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1、在一定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在德、智、体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称为( ) (分数:2 分)A. 教育目标B. 教学目标C. 课程目标D. 发展目标标准答案是:C。

A2、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 (分数:2 分)A. 《周髀算经》B. 《孙子算经》C. 《九章算术》D. 《几何原本》标准答案是:C。

3、狭义的教材是指( ) (分数:2 分)A. 教科书B. 教学大纲C. 教学参考书D. 教学软件标准答案是:A。

4、熟练地掌握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整数教学中哪一个循环圈的教学重点( ) (分数:2 分)A. 20以内的数B. 100以内的数C. 10000以内的数D. 多位数标准答案是:A。

5、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名符其实地发展为综合式体系的时间是( ) (分数:2 分)A. 1963年B. 1978年C. 1986年D. 1992年标准答案是:B。

二、多选1、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性有( ) (分数:3 分)A. 概括性B. 批判性C. 问题性D. 逻辑性标准答案是:ACD。

2、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 (分数:3 分)A. 比较B. 概念C. 判断标准答案是:BCD。

3、图形想象和图式想象一般都要经历的几个层次是( ) (分数:3 分)A. 构想B. 表达C. 识别D. 推理标准答案是:ABCD。

4、学生理解应用题意的途径有( ) (分数:3 分)A. 演示B. 模拟C. 图示D. 图解标准答案是:ABCD。

5、在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几何教学内容删去了( ) (分数:3 分)A. 圆B. 平行四边形C. 棱柱D. 棱锥标准答案是:CD。

一、单选1、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 分)A.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者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C. 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D. 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标准答案是:C。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 分)A.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B. 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反映C. 讲解法是填鸭式的,发现法是启发式的D. 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标准答案是:D。

3、关于备课、上课与说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 分)A. 备课就是编写教案,上课就是实施教案B. 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C. 教案是教学前的一种设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D. 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设想或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实际上课情况进行阐述标准答案是:A。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这种概念的定义法是( ) (分数:2 分)A. 属加种差式定义法B. 属加种差式定义法C. 列举定义法D. 约定式定义法标准答案是:A。

5、思维的深刻性是反映思维过程中的( )。

(分数:2 分)A. 深刻的程度B. 灵活的程度C. 抽象的程度D. 概括的程度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把技能部分的要求分为( ) (分数:3 分)A. 会B. 理解C. 比较熟练D. 熟练标准答案是:ACD。

2、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划分为( ) (分数:3 分)A. 定向阶段B. 单个动作阶段C. 连续动作阶段D. 自动化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3、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 ) (分数:3 分)A. 逻辑思维能力B. 形象思维能力C. 直觉思维能力D. 发散思维能力标准答案是:ABC。

4、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活动形成的几个阶段是( ) (分数:3 分)A. 活动定向阶段B. 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C.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5、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分数:3 分)A. 讲解法B. 演示法C. 引导发现法D. 谈话法标准答案是:ABCD。

一、单选1、可保证教与学的信息通畅的是教学评价的( ) (分数:2 分)A. 导向功能B. 反馈功能C. 激励功能D. 改进功能标准答案是:B。

A2、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 (分数:2 分)A. 同化B. 顺应C. 重组D. 平衡标准答案是:A。

3、下列几个引入“角”的实例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分数:2 分)A. 三角板B. 五角星C. 课桌的角D. 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标准答案是:D。

4、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分数:2 分)A. 构造一种完形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标准答案是:B。

5、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 (分数:2 分)A. 《周髀算经》B. 《孙子算经》C. 《九章算术》D. 《几何原本》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 ) (分数:3 分)A. 逻辑思维能力B. 形象思维能力C. 直觉思维能力D. 发散思维能力标准答案是:ABC。

2、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活动形成的几个阶段是( ) (分数:3 分)A. 活动定向阶段B. 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C.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 ) (分数:3 分)A. 弄清问题B. 回顾评价C. 寻求解法D. 研究探讨标准答案是:AC。

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分数:3 分)A.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观B. 树立主体教育的学生观C. 逐步建立起数学教学中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D.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标准答案是:BCD。

5、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 (分数:3 分)A. 切实掌握有关计算的知识B. 加强逻辑分析C. 弄清算理,以理驭法D. 加强口算,重视笔算,学点估算标准答案是:ABD。

一、单选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 分)A. 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B. 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C. 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D.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标准答案是:D。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分数:2 分)A. 函数思想B. 集合思想C. 化归思想D. 极限思想标准答案是:A。

3、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 (分数:2 分)A. 演绎推理B. 论证推理C. 归纳推理D. 类比推理标准答案是:C。

4、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 (分数:2 分)A. 范例学习B. 接受学习C. 尝试学习D. 发现学习标准答案是:D。

5、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 (分数:2 分)A. 分数B. 直角三角形C. 圆D. 自然数标准答案是:B。

二、多选1、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主要包括( ) (分数:3 分)A. 算数知识B. 代数初步知识C. 几何初步知识D. 计量初步知识标准答案是:ABCD。

2、数学思维的结构主要有(() (分数:3 分)A. 数学思维的材料和结果B. 数学思维基本方法C. 数学思维基本形式D. 数学思维的品质标准答案是:ABCD。

A3、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主要有( ) (分数:3 分)A. 对相似的学习材料易形成负迁移B. 已有知识概括程度低C. 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D. 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标准答案是:CD。

4、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 ) (分数:3 分)A. 弄清问题B. 回顾评价C. 寻求解法D. 研究探讨标准答案是:ABCD。

5、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分数:3 分)A.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观B. 树立主体教育的学生观C. 逐步建立起数学教学中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D.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标准答案是:BCD。

一、单选1、能够明显地反映几个并列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的是() (分数:2 分)A. 折线统计图B. 复式统计图C. 条形统计图D. 扇形统计图标准答案是:C。

A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使用了( ) (分数:2 分)A. 解方程思想B. 出入相补原理C. 极限思想D. 代数思想标准答案是:C。

3、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 ) (分数:2 分)A. 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B. 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C. 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D.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标准答案是:B。

4、教材是课程内容的( ) (分数:2 分)A. 载体B. 展现C. 工具D. 根据标准答案是:A。

5、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名为教学大纲的是( ) (分数:2 分)A. 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 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C. 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D. 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标准答案是:B。

二、多选1、下定义应遵循的规则有( ) (分数:3 分)A. 定义应该恰如其分B. 定义不得循环C. 定义应该具有逻辑性D. 定义不能用比喻标准答案是:ABD。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 (分数:3 分)A. 切实掌握有关计算的知识B. 加强逻辑分析C. 弄清算理,以理驭法D. 加强口算,重视笔算,学点估算标准答案是:ABD。

3、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途径主要有( ) (分数:3 分)A. 演示B. 模拟C. 图示D. 图解标准答案是:ABCD。

4、课堂学习中的数学规则学习的基本形式是( ) (分数:3 分)A. 有意义学习B. 机械学习C. 发现学习D. 接受学习标准答案是:CD。

5、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有( ) (分数:3 分)A. 比较B. 分析C. 综合D. 抽象标准答案是:ABCD。

一、单选1、能明显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也能表示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是( ) (分数:2 分)A. 折线统计图B. 条形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象形统计图标准答案是:A。

A2、“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是图形与几何内容中( )( )的一项教学(分数:2 分)A. 图形与位置B. 图形认识C. 图形运动D. 测量标准答案是: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