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不貌相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浅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经常会被提到,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责和规范的总和。
什么是商务礼仪?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商务礼仪就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
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实际生活中商务礼仪是非常难以掌握的!养成良好的商务礼仪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礼仪尤其重要!俗话说:“人不可貌像,海不可斗量”!但是,礼仪对之于商务谈判必须是“人不可不貌相”!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礼仪在商务谈判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礼仪关键词】一、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商务礼仪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是商务本身工作的需要,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需要。
礼仪的作用在商务谈判中具体体现在:第一:提升个人的素养。
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第二:方便个人交往应酬。
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
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
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商务礼仪谈判作用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我们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
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礼出于俗,俗化为礼”。
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比如座次的例子:商务礼仪中的座次,我们都知道来了客人要让座,但不知道哪是上座,一般情况下可能无所谓,但在外事活动和商务谈判中就必须要讲究了。
又如与对方说话的讲究,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你知道吗?我知道,我告诉你”,不然会让别人尴尬的,所以交往中必须讲究艺术。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往,要么是神,要么是兽”!言外之意就是不是人。
二、商务礼仪的基本特征第一:规范性。
规范者标准也。
是标准化要求。
商务礼仪的规范是一个舆论约束,与法律约束不同,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
吃自助餐--多次少取,几次都可以,喝咖啡时调匙的使用,替别人介绍的先后顺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工作中是平等的,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理论上讲叫做客人有优先了解权,这是客人致上的体现。
第二:区分对象,因人而异。
就是对象性,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引导者和客人的顺序,客人认识路时,领导和客人走在前面,不认识路时你要在左前方引导。
宴请客人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便宴优先考虑的应该是菜肴的安排。
要问对方不吃什么,有什么忌讳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惯,我们必须尊重民族习惯、民族禁忌、宗教禁忌,商务上讲叫吃特色、吃文化、吃环境。
第三:技巧性。
比如商务谈判标准位置排列问题?官方活动和政务礼仪传统做法遵行三项基本原则:前面的人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侧高于右侧。
但是涉外交往中国际惯例正好相反,右高左低。
商务礼仪的适用范围,从理论的层面上讲,一是初次交往要讲究商务礼仪。
到一个企业看企业的管理要看三个要点。
一没有噪音;二着装规范与否;自己都整不利索,怎么能把公司整利索?三是距离有度,尤其是男女之间不能太近,商务礼仪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常规距离有四:1、私人距离,小于半米;2、常规距离,(交际距离)半米到一米半之间;3、礼仪距离(尊重的距离),对长辈,对领导,一米半到三米之间,拉开距离维护尊严,4、公共距离(叫有距离的距离)3 米半或 3 米半以上的距离。
二是公务交往。
就是代表公司,代表企业时,是要讲礼仪的,公务交往讲礼仪作用有二,1、和交往对象划清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
就是同学、朋友也要称呼李总,王经理等,以便划清利害关系;2、维护企业形象,个体代表企业。
三是涉外交往。
比如握手,商务上讲握手只拥右手,赠送礼品等,总之要尊重对象的风俗习惯。
这三种场合要讲商务礼仪,除此之外没必要讲究。
商务礼仪的立足之本就是商务礼仪的3A原则!它是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提出来的。
3A原则实际上是强调在商务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3A原则告诉我们在商务交往中不能只见到物而忘掉人。
强调人的重要性,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商务交往的效果。
3A原则是讲对交往对象尊重的三大途径。
一要接受对方,宽一待人,不要难为对方,让对方难看,客人永远是对的。
比如在交谈时有"三不准",1、不要打断别人,2、不要轻易的补充对方,3、不要随意更正对方,因为事物的答案有时不止一个。
不是原则的话,接受对方。
二要重视对方,欣赏对方。
