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安全知识(一)必须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工作由于游泳池水温低于人体体温(一般27℃左右),往往人们在下水后会发生肌肉抽搐、关节伸展不开等现象。
为此要求下水前进行各种徒手操、原地跑跳等自我活动,以增加人体热量,同时使颈、肩、腰、膝等关节和全身肌肉活动开。
(二)入水前首先要识别泳池深浅区炎热的夏天,水是降温之宝。
人们来到游泳场所,想马上下水也在情理中。
但如果不了解情况匆匆忙忙一头扎下去,就容易出事。
初学者万一误入深水区,易发生危险。
也有游泳好手,进入泳池不分深浅高低,即来个鱼跃入水,很可能因池浅造成头部受重撞而致残,甚至丧生。
因此一定要分清深浅区域的界限,量力而行。
(三)不准推人入水如在同伴毫无准备之际,突然推他入水,极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正好落在水中游泳的人的身上;或落入水中呛水。
因此在泳池中,注意不要推人下水。
(四)不能刻意用水撩对方不要刻意用水撩对方,特别是初入水者,精神往往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被水一激,会本能地惊慌避开,往往容易脚一滑而呛水,人就往下沉。
(五)不要在池中潜泳游泳池游客多,活动余地小。
在池中潜泳,不仅容易被人踢到、撞伤,而且耗氧大,容易引起缺氧窒息。
(六)儿童游泳必须在成年人监护之下儿童身材矮小,即使在有一定深度的浅水区也难以保持平衡,容易发生险情。
所以儿童游泳一定要有成年人监护同行。
(七)游泳活动量要循序渐进游泳练习,开始阶段活动量宜小。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再逐渐增大,循序渐进,使人有个适应和提高过程。
(八)水温达23 ℃~27 ℃方可游泳(冬泳者除外)如果水温低于人的体温,身体在水中散热快,能量消耗大。
水温低于23 ℃,使人受冷,容易发生抽搐,甚至休克。
天然游泳场的安全注意事项我国天然游泳场所遍及全国各地,海滨、江河、湖泊、水塘都是游泳的好场所。
然而天然游泳场所也有其不足之处,它受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
所以除了注意以上安全要求外,还必须做到:(一)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游泳对天然游泳场的基本情况,游泳者必须有所了解:水的深浅、水底有没有污泥、有没有丛生的水草,都要一清二楚。
管理者事先要选择水底没有污泥和丛生的水草,深浅适当的水域为指定游泳区域,游泳者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游泳。
有的游泳爱好者,有时会越游越兴奋,也有的喜欢在同伴面前露一手,往往游出规定的范围。
离岸太远,归途中力不从心,很容易出事。
(二)注意天气预报,禁止在暴风雨时游泳夏季气候多变,往往在人们下水游泳时,天气晴朗,不多时却乌云密布,风暴来临,有时还夹杂着电闪雷鸣。
雷雨天赤身在水中,极容易被雷击中。
若遇狂风巨浪危险性更大,上岸都很困难。
因此到天然游泳场所游泳,事先要收听气象预报。
(三)遇到漩涡,身体要呈俯卧状游泳时万一遇到漩涡,要保持镇静,马上将身体调整成水平状,加快划水打腿,冲出漩涡,游进相对静水区,即能脱离险情。
切记,遇到漩涡,身体决不能成垂直状。
(四)肌肉抽搐时,要镇定放松游泳时常会发生肌肉抽搐(俗称抽筋),其部位常见于小腿。
遇到抽搐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有自控力。
马上放弃腿部动作,将腿尽量放松,可仰卧水面,加大手划力量,加快臂部动作,用仰泳游向岸边。
或者在水中,用力捏一捏、搓一搓抽筋部位的肌肉,使其伸展放松拉开。
总之视情况,随机应变。
一、哪些情况不宜游泳?1、未成年人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游泳。
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同时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也均不宜游泳。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
一般来说,凡是对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二、游泳前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
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骤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游泳前可以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也可以做徒手操,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
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三、游泳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游泳时应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
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
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要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
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意外落水应急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因意外落水而淹死的事故。
被淹溺的大多是不会游泳者,但有时会游泳者也难以幸免。
因此,除了掌握好游泳技术和自我救生本领外,还必须知道突发性落水时应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以保证生命安全。
日常生活中造成意外落水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渡江或渡河时翻(沉)船、码头上挤撞、过河时失足、划船游玩失去平衡、江海捕捞作业及突发洪灾等落水。
在这些情况下,应保持头脑冷静,根据自己的游泳水平和现场情况,迅速采取以下一些应急措施:(1)抓住就近的浮体(如木板、树木等),调整好呼吸。
