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一、饮食文化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使
得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相关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当
下线上线下热门的旅游话题。

学者赵荣光把“饮食文化定义为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
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
学”[1],即食生活、食生产、食思想、食事象、食风俗的总称。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
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
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

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

南京人鸭的消耗量
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

南京
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菊花脑等十分热销,形成
野菜文化。

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
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
(1)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

江南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少古诗文中都留下了文人
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结,读来令人食指大动。

如苏东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写到,“蒌
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东坡居士的江鲜情缘。

辛弃
疾的《鹧鸪天》中描写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中描写到“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荠菜、苜
蓿头等自古就是南京人爱吃的野菜。

郑板桥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见鲜笋、鲥鱼也是郑先生的最爱。

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随园
食单》、《白门食谱》等书中都有关于南京美食的记载。

(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

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五湖四海的人。

“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资情调。

利用时令原材料,体现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对成菜
的要求是,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突出原材
料的本味。

其风味特点主要表现在口味醇和、咸淡适中、适应面广、原汁原味。

(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

南京菜讲究刀工,擅长刀技,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一把
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镂或削,可以做出多种花样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
味这一道道美味佳肴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让人不忍心去下
口,不得不感叹厨师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

(4)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2]。

南京为十朝都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

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灯,十八落灯,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元宵灯节期间的食俗。

三月三这天,南京人用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

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区有吃“乌饭”(青精饭)的习俗。

饭是以南天烛(一名青精树)叶捣烂滤汁泡糯米,晾干蒸煮而成,据说人吃了能强筋骨、益气力,被誉为“仙家服食”等。

三、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饮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目前南京餐饮市场上将饮食与文化结合起来的主题餐厅屈指可数,一些因为定位不明确、菜品和服务不佳,曾经“名噪一时”的`主题餐厅已经倒闭或者“奄奄一息”。

究其原因是在满足旅游者的基本温饱需求的同时,饮食文化的挖掘比较浅薄,仅从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难以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特色。

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旅游者不仅仅只是为了品尝美食而出来旅游,更要满足精神上的文化追求。

2、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
近年来,美食节目大行其道,前有《舌尖上的中国》,紧接着香港明星谢霆锋加盟《十二道锋味》携好友跨界做“厨神”挑动国民味蕾,掀起舌尖之旅。

美食制作过程所展现的诱惑不亚于品尝美食,而南京旅游市场上目前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制作的饮食旅游项目少之又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单就品尝美食,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商品,要有自己的运营方式和商业包装机制[3],在旅游市场上需要品牌营销战略,而目前旅游市场上有品牌辨识度的饭店极少,仅有的几个如“南京大排档”、“狮王府”、“绿柳居”,大部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包装和宣传,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苏菜属于八大菜系,南京菜又属于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被称为“京苏菜”,地方特色明显。

近些年来,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纷纷引入外地菜肴如川菜、粤菜等,菜品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口味繁杂,菜肴中混杂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失去了本帮菜原有的味道,游客难以再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京苏大菜,地方特色不再突出。

四、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打好文化牌,提升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南京拥有深厚的民俗饮食文化底蕴,挖掘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对一些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加以开发利用来提升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在文化上做文章[4]。

另外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节庆展、美食节等活动,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展播、讲解员现身说法讲解美食渊源,图文并茂地呈现出南京的饮食文化风情,把文化注入饮食中,增强南京饮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2、激发游兴,提高游客参与度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开发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参与制作美食,体味其中的乐趣。

比如在品尝南京小吃蟹黄汤包时,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包汤包的乐趣,品尝汤包时可以告诉游客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让游客回味无穷。

南京的盐水鸭非常出名,可以在品尝盐水鸭时,引导游客亲自制作盐水鸭,最后作为地方特产带回家乡等。

游客在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美食制作的方法,而且还体验到制作美食的乐趣,提升游客的游兴。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开始追求品牌、质量。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提高品牌的辨识度。

并利用广告宣传、节庆活动、美食活动如“农业嘉年华”、“南京美食节”等进行大力宣传,打响知名度,塑造出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从而塑造出南京地域的文化名片。

4、挖掘特色,体验地方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特色饮食是经过长年累月、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也是地方饮食文化的象征。

它承载着人文情怀,传承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让游客体验到当地风味特色饮食,是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

比如南京人喜欢吃野菜,可以开发别具一格的野菜宴;南京十大小吃非常出名,可以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来品味地方小吃等,把原汁原味的民间菜肴挖掘出来,才能满足当代人寻求回归自然的饮食新风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