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爆破技术

控制爆破技术


一、环状间隙充满空气 爆炸生成物的初始压力: pb=12.5ρDe2 N/㎡ 式中:ρ----炸药密度,kg/cm3; De----炸药爆速,cm/s. 设爆炸生成物的最终压力为p0,则根据爆炸生成物 的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可将爆炸生成物的初始压力、 最终压力、炮孔直径及药卷直径写成如下关系式:
对控制爆破的要求: 破碎程度的要求:“碎而不抛”或“碎而不 散”甚至“宁裂勿飞”; 破坏范围:必须严格控制破坏范围与设计尺 寸相符,其误差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 抛掷或塌倒方向:必须严格符合预先指定方 向; 爆破危害:必须将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 噪音和飞石的危害作用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 之内。
1、大型块体的切割爆破 :桥梁、墩台、码头船坞、 桩基;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拆除;
3、建筑物、构筑的拆除:楼房、烟筒、水塔。 4、金属结构物拆除:桥梁、船舶、钢柱等 5、高温凝结物拆除:炼钢炉; 6、地坪拆除:混凝土路面、地坪、飞机跑道; 7、其他工程的拆除爆破。 六、联合控制爆破:成型控爆、光面爆破属于改善爆 破质量方面的控爆;而减震、减冲、减飞和减音控 爆则属于减小爆破危害方面的控爆;而实际爆破工 程中,很多均需要二者的结合。 七、特殊控制爆破 1、抛松控制爆破 2、高温控制爆破破 3、水下岩塞控制爆破 4、医疗控制爆破:爆破拆除膀胱结石
等能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Q.Qvŋ(1-T2/T1)=2 ФF 式中: Q-----炮孔装药量, kg; ŋ-----爆炸能量利用系数。
第二节 微分原理
控制爆破的微分原理是将爆炸某一目标所需的总药 量进行分散化与微量化处理的原理,即“多打眼, 少装药”;换言之,它是将总装药量“化整为零” 合理地微量地装在分散的炮孔中。 微分原理广泛用于市区内的建筑物的控爆拆除,天 安门广场两侧,总建筑面积达1.2万米2的三座钢筋混 凝土大楼的控爆拆除,就是运用微分原理的一个典 范实力。将重达439kg的总炸药量分散地装在8999个 炮孔中,平均每孔装药量为48.8g,有效地控制了爆 破的危害作用。
λ =100,即取hmin=12.5d,代入A式可得
pm

2 EJ
625d
2
B


若p/n ≥pm,则承重立柱必然失稳,此时最小破坏高 度取:hmin=12.5d。 若p/n< pm时,可由A式反求hmin,并令p/n= pm得: hmin=π/2.(EJn/p)1/2 上式中J为截面惯性矩,J= π d4/64
3)、对于中柔度的压杆,可应用雅兴斯基公式来 计算临界应力: σm=a-bλ --------------C 对于普通钢,上式的适用范围为60 < λ < 100,式中a和b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如A3钢 a=304MPa,b=1.12MPa;优质钢 a=460MPa,b=2.57MPa等。 若取λ =60 则hmin=7.5d (λ =8hmin/d)代入C 式算出临界应力σm。 当实际作用于每根主筋上的荷载p/n > σmF时, 则立柱必然失稳,此时取: hmin=7.5d
小柔度杆、 中柔度杆、
大柔度杆。
柔度计算: λ =μ hmin/i
式中: μ ---长度系数,立柱炸出的钢筋,可 看作一端固定,一段自由,则μ =2 i---截面惯性半径, i=d/4; ∴ λ =8hmin/d
对于一般的碳素钢来讲,当λ <60时为小柔度
杆----粗短杆;60 < λ <100时为中柔度杆---中长杆; λ ≥100时为大柔度杆----细长杆。
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计算: 1)、首先进行压缩强度校核,若实际作用于 每根立筋上的压力荷载p/n(n—立筋数)大 于立筋容许的屈服极限(许用应力)σp时, 钢筋必然发生压缩破坏,从而导致结构失 稳,即: p/n> σp.F F—单根立筋截面积。 这种情况属于粗短杆的压缩破坏,一般比 较少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临 界炸毁高度的问题。
对于整体式布置的钢筋,即使钢筋暴露较长,也很难造成偏心
失稳,因此,往往只能依靠自重作用,使钢筋内应力达到屈服 极限,产生塑性流动以致失稳形成铰支。
为了形成倾覆力矩,宜选用容易形成铰支的部位作 为优先突破点,而把整体式钢筋布置的立柱部位作 为延续的铰支形成点。 实践得知,结构的重力倾覆力矩可以从下述的方法 中获得:
控制爆破技术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控制爆破的发展简况
一、初期 二次大战后,日、德等国为拆除战争遗留的废弃建 筑物和构筑物。采用了了一些属于控制爆破的技术措 施。 二、中期 六十年代,美、日、瑞典、丹麦等国已将控制爆破 应用于城市建筑物、桥墩、基础的拆除、隧道的开挖 和公路的改建等工程中。 三、成熟期 七十年代,控制爆破在破碎机理、所用能源、施工 技术与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h
3
4
5
6
将承重立柱的不同破坏高度与毫秒延时起爆相结合,
可以实现建筑或构筑物整体的原地坍塌、定向倾倒、 折叠倾倒等多种拆除形式。
1 1 p 3 2 2 3 1 1
h1
3
2 h2 原地倾倒
2
3
2、必须对整体框架承重立柱的一定高度的混凝 土加以充分破碎,造成在自重作用下偏心失稳。
被控爆破碎的混凝土将脱离钢骨架,当该骨

