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便于工业化生产,可节省大量的模板和支架,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因此在小跨径桥梁中,尤其是标准跨径为13~25m 的桥梁,成为应用最多的桥型。
3.2.1 横截面设计梁桥的横截面设计主要是确定横截面的布置形式,包括主梁截面形式、主梁间距、截面各部尺寸等,它与立面布置、建筑高度、施工方法、美观要求及经济用料等因素有关。
1.横截面形式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横截面最基本的类型为T 形。
我国目前用得最多的装配式简支梁桥是图3.15a 所示的T 形梁桥。
T 形梁的翼板构成桥梁的行车道板,直接承受车辆和人群荷载的作用,又是主梁的受压翼缘。
它的优点是:外形简单,制造方便,肋内配筋可做成刚劲的钢筋骨架,主梁之间借助横隔梁连接,整体性较好,接头也较方便。
但构件的截面形状不稳定,运输和安装较麻烦;横向接头正好位于桥面板的跨中,对板的受力不利。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梁的常用跨径约为7.5~25m。
图3.15 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横截面 d )b )c )a )箱形截面梁由于受拉区混凝土不参与工作,多余的底板徒然增大了自重,所以一般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下面即重点介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形梁桥的构造和设计,图3.16即为该类桥梁上部构造的典型概貌。
图3.16装配式T形简支梁桥概貌2.主梁布置对于一定的跨径和桥面宽度(包括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桥梁,确定出适当的主梁间距(或片数),是构造布置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应从材料用量经济,尽可能减少预制工作量,考虑构件的吊装重量及保证翼板的刚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显然,主梁间距越大,主梁的片数就越少,预制工作量就少,但构件的吊装重量增大,使运输和架设工作趋于复杂,同时桥面板的跨径增大,悬臂翼缘板端部较大的挠度对引起桥面接缝处纵向裂缝的可能性也增大。
根据建桥经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形简支梁桥的主梁间距一般在1.5~2.3m之间。
《公路桥涵设计图》(JT/GQS 025—84)中所采用的主梁间距为2.2m,预制宽度为1.6m,吊装后接缝宽度为0.6m,当前采用较多。
3.主梁细部尺寸(1)主梁梁肋尺寸主梁的合理高度与主梁的跨径、活载的大小等有关。
经济分析表明,梁高与跨径之比(俗称高跨比)的经济范围大约在1/11~1/18,跨径大的取用偏小的比值。
我国标准设计为10m、13m、16m和20m四种跨径,其梁高分别为0.8~0.9m, 0.9~1.0m, 1.0~1.1m,1.1~1.3m。
主梁高度受限制时,高跨比就要适当减小,致使钢筋用量增加,增加造价。
主梁梁肋的宽度,应满足主拉应力强度和抗剪强度要求,以及不致使捣固混凝土发生困难。
梁肋宽度多采用160~240mm,一般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梁肋高度的1/15。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一般沿跨径方向做成等截面的形式,以便于预制施工。
(2)主梁翼板尺寸一般装配式主梁翼板的宽度视主梁间距而定,在实际预制时,翼板的宽度应比主梁间距小2cm,以便在安装过程中易于调整T梁的位置和制作上的误差。
在中小跨径的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中,翼板的厚度主要满足桥面板承受车辆局部荷载(即强度)的要求,另外还应满足构造最小尺寸的要求。
根据受力特点,翼板通常都做成变厚度的,即端部较薄,向根部逐渐加厚。
为了保证翼板与梁肋连接的整体性,翼板与梁肋衔接处的厚度应不小于主梁高度的l/10。
翼板的端部尺寸一般不应小于100mm;横向整体现浇连接的预制T 形截面梁,悬臂端厚度不应小于140mm。
3.2.2配筋构造装配式T 形简支梁桥的钢筋可分为纵向主钢筋、架立钢筋、斜钢筋、箍筋和分布钢筋等几种。
1.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为了防护钢筋免于锈蚀,钢筋至梁体边缘的净距,应符合«桥规»(JTG D62)规定的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见表 3.1)。
主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Ⅰ类环境条件为30cm,Ⅱ类环境条件为40cm,Ⅲ、Ⅳ类环境条件为45cm。
