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35kV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SVC)技术规范书2011年8月1. 总则1.l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光伏电站工程35kV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MCR型SVC),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规范书要求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l.3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设备要求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但不仅限于下列标准的要求:DL/T672-1999《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DL/T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GB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 1207-1997《电压互感器》SD 325-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205-1987 《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
DL442-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GB50227-95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311.2~311.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11024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
GB11025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
ZBK48003《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3983.2-89《高电压并联电容器》JB7111-97《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DL/T604-1996《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定货技术条件》GB3983.2《高压并联电容器》GB5316《串联电抗器》GB1985-89《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JB 5346-1998《串联电抗器》DL/T 462-1992《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T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JB/T 3840-1985《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高压熔断器》DL/T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GB/T 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 11024.1-2001《放电器》GB2900 《电工名词术语》GB3ll.1~6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ll.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 5582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11022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985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 2536 《变压器油》GB5273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775 《绝缘子试验方法》GB/T410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GB 1094.1-1996 《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 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GB 1094.3-1996 《电力变压器第三部分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GB 1094.5-1996 《电力变压器第五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GB/T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JB/T10088-1999 《6~220kV级变压器声级》DL/T574-19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GB/T13499-1992 《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T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4856 (IEC255)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DL/T677-1999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6月14日发布《国家现行包装运输标准》所有标准均会被修改,供货商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2 环境条件2.2.1 周围空气温度最高温度: 40 ℃最低温度: -40 ℃2.2.2海拔高度: 3000 m2.2.3 最大风速: 25 m/s2.2.4 污秽等级: III级泄漏比距: ≥2.5cm/kV(最高运行电压条件下,制造厂根据实际使用高海拔进行修正,并提供高海拔修正值。
)无功补偿装置应该能够实现动态连续调节以控制并网点电压的能力,调节速度应能满足电网电压调节的需要。
2.2.5 型式:户外型。
2.2.6 成套装置用于35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2.2.7 成套装置应能耐其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的过电压。
2.2.8 电气要求额定电压:35kV最高工作电压:40.5kV额定频率;50Hz35kV系统短路电流31.5kA(有效值)2.2.9绝缘水平本工程海拔高度为3000m,卖方应进行相应的设备参数修正,设备绝缘水平应为耐受电压值乘以系数k,k的计算公式如下:k=1/(1.1-H/10000).式中H为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m)2.2.10支柱绝缘子的爬电比距≥2.5cm/kV。
(最高运行电压条件下)制造厂提供适应于本工程海拔高度外绝缘要求的产品,并在投标、应标时以书面形式提供高海拔修正值。
2.3 工程条件2.3.1该部分概述工程概况该升压站安装2台**********的主变;每台主变35kV侧安装一套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
每台主变35kV母线预留无功补偿开关7面。
为适应光伏电站出力变化、满足无功电压控制要求,本期工程装设35kV 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SVC 2套,每套成套装置以实现从感性18Mvar---容性60Mvar的连续平滑调节,稳定电压。
2.3.2 型式:户外型。
2.3.3 成套装置应能在2.2所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下,在额定工况下安全运行。
2.3.4 成套装置应能耐其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的过电压。
2.3.5 电气要求2.3.5.1 电气距离成套装置内设备带电部分相间最小净距: 0.45m成套装置内带电部分与相邻接地体最小净距:0.45m2.4 技术指标35kV母线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调节功能应满足GB19964-2005《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中有关光伏电站无功功率、光伏电站运行电压、光伏电站电压调节及功率因数等的技术要求,并要求达到以下技术指标:2.4.1 功率因数补偿无功补偿装置容量足够的情况下,保证光伏电站在任何运行方式时,应具有在光伏电站升压变高压侧(并网点)保证整个光伏电站的无功功率在功率因数-0.98-- +0.98所限定的无功功率范围内快速连续可调的能力,对光伏电站接入点电网电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4.2谐波要求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和35kV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低于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
允许的谐波电压畸变如下:2.4.3电压波动和闪变35kV母线电压的电压闪变和波动满足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2326-2000。
2.5 补偿装置技术要求本工程需在光伏并网电站35kV侧装设补偿容量为从感性18Mvar---容性60Mvar的SVC无功补偿成套装置2套。
每套成套装置由7台开关投切(开关由甲方提供),各支路均通过35kV隔离开关与断路器连接。
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型号:(投标方填写)2.4.1 磁阀控制电抗器技术参数(每套):型号: (投标方填写)容量: 39Mvar、39Mvar连接方式:角接额定频率:50HZ额定电压:38.5kV额定电流: A连续调节无功调节精度:≤ 1%损耗:≤1% MCR容量外绝缘爬电比距: ≥31mm/kV噪声:小于65分贝冷却方式:油浸风冷(ONAF)变压器油: 国产45号油安装地点: 户外温升限值:按GB1094.2标准要求。
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设端子盒,将压力释放阀、瓦斯继电器、温度计等二次设备用电缆接至端子盒。
电缆由我方配套供货。
电缆采用耐油、阻燃铜芯电缆。
端子排留有足够端子与外部连接。
并有15%备用端子,正负电源端子用空端子隔开。
磁控电抗器本体上连接电缆整齐美观。
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装设压力释放阀,当内部压力达55kpa 时可靠释放。
并提供开接点。
瓦斯继电器加装防雨帽。
提供远方测温电阻及就地显示装置、远方测温电阻采用Pt100Ω的铂电阻。
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运到现场具备免吊芯,即可投入正常运行能力。
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结构便于拆卸和更换套管。
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装设足够大的放油阀。
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及金属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接线盒控制箱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要求。
励磁系统与磁阀控制电抗器本体一体安装,与控制器之间采用控制电缆连接。
磁控电抗器电源进线侧配置三相联动隔离开关,并提供接“五防”的接线端子,保证检修时有明显的断开点。
2.5.2 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要求采用不锈钢外壳1) 安装地点:户外2) 系统额定电压:35kV3) 额定频率: 50Hz4) 接线方式:单星型5) 电容器组额定相电压: kV6) 电容器组的总容量: Mvar7) 电容器单台额定容量: kVar8) 电容偏差:电容器允许的电容偏差为装置额定电容的-5~+10%。
9) 采用放电线圈放电。
10) 工频稳态过电压能力11) 稳态过电流能力电容器组成套装置应能在方均根值不超过1.1×1.30IN的电流下连续运行。
该电流系由1.1UN、电容值偏差及高次谐波综合作用的结果。
12)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电容器在0.9~1.1倍工频交流额定电压下,20℃时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全膜产品应不大于0.0003。
13)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电容器端子间的电介质必须能承受下列两种实验电压之一,历时10s:工频交流电压:2.15Un。
直流电压:4.3Un。
14) 绝缘水平电容器端子与外壳间的绝缘水平,应能承受下列耐受电压值:短时工频耐受电压(1min)95kV雷电冲击耐受电压(1.2/50μs峰值)200kV注:上述绝缘水平数值是海拔1000米及以下参数,投标方应按照本工程实际海拔对其进行修正。
15) 耐受短路放电能力主回路中的电气设备、连接线及机械结构应能耐受短路电流和电容器内部相间短路放电电流的作用而不产生热的和机械的损伤及明显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