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22《出师表》导学案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危机存亡之秋也:恢弘志士之气:悉以咨之:陟罚臧否: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十有一年矣: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2.翻译下列语句: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④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原文填空:①在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②在文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两句是:二、语段训练(从:“亲贤臣,远小人”-----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1.解释加点词语(2 分):①躬耕于南阳:②猥自枉屈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④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2.翻译句子(4 分):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诸葛亮为什么给刘禅分析两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什么建议?(2 分)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什么?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2 分)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2013 年湖北省黄冈市】[甲] 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一直到“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1.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②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③抚百姓抚:④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5.[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2 分)。
(二)类文阅读。
(2013 年山东省模拟)周公吐哺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①摄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
武王蚤②终,成王少,将以成周③,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
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注释:①践祚:登上帝位。
②蚤:同“早”。
③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①恢弘志士之气()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③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④子之鲁()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3、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②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两项是()()(2 分)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B.[乙]文中周公因成王幼小,恐天下人反叛,于是就登上帝位。
当时就有人散布谣言,说他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及时坦明心迹,勤于政事,礼贤下士,终天下大治,但最后还是迫于压力和无奈,还政于已长大的成王。
C.[乙]文中周公还政成王后,站在北面臣子的位置上态度恭敬谨慎,好像有所畏惧的样子。
D.[甲][乙]两文都首先交待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处境的恶劣和艰辛。
[甲]文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乙]文是“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
E.[甲][乙]两文中的诸葛亮、周公都是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诸葛亮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公辅佐成王,忠心耿耿,呕心沥血。
附答案:一、1、秋:时恢弘:发扬光大咨:询问臧否:善恶简拔:选拔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驱驰:奔走效劳有:通假字,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余数慢:怠慢、疏忽咎:过失2、①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②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③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④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⑤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1、①亲自种田②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③把④考虑权衡2、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②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
3、①以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此告诫刘禅铭记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②促使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以实现“汉室之隆““提出了“亲贤远佞”建议。
4、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淡泊名利、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忠心耿耿、具有远见卓识、智慧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一)1.D(2 分)2、①彰显(显示)②wei 给予③安抚,抚慰④亲人(亲近的人)(4 分)3.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 分)4.(4 分)①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 分)②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2 分)5.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附翻译: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做事公道。
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犯国法、玩忽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坦白自首、勇于自新的人,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宽发落;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严惩。
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
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
他讲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
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和爱戴,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诫明确的缘故。
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然而他连年用兵,却未能最终获得成功,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专长的缘故吧!(二)1、①发扬扩大②痛心遗憾③通“避”,回避。
④到,往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恐天下畔周/ 无以告我先王。
3、①不应该随便小看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臣下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啊。
②我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
4、B(并非“迫于压力和无奈”)C(应为“面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译文:后来武王驾崩,成王年少,正在襁褓中。
周公唯恐天下的人听说武王驾崩而背叛,于是登临天子之位,代替成王处理国政。
管叔和他的弟弟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便向太公望、召公表白心意说:“我之所以不回避而代成王摄行国政,是恐怕天下反叛周室,那将无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王为天下忧劳已经很久了,到了今天才成功。
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将来完成周的大业,所以我才这样做。
”于是始终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他到鲁国就封。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不算低了。
但是我常常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频频起身接待贤士,还怕失掉了天下的人才。
你到鲁国之后,要谨慎处事,不要因为有封国而傲慢待人。
”成王长大,能临朝听政了。
于是周公就将国政交还给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朝中大事。
周公面朝北,处在臣子的位置,态度恭敬谨慎,像是有所畏惧的样子。
四、《出师表》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说明蜀国当时所处不利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