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隋唐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隋唐单元测试题

中古史隋唐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随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 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 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胡戟教授指出,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

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建树不包括 A.率军灭陈,完成国家统一 B.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C.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营建大兴城,促进商业繁荣3.隋炀帝不只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就出自他之手。

他为了“江南好”、“征辽”而采取的活动是A.修筑北方驰道 B.三次攻打高丽 C.开凿大运河D.巡游江都4.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 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5.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需 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C.用于放在赈荒需要D.维持政府运转开支6.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 C.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7.“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①唐朝始设宰相②唐朝宰相中曾有贤相③唐朝有的宰相专权乱政④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王仲荦在《隋唐五代史》中记载: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

下列有关唐朝这种兵制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形成于武则天时期 B.它是均田制遭破坏的产物 C.它使兵将之间逐渐形成隶属关系 D.“长征健儿”是职业兵10.隋唐时期对于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主要是()A. 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B. 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C.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D. 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 11.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2.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以下是秦代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突出的反映了A.唐朝皇帝不如秦朝皇帝权力尊崇 B.秦朝实行集权而唐朝实行分权 C.中央集权制度在进一步得到完善 D.唐朝的三省实质就是秦朝的三公14.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15.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 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B 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 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 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16.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描述的就是秘色瓷。

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种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民间传说②考古挖掘③史书记载④文学侧面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唐朝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盛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强盛,但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不和谐。

下列唐诗中反映出社会不和谐的有:①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②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8.对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宋代历史学家认为:“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不足为后世法也。

”这表明他的( ) ①观点符合儒家思想②观点过于片面③民族观过于狭隘④认识比较肤浅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君不见,青海头,自古白骨无人收。

”这里描述的唐与哪个少数民族的战争事实 A.东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南诏 20.在今天的朝鲜、韩国,人们的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还保留着较浓的中华文化色彩。

新罗人喜读唐诗,新罗学者认为他们的汉文学始于 A.秦韩 B.徐福 C.崔致远 D.马致远21.《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

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

“和魂汉才”反映了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大河文明的海洋化 C.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22.图二为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

该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共历时90年。

大佛的凿建A. 反映了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开始与印度密切交往B. 正好处于玄奘西游天竺探求佛学期间C. 反映了国内各族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D. 反映了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具有开明、兼容的特征23.至今在荷兰、德国,橘子还被称为“中国苹果”,它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陆的。

据此可推定A.中国可能是橘子的原产地B.橘子是汉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人欧洲C.橘子是唐朝时期由阿拉伯人经海上丝绸之路传人欧洲 D.德语与荷兰语同出一源 24.《新唐书•历志一》中记载:“唐终始二百九十馀年,而历八改。

初曰戊寅元历,曰麟德甲子元历,曰开元大衍历。

”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中称赞《大衍历》为“唐历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它A.屡经修改,由政府颁布发行 B.系统周密,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 C.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D.按时令节气定月,利于安排农事25.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和文化价值荟萃。

下()列图片属于敦煌壁画的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姚)崇曰:“垂拱(武则天年号)以来,以峻法绳(纠正)下,臣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师青海(唐朝军队在青海被吐蕃打败),未有牵复之悔(反省补救),臣愿不辛边功,可乎?比来(近.来)壬佞冒顿完成纲(奸佞触犯法纲),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仟自近,可乎?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宦官)之口,臣愿宦坚不预政,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渐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

可乎;外戚贵之,史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住。

台省,可首?先朝亵狎(不尊重)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燕钦融、韦月将(唐朝官员)以忠被罪,自足净臣泪折,臣愿群臣皆皆逆衅(意指敢触犯皇帝),犯忌讳,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指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汉以禄、莽、阎、梁(汉代专权的外戚)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帝(唐玄宗)曰:“朕能行之。

” ——引自《新唐书〃姚崇传》回答: (1)将姚祟列举的弊政逐条列出(7分,不得摘抄原文)。

(2)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产生什么影响?(4分) (3)姚崇当时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3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代最高监察机构称御史台,职责为“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

具体承担职责的为三院御史:台院,职责主要是弹劾不法官吏,参与司法审讯;殿院,职责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也有鞫狱之责,巡按两京城内不法之事;寥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另有巡察馆驿.屯田.铸钱.监军.监府库出纳等职。

材料二唐代的监察官员都是君主亲自选用,不再如隋代由吏部注拟。

监察官举奏官吏,完全可自己做主,不受宰相和御史台长官的控制,甚至可弹劾大夫.中丞。

材料三除监察官外,唐代还设置了专职谏官,即分隶于门下.中书二省的左右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

谏官的主要职责为参预国家决策,若认为军国大政的处理.政策法令的制订有不妥之处,则通过规谏,以避免决策失误。

一一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 (2)简析唐代监察制度对唐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与局限。

(6分) 28.(12分)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礼》对先秦的水利官川衡和泽虞的设置及其职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秦汉时期中央国家机构均设有都水长丞,“掌诸池沼,后政为使者”,汉武帝曾经非常重视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中央政府专门配备了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

隋炀帝执政后,改水部侍郎为水部郎,属工部领导。

唐从隋制,自此至清,基本上沿用隋制,较少变动。

材料二秦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明法度,定律令”,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法规,集中在《田律》之中。

西汉的《水令》,在历史上首次制定了灌溉用水制度,规定对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

唐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水法规,尤其是《水部式》,是由唐代中央政府正式颁布,是我国古代比较系统的水行政管理的专门法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