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上海高二上数学知识点

最新上海高二上数学知识点

第七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 (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 n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212-++=n n n a a a N n a a a n n n ∈=++)(221都成立;(4) 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n a a }为等比数列(a>0且a ≠1); 若{a n }为正数等比数列,则{log a a n }为等差数列(a>0且a ≠1)。

3、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0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2)当1a <0,d>0时,满足⎩⎨⎧≥≤+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应用二、求数列通项的方法总结1、公式法(变形后用公式)2、累加法3、累乘法4、待定系数法5、运用S n 与a n 的关系6、对数变换法7、迭代法8、数学归纳法9、换元法 10、倒数三、求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总结①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q a q na S n nn3、 )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5、 213)]1(21[+==∑=n n kS n k n ②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③倒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④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⑤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通项公式分解(裂项)如:(1))()1(n f n f a n -+= (2)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3)111)1(1+-=+=n n n n a n (4))121121(211)12)(12()2(2+--+=+-=n n n n n a n (5)])2)(1(1)1(1[21)2)(1(1++-+=+-=n n n n n n n a n(6)nnn 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n a 2)1(11,2)1(12121)1()1(221)1(21+-=+-⋅=⋅+-+=⋅++=-则 ⑥合并法求和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 n .⑦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四、数列的极限1、概念:一般地,在n 无限增大的变化过程中,如果无穷数列{}n a 中的n a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那么A 叫做数列{}n a 的极限,或叫做数列{}n a 收敛于A 。

(1)有穷数列一定不存在极限,无穷数列__不一定_____极限; (2)数列是否有极限与数列前面的有限项__无关_____; (3)如果一个数列有极限,那么它的极限是一个_确定__的常数。

2、运算法则如果lim∞→n a n =A ,lim∞→n b n =B ,那么 (1)lim ∞→n (a n ±b n )=A ±B (2)lim ∞→n (a n ·b n )=A ·B (3)lim ∞→n n n b a =BA(B ≠0) lim n →∞a n与lim n →∞b n存在是lim n →∞(a n±b n)/ lim n →∞(a n·b n)存在的__充分非必要___条件。

3、几个重要极限①lim∞→n C=C (常数列的极限就是这个常数) ②设a>0,则特别地 01lim=∞→nn ③设q ∈(-1,1),则lim∞→n q n =0;;1lim ,1==∞→nn q q ,1-=q 或nn q q ∞→>lim ,1不存在。

若无穷等比数列1,,,,11<-q aq aq a n 叫无穷递缩等比数列,qa s s n n -==∞→1lim 1第八章 平面向量一、 向量的坐标表示如果点A 的坐标(),x y ,OA =a ,记作a =(),x y , 模长:2a x y =+二、 坐标运算a =()()1122,,,,x yb x y R λ=∈加减:()1212,a b x x y y +=++;()1212,a b x x y y -=--数乘:()11,a x y λλλ= 数量积: 2121y y x x b a +=⋅)1800,0,0(,cos ︒≤≤︒≠≠=⋅θθb a b a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a b b a ⋅=⋅(交换律);)()()(b a b a b a ⋅=⋅=⋅λλλ; c b c a c b a ⋅+⋅=⋅+)((分配律)三、 向量平行与垂直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a ∥b a b λ⇔=(其中λ为非零实数)⇔1221x y x y =。

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 ⊥b ⇔a ·b =0⇔x 1x 2+y 1y 2=0.四、 定比分点公式已知1P ()()11222,,,x y P x y 是直线l 上的任一点,且()12,1PPPP R λλλ=∈≠,P 是直线12P P 上的一点,令(),P x y ,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这个公式叫做线段12P P 的定比分点公式,特别的1λ=时,P 为线段12P P 的中点,此时121222x x x y y y +⎧=⎪⎪⎨+⎪=⎪⎩,叫做线段12P P 的中点公式。

五、 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设△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12233,,,,,A x y B x y C x y ,G 为△ABC 的重心,则12312333G G x x x x y y y y ++⎧=⎪⎪⎨++⎪=⎪⎩六、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如果21,e e 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平行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λλ+=,我们把不平行的向量21,e e 叫做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

注意:(1)基底不共线;(2)将任一向量在给出基底21,e e 的条件下进行分解;(3)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21,λλ是被a ,21,e e 唯一确定的数量。

特别:.若OP =12OA OB λλ+,则121λλ+=是三点P 、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 注意:起点相同,系数和是1。

第九章 矩阵与行列式一、 矩阵1、矩阵的基本概念由方程组的系数组成的矩形数表(即:矩阵)叫做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由方程组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的矩形数表,叫做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若矩阵A 有m 行,n 列,则该矩阵可记做:m n A ⨯我们把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元素均为0的方矩阵,叫做单位矩阵。

例如,1001⎛⎫⎪⎝⎭。

2、矩阵的变换规则:(1)互换矩阵的两行;(2)把某一行同乘(除)以一个非零的数; (3)某一行乘以一个非零的数,再加到另一行。

3、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运算包括:矩阵加法、矩阵减法、实数与矩阵的乘积、矩阵乘积。

①矩阵的和(差)(1)当两个矩阵A ,B 的维数相同时,将它们各位置上的元素相加(减)所得到的矩阵称为矩阵A ,B 的和(差),记作:A+B (A-B ) (2)运算律加法运算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 ②矩阵与实数的积 (1)设α为任意实数,把矩阵A 的所有元素与α相乘得到的矩阵叫做矩阵A 与实数α的乘积矩阵。

记作:αA 。

(2)运算律(γλ、为实数)分配律:()B A B A γγγ+=+ ;A A A λγλγ+=+)( 结合律:()()()A A A γλλγγλ==③矩阵的乘积:(1)一般地,设A 是k m ⨯阶矩阵,B 是n k ⨯阶矩阵,设C 为n m ⨯矩阵。

如果矩阵C 中第i 行第j 列元素ij C 是矩阵A 第i 个行向量与矩阵B 的第j 个列向量的数量积,那么C 矩阵叫做A 与B 的乘积.记作:C=AB (2)运算律分配律:AC AB C B A +=+)(,CA BA A C B +=+)( 结合律:()()()B A B A AB γγγ==,()()BC A C AB =BA AB ≠。

二、 行列式1、 对角线法则:11122122 b ba ab a b a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11222,a xb yc a x b y c +=⎧⎨+=⎩,其中x,y 为未知数,方程组系数不全为0系数行列式1122 b ba D a =;1122b b xc D c =;1122 c c y a D a =(1)当0D ≠时,方程有唯一解xy D x D D y D⎧=⎪⎪⎨⎪=⎪⎩(2)当0D =,0x y D D ==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3)当0D =,,x y D D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方程组无解. 3、 三阶行列式展开的对角线法则,以及按某一行(列)展开的方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汇总一、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

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

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参考答案:1.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