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物质推断题(含答案)类型一文字叙述型1.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8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19所示。
下列判断合理的有(填序号)。
图2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2.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 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20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图3(1)D的化学式为。
(2)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3)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E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化学式:、。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防止E锈蚀的方法:(答出一种即可)。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该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冶炼金属,A和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在气体E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
D 与F的溶液反应生成G和H,F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1)固态C的俗名是,实验室区分气体A和C的液体试剂为。
(2)E、F的化学式分别为、。
(3)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D+F→G+H的反应类型是。
(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G,则滤渣的成分是,I的化学式为。
类型二框图推断型|针对训练|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7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图7已知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E、F是氧化物,C是气体。
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G、H的溶液中的阴离子相同。
(1)列举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8所示,若数字1、3、4、6、7、8、9分别是铜粉、木炭粉、氧气、水、生石灰、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一种气体单质(“—”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1)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
(2)数字1与4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数字7与8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李同学认为图中解锁图形太简单,于是他在原数字所代表物质及线路不变的基础上,另选两种物质继续将“3—2—5”连接起来。
若数字5代表的物质是一种碱溶液,则数字2代表的物质是。
(5)上述所有反应都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9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9(1)B物质的化学式为。
(2)A物质的用途是(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E→C+D的化学方程式:。
(4)D生成C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下列图示中A 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 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 为蓝色沉淀。
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0所示。
图10请回答以下问题。
(1)B 溶液中的阴离子是,E 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4)H 的一种用途是。
5.A~J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1所示。
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和D组成元素相同,I是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1(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实际应用为。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合金中(填“一定”“可能”或“不”)含有非金属。
6.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2所示实验。
图12(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
(2)向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3所示。
图13(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填化学式)组成的。
类型三连线推断型|针对训练|1.如图16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6(1)A的化学式为。
(2)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写一个即可)。
2.图17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7(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B,E,F。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类型一针对训练1.(1)①CO②CuO③2NaOH+CuSO4Cu(OH)2↓+Na2SO4(合理即可)(2)①②③④(1)①C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C是二氧化碳,B、C组成元素相同,所以B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②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所以B、C溶液中含铜离子,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A可以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或Cu(OH)2;③由可溶性碱生成难溶性碱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图中沉淀随着稀盐酸的加入,部分溶解,所以M中所含的杂质与氢氧化钡反应也能生成沉淀,且沉淀溶于稀盐酸。
①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共存,所以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沉淀质量不发生变化,氢氧化钡过量,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③由以上分析可知,能溶于酸的沉淀不会是碳酸盐沉淀,所以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④c点后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
2.(1)Na2CO3(2)产生白色沉淀(3)2NaOH+CO2Na2CO3+H2O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的一种,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故C是水;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D是碳酸钠;碳酸钠能与B 反应,且水和B能相互转化,故B是氢氧化钙;E能分别与氢氧化钙、水反应,且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故E为二氧化碳;A能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故A为酸,可以是稀盐酸。
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3.(1)H2O H2O2(2)(3)刷漆、涂油等(4)CS2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氢元素;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则B为碳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为氧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D为硫元素;E 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则E为铁元素。
4.(1)干冰澄清石灰水(2)O2CuSO4(3)4CO+Fe3O44CO2+3Fe置换反应(4)Cu、Fe H2SO4工业上利用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冶炼铁,铁的氧化物B为黑色固体,是Fe3O4;由于A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A为CO,C为CO2,D为Fe。
(1)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叫干冰,实验室区分CO和CO2的液体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所以E是O2;F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F是CuSO4或Ca(OH)2,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FeSO4和Cu,而不与Ca(OH)2反应,所以F是CuSO4。
(3)CO与Fe3O4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4CO2+3Fe;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
(4)Fe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Fe过量,I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同时生成G,G为FeSO4,则I为H2SO4。
类型二针对训练1.(1)作导线(2)Fe+H2SO4FeSO4+H2↑(3)Fe2O3+3CO2Fe+3CO2(4)置换反应2.(1)氧气(2)放出(3)AgNO3+HCl AgCl↓+HNO3(4)二氧化碳(5)分解反应(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再根据6是气体单质,所以6是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