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古地理与中华民族发祥(二)

亚洲古地理与中华民族发祥(二)

亚洲古地理与中华民族发祥(二)
——兼论中华先民在太平洋地区的迁徙及其世界意义
当时的日本列岛从北海道到九州四个岛一一相连,濑户内海在当时也是陆地。

现在的津轻海峡,当时有宽为7~9千米
的从海底浮上海面的大陆架,连接着渡岛半岛和津轻半岛。

北海道的北段也与西伯利亚相接,整个日本列岛在当时是一片一直延伸到九州的鹿儿岛和西南诸岛的弧形陆地[101]。

在日本长野县野尻湖的立鼻遗址出土了距今30 000年的人
类狩猎古菱齿象的遗址。

这些遗址全部分布于洪积台地或内部。

虽然可能当时也有一部分部落沿海岸线生活,以采集鱼或贝类为生,但很可能海岸附近的遗址在海平面上升过程中被淹没了。

爱知县知多半岛的先刈遗址距今9000年,位于
水下十几米处,在遗址中发现了当时人们所采集的鱼和贝类。

[102] 据钱方、凌小惠教授的研究,早更新世末期,中
国东部海域处于退潮期,古海岸线位于现代海底水深120~160米。

中更新世最大海退发生在距今54万~52万年和18万~14万年两个时期,古海岸线位于今外陆架,水深150~200米处。

晚更新世最大的一次海退时期约为距今18 000年,海岸线位于外陆架,水深约为100~160米[103]。

钱方、凌小惠教授认为:“中日史前文化的交流即开始于更新
世。

”[104]大约10 000年前,冰河期后天气大幅转暖,海平
面上升。

日本岛与亚洲大陆为水所分离。

田家康教授认为:日本在距今10 000年到5000年之间海面水位(海平面-笔者注)也上升了35米,造成对马海峡完全被淹没,开始有暖流流入日本海。

在日本,这一海面水位上升的过程被称为绳文海进。

[105] 关于日本港川人的起源,吴新智认为:港川人和中国南方的柳江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比中国北方
山顶洞人接近,因此推测港川人更可能来源于中国南方而不是中国北方或东南亚地区。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港川人和柳江人在并不久远的过去有着共同的祖先[106]。

“自长谷部言[107]以来,日本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最早的居民可能来自亚洲大陆,特别是华南地区”[108]。

中国学者王令红在研究38个颅骨13项测量数据的平均平方距离聚类图时发现,日本旧石器时代的港川人、绳文时代的现代人跟大约同期的华南居民有最接近的亲缘关系,而且总的来说,港川人类似于柳江人。

至于港川人与柳江人之间的形态差异,王令红认为,这“可能表明港川人迁入日本本土的时间要比柳江人生存时间更早些”[109]。

吉林自然博物馆的汤卓炜教授通过ABO血型基因频率的异同,将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朝鲜人,结果如下表所示:中国人、朝鲜人、日本ABO血型基因频率表[110] 先看朝鲜人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在O血型和B血型的基因频率上,中国华北人和朝鲜人相差很小;中国云南人和朝鲜人在B血
型的基因交流中关系也很密切,但与华南人的ABO血型综合比值相差很大。

因此,华北人、中国云南人与朝鲜人有很密切的亲缘关系。

再看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在O血型基因交流中,日本人与中国华北人关系接近,第四纪冰河期的广泛陆上通道为这种基因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考虑到O血型是古老血型,所以,中国人与日本人亲缘关系有悠久的历史。

但是较晚的B血型基因交流中,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陆岛分离,中国华南人与日本人的O血型基因交流中断,由此出现中国华南人与日本人B血型、中国云南人与日本人A血型基因频率接近的数值。

比较结论1:中国华北人与日本人乃至朝鲜人——他们的远祖很可能是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期间分别从其群居地东海滨海大平原西上至华北陆地、北上朝鲜半岛、东上至日本诸岛的人群——在O 血型基因反映出较密切的亲缘关系,中国云南人及华南人与日本人的亲缘关系主要体现在A、B血型基因的更密切的交流上。

“这种基因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