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有钟、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

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

”可谓钟、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

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芝、三国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

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自钟繇、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又云:“吾书比之钟、,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草犹当雁行〔6〕,然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10〕之。

”此乃推〔11〕迈〔12〕钟之意也。

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1】当:应该。

【2】抗:对等。

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芝学书的故事。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

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逊于、不如。

【11】推: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12】迈:超过。

【13】考:推求,研究。

【14】专: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15】擅:长(cháng )于,善于。

【16】果:结出果实,实现。

【17】规:法则,章程,标准【18】摭:拾取,摘取。

【19】惭:羞愧【20】即:接近、靠近。

【21】事:此代指书法。

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芝相比,跟钟繇可以抗衡,有人认为我超过他。

芝的草书,和我不相上下,但芝精熟,勤于临池学书,池水尽是墨黑,假如我象芝这样用功练书,书法未必不如他。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

言下之意,就是推崇芝、以为自已超越钟繇。

研究王羲之的书法,虽然他没有完全贯彻前人的法则,但能兼融会通,所以无愧于书法艺术。

(3):评者云:“彼之四贤〔1〕,古今特〔2〕绝,而今不逮〔3〕古,古质〔4〕而今妍〔5〕。

”夫质以〔6〕代〔7〕兴〔8〕,妍因俗〔9〕易。

虽书〔10〕契〔11〕之作,适〔12〕以记〔13〕言〔14〕,而淳〔15〕醨〔16〕一迁〔17〕,质文〔18〕三变,驰骛〔19〕沿〔20〕革〔21〕、物〔22〕理〔23〕常〔24〕然。

注释:【1】四贤:指前述钟繇、芝、王羲之、王献之。

【2】特: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3】逮:及得上、达到。

【4】质:本意、本质、实体。

此作朴实讲,谓缺乏文采。

与“文”相对。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史”此之谓虚浮。

)【5】妍:文也,华美,有文采。

质与妍是中国古代美学畴,一般用来指文艺作品的容与形式,质原指事物的在本质,孔子用以表现君子的道德修养。

妍指事物的外在形式,与文同义。

【6】以:因为。

【7】代:时代。

【8】兴:流行,盛行【9】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10】书:着于竹帛谓之书。

【11】契:用刀雕刻【12】适:满足。

【13】记:记录。

【14】言:语言。

【15】淳:古同“醇”,酒味厚、纯。

【16】醨:亦作漓,薄。

多指风格的淳厚与浇薄。

【17】迁:变动,转变【18】文:中国古代美学畴。

指文艺作品的感性形式。

《国语•语》:“物一无文。

”《易传•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19】驰:车马等奔跑,快跑。

乱跑,骛:奔驰。

驰骛:疾驰,奔走。

【20】沿:因袭相传。

【21】革:改变。

沿革:沿袭变革。

【22】物: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23】理: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24】常:长久,经久不变论书者说:“他们四位大书家,可称古今独绝;但今人王羲之、王献之不及古人钟繇、芝,古人质朴,而今人妍美。

”质朴因时代而盛行,妍美随风俗而改变。

虽然书契的创作,满足记录语言;但由于时代崇尚不同,书风也由醇厚变为浮薄,由质朴变为华采,沿旧推新,事物发展规律永远如此。

(4):贵〔1〕能古不乖〔2〕时,今不同弊〔3〕,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

”何必易〔5〕雕〔6〕宫〔7〕于穴处〔8〕,反〔9〕玉辂〔10〕于椎轮〔11〕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

”意〔12〕者以为评得其纲纪〔13〕,而未详其始卒也〔14〕。

且元常专〔15〕工〔16〕于隶书,伯英尤〔17〕精〔18〕于草体,彼之二美〔19〕,而逸少兼之。

拟〔20〕草则余〔21〕真,比〔22〕真则长〔23〕草,虽专工少劣〔24〕,而博〔25〕涉〔26〕多优〔27〕,摠〔28〕其终始,匪〔29〕无乖〔30〕互〔31〕。

注释:【1】贵:值得看重,重视【2】乖:违背,不协调。

《非子•亡征》:“外乖者,可亡也。

”(在古代,乖字不当乖巧讲。

)【3】弊:流弊。

【4】彬彬:形容文雅。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在的本质与外在的文采相称,才能成为君子。

此语出自《论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该文中,氏以“文质彬彬”引论书法,意在强调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5】易:改变。

【6】雕:刻、画、饰以彩绘,花纹,泛指修饰。

【7】宫:宫殿。

雕宫指华美的宫殿。

【8】穴:洞。

穴处:(土室、岩洞)穴处,指居住在山洞。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之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9】反:抵制,背叛,抗拒【10】辂: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

玉辂:古代帝王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11】椎轮:原始的无辐车轮,用整块圆木做车轮的简陋车子。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