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要专找对方的缺点。
更不能当众指正。
重视对方的技巧: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使用尊称。
二是记住对方,比如接过名片要看,记不住时不要张冠李戴。
三要赞美对方。
对交往对象应该给予的一种赞美和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在欣赏自己,赞美对方也有技巧:一是实事求是,不能太夸张,二是适应对方,要夸到点子上。
三、商务礼仪的基本理念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一--尊重为本。
比如在就餐或开会时点名尊重别人的方式是手心向上"一位、二位、三位"不能手心向下或用手指指点,手心向下是傲慢之意,用手指点有训斥之意。
与人交往中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在商务交往中要讲究二个侧面。
一是自尊。
自尊是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来体现的,你自己不自尊自爱,别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
商务交往中,自尊很重要。
二是尊重别人。
有二点主要事项,1、对交往对象要进行准确定位,就是你要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然后才能决定怎样对待他。
国际交往中礼品包装的价值,不得低于礼品的1/3,接受外国人的礼物时,要当面把包装打开,而且要端详一会,并要赞扬一下。
和外国人一起就餐,有三不准,一不能当众修饰自己;二不能为对方劝酒夹菜,不能强迫别人吃;三是进餐不能发出声音,这就是尊重别人。
2、要要讲规矩,比如接受名片,接受名片时如何做才是尊重别人,专业要求是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要是没有也要比较委婉地回答,可以告诉对方,没带或用完了。
商务交往中有时是需要一种"善意的欺骗"。
商务交往与公共关系之二--善于表达。
商务礼仪是一种形式美,交换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形式表达一定的内容,内容借助于形式来表现。
对人家好,不善于表达或表达不好都不行,表达要注意环境、氛围、历史文化等因素。
比如双排座轿车那个座位是上座?标准答案上座不止一个,专业说法是客人坐在哪,哪里就是上座。
吃饭、乘车都是这样。
社交场合不同上座位置不同,主人亲自开车时附驾驶位子是上座;二人同时座车,关系密切的坐在前面;专职司机或出租车时,付驾驶的位置的后面座位是上座,这时付驾驶位置是随员座,要人座VIP,安保座司机后面的座。
在善于表达上,有一种管理三段论法:一是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二是按照你写下来的去做;三是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这是商务交往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三--形式规范。
第一、讲不讲规矩,是企业员工素质的体现;第二、是企业管理是否完善的标志;有了规矩不讲规矩,说明企业没有规矩,比如作为一个企业,在办公时间不能大声讲话,不能穿带有铁掌的皮鞋,打电话也不能旁若无人。
讲形式规范就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和提升企业形象。
职场着装讲究六不准,第一过分杂乱,制服不是制服,便装不象便装,非得穿出点毛病来。
第二过分鲜艳(三色要求),第三不能过分暴露,女同志不能超低空,影响办公秩序;第四过分透视,里面穿的东西别人一目了然,这不是时尚,是没有修养;第五过分短小;第六过分紧身,女同志较多,公司在交往中尤其不允许。
讲不讲规矩就是企业的形象问题。
在商务交往中,对人的称呼有四个不能用的称呼,第一个不能用的是无称呼,比如在大街上问路,上去就"哎";第二个不能用就是替代性称呼,不叫人叫号,第三个不能用的称呼不适当的地方性称呼,在某一范围内用地方形称呼是可以的,但是在跨地区、跨国家不能滥用;第四种不能用的称呼是称兄道弟,哥们,张姐。
到了一个企业一进门,你说这是张姐,那是李哥,这不是公司,是跑单帮的。
所以商务交往一定要讲规矩。
以上是商务交往中的三个基本理念,这三个理念相互融合的,有礼貌不规范不行,在商务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礼貌,礼貌不是口号,是有实际内容的,那就是要把尊重融入其中。
就是要把尊重、礼貌、热情用恰到好处的形式,规范地表达出来。
专业讲法是要注意三个要点。
我们一般称之为文明礼貌三要素:第一"接待三声":既有三句话要讲,一是来有迎声,就是要主动打招呼;二是问有答声,一方面人家有问题你要回答,另一方面你也不要没话找话,有一些话怎么说在一些窗口位置,如办公室、总机、电话要有预案,就是要事先想好,遇到不同情况怎么办。
比如,外部打来电话,打错了,找的不是他要找的单位,我们怎么回答,有素质的要说:先生对不起,这里不是你要找的公司,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助你查一查,这是宣传自己的一个绝好机会,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
第三声去有送声,如商店的服务员对顾客。
第二、文明五句。
城市的文明用语与我们企业的文明用语是不一样的,作为现代企业,应有更高的要求,什么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骂人,这起点都很低。
第一句话问候语"你好";第二请求语,一个" 请"字;第三句是感谢语"谢谢"。
我们要学会感谢人家。
尤其是对我们的衣食父母。
第四句是抱歉语"对不起"。
第五道别语"再见"。
第三、热情三到。
我们讲礼仪目的是为了与人沟通,沟通是要形成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只讲礼仪没有热情是不行的。
"眼到"。
眼看眼,不然的话,你的礼貌别人是感觉不到的,注视别人要友善,要会看,注视部位是有讲究的,一般是看头部,强调要点时要看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能看,不论男女,对长辈、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
注视对方的时间有要求,专业的讲法是当你和对方沟通和交流时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时间的,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