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

第9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9.1考点精讲
一、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人具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对待客观事物会有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这些内心体验就是情绪、情感。

2.情绪和情感的比较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体现为三个方面:(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

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3.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2)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3)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的信号。

这种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语言来实现。

(4)感染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这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4.情绪与身心健康
(1)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
幼儿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

在很多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情绪。

长期的焦虑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②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③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④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⑤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2)健康影响人的情绪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1.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1)原始情绪反应
①情绪表现伴随着儿童的出生而产生,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都
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②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

身体内部或外部的不舒适的刺激,会引起哭闹等不愉快情绪。

当直接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消失后,这种情绪反应也就停止,代之以新的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

(2)情绪的分化
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出现各种基本的情绪反应。

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

基本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2.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

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2)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幼儿晚期,孩子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

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

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4)高级情感的发展
①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②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

③理智感
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三、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
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

(2)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

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1)游戏为幼儿提供主动活动的机会,带来主动感;
(2)游戏满足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带来满足感;
(3)游戏使幼儿参加成人的活动,带来快乐。

3.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教师或其他成人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并从这些情绪中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同时,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幼儿采取积极情感引导为主,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4.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9.2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答案】D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观察了500多个出生1~10天的婴儿所反应的54种动作的情况,认为新生婴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即愉快和不愉快。

二者都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的表现。

2.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造成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幼儿的情绪是完全表露于外的
B.幼儿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C.幼儿的情绪已趋稳定
D.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和外露性的特点。

其中,冲动性主要指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往往由于某种外来刺激而非常兴奋,情绪冲动。

当婴幼儿处于高度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

题中幼儿看到“坏人”要把他抠掉的主要原因就是情绪的冲动性。

3.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