(2)判断落水位置和周围环境,落水位置靠岸边较近时,会游泳者可迅速脱去厚重的鞋子以及衣裤,顺水流慢慢游回岸边;不会游泳者应抱住浮体等待救援,并注意与救援者密切配合。
在茫茫大海望不到岸边的情况下,为了保湿不要脱去衣裤,而应就地俯(仰)卧在水面上(或抱住浮体)只做呼吸换气动作,注意保存体力。
等待救援。
(3)在翻(沉)船时,要根据船的结构成分做出应对。
如果是木船则应抓住,不要游离船只。
如果是钢筋水泥船只,会游泳者应尽快游离,以免被缠住或撞伤。
如果水面上有漂浮油污,应尽快游离有油的水域,以免吸入油污中毒。
不会游泳者,千万不要离开翻(沉)船只,应该尽快寻找救生器具或(跑)爬到船只的最高处,以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溺水自救安全知识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漩涡、急浪等,这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同时,发出呼救信号。
1、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方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2、水中抽筋自救法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
(1)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
(2)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
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
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
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
(5)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
(6)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
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3、水草缠身自救法(1)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
(2)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
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
(3)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不然试试把水草踢开,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
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4)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并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4、身陷漩涡自救法(1)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
(2)如果已经接近,切勿踩水,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
因为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5、疲劳过度自救法(1)觉得寒冷或疲劳,应马上游回岸边。
如果离岸甚远,或过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力气。
(2)举起一只手,放松身体,让对方拯救。
不要紧抱着拯救者不放。
(3)如果没有人来,就继续浮在水上,等到体力恢复后再游回岸边。
溺水救治贵在要早孩子跌入水中,溺死过程极短,即刻致死的原因是水灌入呼吸道内引起窒息,溺水后平均5-6分钟呼吸心跳即可完全停止。
因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武汉梨园医院儿科赵晓红副主任医师在此告诫人们:现场抢救最主要的是离水上岸和崖边抢救。
如果是在浅水中捞起,营救者可双手托住孩子腹部,令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同时双手臂不时颠颤举动,也可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
若在深水中营救,营救者应从背部托起头或拉住胸,使溺水孩子鼻、口露出水面,安全游泳拖患儿上岸。
一旦上岸应立即倾出呼吸道积水,迅速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倾水时抢救者可取单跪式,将病儿腹部置于大腿上,背向上,头足下垂,不时颠颤或压背抬胸,以倾出呼吸道积水。
也可将其俯卧于抱救者肩上跑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倾水的同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清除口、咽、鼻腔中的泥沙、污物,绝不可因倾水而延误心肺复苏。
有心跳无呼吸者,应立即撬开其嘴,清除吞入的泥沙等污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般孩子18-20次/分,幼儿30-40次/分。
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最好由二人进行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之比以5∶1为宜。
一般心脏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
学会八招防溺水悲剧核心提示:溺水是指在游泳、失足落水、车船事故或跳水自杀、发生水灾时,因大量水和泥沙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伤害。
儿童游泳要有组织地进行或由家长带领。
孩子在游泳训练或水上娱乐活动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或由家长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