在控爆倾倒方向上各立柱的破坏高度不同来形成倾覆力矩;
p




p
h1
h2
h3
h4
承重立柱Ⅰ至Ⅳ的破坏高度依次取:
h4>h3 > h2 > h1 在各立柱与顶板连接处,均应适当地将混凝土炸松形成铰支, 同时起爆所有立柱。 运用毫秒延时起爆技术,使各个立柱按照严格的毫秒延时间隔 依序起爆来产生倾覆力矩。 1 2 1 2 1 2 1 2
立柱内的钢筋一般分为孤立和整体布置两种形式
对于孤立布置的钢筋,单根立钢筋受压失稳的条件
是: P>4×10-4π2EJ/L2 式中:P----钢筋所受的垂直压力,N; E----弹性模量,N/m2; J----截面惯性矩,cm4; L----立钢筋的暴露长度,cm。 钢筋所受的压力可根据立柱的承载情况来估算,所 以,立钢筋的暴露长度为: L >2×10-2π(EJ/P)1/2
第二节 控制爆破的定义和要求
一种看法是,城市爆破或拆除爆破;
另一看法是,光面爆破、预裂爆破也称为控爆; 控爆和常规爆破区别:
常规爆破一般不考虑爆破方向、范围、空气冲击
波和飞石等危害等,而控爆则不然。 定义:根据工程要求和爆破环境、规模、对象等具 体条件,通过精心设计,采用各种施工与防护等技 术措施,严格地控制爆炸能的释放过程和介质的破 碎过程,既要达到预期的爆破破碎效果,又要将爆 破范围、方向以及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音 和破碎无飞散等的危害控制在规定的限度之内,这 种对爆破效果和爆破危害进行双重控制的爆破,称 为控制爆破。
5、急救控制爆破:紧急情况下救生筏打开、地震救灾 等; 6、疏松控制爆破:管道、河道疏松等。
第二章 控制爆破基本原理
第一节 等能原理
定义:使介质只产生一定宽度的裂缝或原地松动破碎, 而无剩余的能量造成危害。-----等能原理。 单位爆炸能A可用下式计算: A=Qv(1-T2/T1) J/kg 式中:Qv----单位炸药爆热,j/kg; T1----爆炸反应终了瞬间爆炸气体的温度; T2----爆炸气体膨胀后的温度。 如果设介质裂纹表面能为Ф,则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所需 能量2 Ф,若介质破坏后形成的裂纹表面积为F,则需的 能量总和为:2F Ф。
D pb pk ke a d pk p0
1 6
1 3
式中:D----炮孔直径,cm;d----药卷直径,cm; ke--- 不耦合系数; pk---爆炸生成物的临界压力,pk≈2×108N/㎡ 作用于孔壁上的压力: pf=kp0 式中:k---由空气向岩石传递能量时的损失系数。 ∴p0=pb/f.k



原地坍塌 折叠坍塌(倾倒) 定向倒塌
其共同特点是:均须形成相当数量的铰支和倾覆力
矩。 铰支是结构的支撑立柱某一部位受到爆破,从而失 去其支撑能力所形成的。 对于素混凝土立柱,一般只需对立柱的某一部位进 行爆破,使之失去承载能力,立柱在自重作用下下 移,造成偏心失稳,就能形成铰。 对于钢筋混凝土立柱,则需对立柱某一部位的混凝 土进行爆破,使钢筋出露,钢筋在结构自重作用下 失稳或发生塑性变形,失去承载能力,才能形成铰 支。 铰支的形成取决于钢筋的出露长度及立柱内钢筋的 布置形式。
2)当p/n<
σp.F时,为简化计算,单根 主筋可视为一段自由,一端固定的 压杆。此时钢筋属细长杆受压状态, 要计算其失稳长度许用欧拉公式计 算临界荷载;
EJ EJ pm L 2 A 4h min
2
2

∵ λ =8hmin/d、 λ >100,即hmin≥12.5d。若先取
第四节 缓冲原理
在优选适合控爆的爆破能源以及装药结构等的基础
上,缓和爆轰波的波峰值压力对介质的冲击作用, 使爆破能量得到合理地分配与利用,这就称为缓冲 原理。 缓冲原理的实质:就是通过某些手段,延长爆破压 力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炮孔中的压力。 缓冲比f: 设爆炸生成的初始压力为pb,经缓冲后作用 于孔壁的压力为pf,则称pb与pf之比值为缓冲比。即: f=pb/pf 式中:pf可根据对破碎介质的破碎程度的要求而定。 缓冲爆破的方法:不耦合装药。
第三节 控制爆破的基本类型
一、三定控制爆破:定向、定距和定量的控爆,常用于 定向爆破筑坝; 二、四减控制爆破:减少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飞石 和噪音的控制爆破;最终目的:四无爆破。 三、成型控制爆破:爆破后被爆介质形成一定的几何形 状和尺寸的控制爆破,饰面石材和宝石开采; 四、光稳控制爆破:爆破后原岩体的切割面具有一定的 平整度以及能保持原岩本身稳定性的控制爆破,露 天矿边坡、路堑、隧道等光面爆破; 五、拆除控制爆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