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style= align=>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style= align=> 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过去,我们党依靠群众取得执政地位,今天,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同样要依靠群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是革命老区,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
在苏区时期,**的干部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对外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有的干部却逐渐脱离群众,不愿意依靠群众开展工作,导致群众对政策不理解,对干部不信任;有的干部在方式方法上与群众的愿望不相适应,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感到群众难组织、难发动,抱怨群众工作难做。
一些干部不愿深入基层,不会、不善做群众工作与广大群众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热切期盼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科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课题。
为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后发展、欠发达的状况,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市针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大力开展“三个三”活动,即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三送”活动;中心城区开展“三治”以及干部队伍开展“三治”活动,构建群众工作大格局、实现群众工作在农村、城市、机关全覆盖,创造性地开展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活动开展以来,群众的情绪很快得到理顺,信访量大幅下降,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许多群众动情地说:苏区干部又回来了!主要做法是:1、干部下基层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排忧解难促和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从2010年12月开始,集中一年时间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三送”活动,与农民、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是送政策释民惑,积极引导群众。
采取专题报告会、知识讲座、集中授课、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重点宣讲党的方针、政策。
同时,将省市有关就业、社保、医保、稳定物价、征地拆迁、人口与计划生育、林业、土地及惠农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汇编成《政策法规简明问答读本》,免费发放给群众,供群众学习、查阅,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了解政策。
二是送温暖聚民心,密切关心群众。
积极开展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在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发展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鳏寡孤独、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人群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其吃得饱、穿得暖;定期组织骨干医疗卫生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巡回坐诊,到圩镇、集市等开展义诊活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对物价上涨等,采取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是送服务解民难,真诚服务群众。
重点做好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社区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着重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帮助果农解决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营销、贷款对接等问题,抓好以蔬菜、生猪生产为主的“菜篮子”工程,抓好冬**利工作;督促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时兑现员工工资,妥善解决好劳资纠纷等;查处一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恶意囤积、哄抬物价、变相涨价、坑农害农等典型案件;排查治理矿山、学校、交通、食品、防火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结合全省开展“五类信访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排查梳理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权属纠纷等五个方面的信访案件,集中力量调解处理一批山林权属纠纷和土地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
在“三送”活动中,广大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谋划和争取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产业项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现代农业项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项目,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服务企业发展,促进项目落地,增强发展后劲,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祉。
2、在中心城区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回应群众的新期待,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成为********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脏、乱、堵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的出行和生活,群众反响较大。
为此,**市把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堵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提升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头等大事来抓,举全市之力,打好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堵攻坚战,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是整治环境卫生,让群众舒心。
加强清扫保洁,确保主干街道、重点部位达到无垃圾、无抛洒、无积水、无淤泥、无飞沙,路面干净、公园干净、院落干净、公厕干净、环卫设施干净等“五无五净”环卫作业标准。
清理卫生死角,严管建筑工地,坚决杜绝野蛮拆迁、违章作业、拆一片旧楼毁一片街道的现象,坚持文明施工、降尘作业,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整治残土撒落问题,加强城市绿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实现城区绿化由园林式向森林式转变,把**打造成为“城在林中、林在**,四季常青、空气**”的绿色城市。
二是整治公共秩序,让群众称心。
整治市场摊区,重点整治大型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周边秩序,**改造一批标准化、超市化、专业化的农贸市场。
整治临街立面,规范广告、标牌的设计和布局,强化主干街道、重点部位的灯饰亮化工程。
整治违章建筑,发现一处清理一处。
整治乱摆乱设,维护居住区秩序。
整治空间秩序,减少空间视觉污染。
三是整治交通秩序,让群众顺心。
完善路网,强化道路管理,还路于车。
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便捷公交、廉价公交,进一步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投放一批大容量公交车,加密公交班次,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交枢纽,**运营时间,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换乘效率。
依法依规对出租车运营秩序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租车拒载、乱收费、不打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规范出租车运营市场。
科学组织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在干部队伍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活动,树立干部良好形象,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干部中存在“懒、庸、散”现象,不仅影响干部的执政能力,而且会严重影响党群关系。
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就是要从根源上解决干部的能力、素质、作风等突出问题,树立干部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
一是培养学习型干部,增强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庸、懒、散”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干部的人生观出现了问题。
所以,必须把学习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市以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班子,打造学习型干部为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勤于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建设了集“教、学、考、管”功能为一体的“**市干部在线学习城”,定期向各级干部推荐学习书目,提倡每人每月读一本书、每天学习一小时;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新知识讲座、县处级干部教育培训学分考核管理、正科级领导职务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等制度,确保了学习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真正为群众干实事的干部不吃亏。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重群众口碑识别干部、以发展绩效使用干部”的用人理念;普遍推行竞争上岗,建立起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把“伯乐相马”与“赛场选马”相结合,注重在“五个**”建设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发现、识别和使用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在干部选任中逐步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票决,注重使用那些埋头干事、不事张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使干部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福祉上。
出台了个人重要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干部考勤考核等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不履职现象。
通过对干部从高、从严的监督管理,使广大干部切实做到勤政不当懒官、廉政不当贪官、严政不当软官、优政不当庸官。
通过设岗定分、日常监管、绩效考核、效能问责等硬措施,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政令不畅、工作推进“慢半拍”、干部“庸懒散”等现象。
按照“工作量化、责任到人、限时完成”的原则,将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和本单位岗位工作职责严格设岗定分,并根据“设岗定分”工作完成情况,量化分值,对每位干部进行绩效评价,让“不在状态者”日子难混,让“干事创业者”脱颖而出。
针对少数干部“等着干”、“不想干”、“不会干”的现象和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的问题,强化“有错是过,**也是过;有错要问责,**也要问责”的理念,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问责办法》,实行全面问责。
**市以“三个三”活动为抓手,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些形式不算新颖,但效果却是明显,主要得益于我们在群众工作中突出了转变干部作风这个重点,抓住了服务群众这个根本,把握了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核心,探索了有效的方式方法。
我们的体会是:体会一:苏区干部好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群众对苏区作风记忆犹新,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山歌耳熟能详。
群众会情不自禁地把当今干部的作风和苏区干部的作风相比较并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其结果或密切党群关系或疏远党群关系。
在新的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不仅不能丢,而要大力弘扬。
从群众层面看,它是广大群众的期待;从干部层面看,它是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干群两方面看,它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
**市广大干部在“三个三”活动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生动实践地诠释了苏区干部好作风“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争创第一”的丰富内涵,把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命题”变成“实践课题”。
如,在城市“三治”中,领导干部带头遵守交规,率先垂范,强化自律意识;在基层“三送”中,干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干部“三治”中,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农村、社区或企业进行锻炼、接受群众监督,等等。
这一系列实作风、真行动、硬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像苏区干部回来了”的好口碑,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
体会二:群众工作的要义就是为民办实事。
心中有民才能执政为民。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