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后来椎轮引申为事物的草创阶段。

【12】意:猜测。

【13】纲:提网的总绳。

纪:法度。

纲纪:大纲要领。

【14】始:开始。

卒:结束。

意犹始终。

【15】专: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

【16】工:善于,长于。

【17】尤:更加,格外。

【18】精:专一,深入。

【19】兼: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

【20】拟:比,仿照。

【21】余:剩下来的,多出来的【22】比: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23】长:增加【24】劣:低下,弱下【25】博:多,广,大【26】涉:牵连,关连【27】优:美好的,出众的【28】摠:同“总”聚合,聚在一起【29】匪:非。

【30】乖:不顺,不和谐。

【31】互:彼此。

学书贵在学古而不违背时代风尚,学今不与弊俗流同,正如孔子所说:“文采和质朴兼备,才能成为君子。

”,何必拘泥古人,弃精美的宫室而穴居野处,舍珍贵的宝辇而乘陋车呢!评论者又说:“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就象王羲之比不上钟繇、芝一样。

”评论者大概认为论及要领,但是他们没有了解前因后果。

况且钟繇只擅长隶书,芝尤其精于草书;钟繇和芝的长处,王羲之兼而有之。

比芝的草书,他还擅长真书;比钟繇的真书,他还能写草书。

虽然从专精的角度说,王羲之比他们稍差,但从博取众长方面来说,他又比他们做得好。

综合来看,彼此各有长短。

(5):安素〔1〕善尺牍〔2〕,而轻〔3〕子敬之书。

子敬尝〔4〕作佳〔5〕书与之,谓〔6〕必〔7〕存〔8〕录〔9〕,安辄〔10〕题〔11〕后答〔12〕之,甚〔13〕以为恨。

安尝问子敬:“卿〔14〕书何如〔15〕右军?”答云:“故当胜〔16〕。

”安云:“物〔17〕论〔18〕殊〔19〕不尔〔20〕。

”子敬又答:“时〔21〕人那得知!”注释:【1】素:向来。

【2】尺牍:长一尺的木简。

古代用以书写,后泛指信札,书信。

【3】轻:看不起。

【4】尝:曾经(副词)。

【5】佳:美的,好的。

【6】谓:说。

【7】必:一定。

【8】存:保留,留下【9】录:记载,抄写【10】辄:立即,就。

【11】题:写上,签署【12】答::回话,回复【13】甚:很,极【14】卿: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15】如:与,和【16】胜:超过,占优势【17】物:人。

【18】论: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看法。

【19】殊:不同。

【20】尔:语气词,通“耳”。

相当于“而已”。

【21】时:现在的,当前的安向来擅长书信,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

王献之曾经精心给他写一封信,以为一定得到安的赏识并收藏,不料安立即在信上打接着题写回复他,献之深以为恨。

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跟你父亲比较怎样?”王献之答道:“当然比他好!”安说:“他人不是这处种看法!”王献之又回答说:“今天的人哪里懂得谁的书法好呢!”(6):后羲之往〔1〕都〔2〕,临行题壁。

子敬密〔3〕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4〕为不恶〔5〕。

羲之还〔6〕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

”敬乃惭〔7〕。

是知逸少之比钟、,则专〔8〕博〔9〕斯〔10〕别〔11〕,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12〕疑焉。

注释:【1】往:去,到。

【2】都:都城,建康,今。

【3】密: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偷偷。

【4】私:自己【5】恶:讨厌,憎恨【6】还:回来。

【7】惭:羞愧【8】专:专长。

【9】博:博涉:【10】斯:之。

【11】别:差别,不同。

【12】或:有。

后来王羲之去都城建康,临行时在墙上题字。

王献之偷偷把它擦掉,在原来的地方另行改写,并以为写得不错。

王羲之回家看到被改的题字,叹了一口气说:“我走的时候,确实大醉了!王献之听后,心才感到惭愧。

由此可知,王羲之和钟繇、芝相比,只有专精与博习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应该没有疑问。

(7):余〔1〕志学之年〔2〕,留心翰墨〔3〕,味〔4〕钟、之余〔5〕烈〔6〕,挹〔7〕羲、献之前规〔8〕,极〔9〕虑〔10〕专精〔11〕,时逾二纪〔12〕,有乖〔13〕入木之术〔14〕,无间〔15〕临池〔16〕之志〔17〕。

注释:【1】余:我。

【2】志学之年:指少年时代,《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翰墨:本指笔墨,此之谓书画文章。

【4】味:体味,体会。

【5】余:遗留。

【6】烈:功业。

馀烈:犹谓遗留下的功业,功绩。

【7】挹:舀,把液体盛出来。

【8】前规:前人的规矩、规、法理。

【9】极:尽,达到顶点【10】虑:思考。

极虑:竭尽思虑。

【11】精:精神。

专精:专心一志,聚精凝神。

【12】纪: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