在当事人之间已发生的纠纷事实,而且 还需要把将来当事人双方的关系调整纳入视野之内, 给予照顾;
不仅考虑所谓客观上发生并存在的事实,而且还掌握 当事人的感情、情绪等心理的、精神上的因素,并对 症下药式地做出适当对应;
不是把信息的了解和纠纷的处理仅仅限定在当事人双 方,如果认为有必要,还可以把周围一定范围的其他 人和事都纳入处理过程中,以寻求最佳的解决;
传统的辩论主义所考虑的是法院与当事 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原告与被告之间 的关系。
程序进行方面
程序的动态和延展,需要具有推进程序 权能的相关主体能动地、不失时机地将 程序推进到下一个阶段。
由参与诉讼的哪一部分主体作为推动程 序延展或进行的主力,是民事诉讼法在 实体形成方面以外必须解决的另一个关 键性的问题。
辩论主义给当事人带来的责任
辩论主义的第一层含义衍生出了主张责任的概 念。
具体而言,在辩论主义下,只要是未被当事人 主张的主要事实就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基础, 反过来说,为了使主要事实能够作为判决的基 础,当事人就必须对其进行主张;
如果该当事人未主张该主要事实,那么就会使 该事实不能成为判决的基础,进而使该当事人 遭受不利益。
英美法与大陆法的主义类型:当事 人主义?职权主义?
民事诉讼进行所涉及的两个层 面
“审判对象的形成”:包括原告提出 的请求、主张的事实和证据以及被 告提出的抗辩事实和证据在内的, 法官作出法律判断所需要的基础材 料的从无到有,从不确定到确定的 过程。
程序进行是指:诉讼程序呈现出一 种连续不断的、承前启后的延展态 势。
2006年11月,吴申请再审,案件发回重审。2008年 1月8日,西城法院判定吴华林胜诉,他获得了地铁有 史以来的最高赔偿80万元。
去年9月,因地铁公司向检察院申请抗诉获得支持, 市高院将此案发回重审。去年12月18日,西城法院 更改了4年前的判决,认定吴华林存在重大过错,从 公平原则出发,地铁公司应给予吴经济补偿25万。吴 华林随即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