表3.1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环 境 条 件 序 号 构 件 类 别ⅠⅡ Ⅲ、Ⅳ 1 基础、桩基承台⑴基坑底面有垫层或侧面有模板(受力主筋)⑵基坑底面无垫层或侧面有模板(受力主筋)40 60 50 75 60 85 2 墩台身、挡土结构、涵洞、梁、板、拱圈、拱上建筑(受力主筋)30 40 45 3人行道构件、栏杆(受力主筋) 20 25 30 4箍筋 20 25 30 5缘石、中央分隔带、护栏等行车道构件 30 40 45 6 收缩、温度、分布、防裂等表层钢筋 15 20 25 注:1)Ⅰ类环境是指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Ⅱ类环境是指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海滨环境。
3)Ⅲ类环境是指海水环境。
4)Ⅳ类环境是指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2.钢筋布置简支梁承受正弯矩作用,故抵抗拉力的主钢筋设置在梁肋的下缘。
随着弯矩向支点截面减小,主钢筋可在跨间适当位置处弯起。
主钢筋不宜截断,如必须截断时,则应从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强度的截面至少延伸(0h l a +)长度,此处为最小锚固长度,为梁截面有效高度;同时,应从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至少延伸20d(环氧树脂涂层钢筋25d),d 为钢筋直径,以保证该钢筋从理论切断点起能充分受力。
a l 0h 为保证主筋和梁端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和加强支承部分的强度,《桥规》规定,钢筋混凝土梁的支点处,应至少有两根且不少于总数20%的下层受拉主钢筋通过。
两外侧钢筋应伸出支点截面以外,并弯成直角顺梁高延伸至顶部,与顶层纵向架立钢筋相连。
两侧之间不向上弯起的受拉主钢筋伸出支承截面的长度不应小于lOd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伸出12.5d)(图3.17a),R235钢筋应带半圆钩(图3.17b)。
简支梁靠近支点截面的剪力较大,需设置斜钢筋以增强梁体的抗剪强度。
斜钢筋可由主钢筋弯起而成(称弯起钢筋),当可供弯起的主钢筋数量不足时,需加配专门的焊接于主筋和架立筋上的斜钢筋。
斜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一般取45o 。
箍筋的主要作用也是增强主梁的抗剪强度。
其直径不小于8mm 且不小于1/4主钢筋直径。
配筋率sv ρ,R235钢筋不小于0.18%,HRB335钢筋不小于0.12%。
其间距应不大于梁高的1/2和400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相当于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
近梁端第一根箍筋应设置在距端面一个混凝土保护层距离处。
T 形梁腹板两侧还应设置纵向分布钢筋,直径宜不小于8mm,以防止因混凝土收缩等原因产生裂缝。
每个梁肋内分布钢筋的总面积取为(0.001~0.002)bh,式中b 为梁肋宽度,h为梁的高度。
当梁跨较大、梁肋较薄时取用较大值。
靠近下缘的距不应大于腹板宽度,且不应大于200mm;在上部受压区则可疏些,但间距不应大于300mm。
在支点附近剪力较大区段,纵向钢筋间距宜为100~150mm。
图3.17梁端主钢筋的锚固支承中心线a )b )受拉区应布置得密些,其间架立钢筋布置在梁肋的上缘,主要起固定箍筋和斜筋并使梁内全部钢筋形成骨架。
受弯构件的钢筋净距应考虑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可以顺利插入。
各主筋之间的横向净距和层与层之间的竖向净距,当钢筋为三层及以下时,不小于30mm,并不小于1d。
在三层以上时,不小于40mm,并不小于l.25d。
图3.18焊接钢筋骨架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形梁中,钢筋数量众多,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梁肋尺寸,通常将主筋叠置,并与斜筋、架立筋一起通过侧面焊缝焊接成钢筋骨架(图3.18)。
试验表明,焊接钢筋骨架整体性好,刚度大,能有效减小梁肋尺寸,钢筋的重心位置较低,还可避免大量的绑扎工作。
但是,彼此焊接后的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面积减小,削弱了其抗裂性,所以,应限制焊接骨架的钢筋层数(不超过6层),并选用较小直径的钢筋(不大于32mm ),有条件时还可将箍筋与主筋接触处点焊固结,以增大其粘结强度,从而改善其抗裂性能。
图3.19 T 梁的钢筋布置 为了缩短接头长度,并减小焊接变形,钢筋骨架的焊接最好采用双面焊缝,但当骨架较长而不便翻身时,就可用单面焊缝。
侧面焊缝设在弯起钢筋的弯折点处,并在中间直线部分适当设置短焊缝。
为保证焊接质量,使焊缝处强度不低于钢筋本身强度,焊缝的长度必须满足规定:采用双面焊缝时,斜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的焊缝长度为5d,纵向钢筋之间的短焊缝长度为2.5d,d为纵向钢筋直径。
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加倍。
T梁翼缘板内的受力钢筋沿横向布置在板的上缘,以承受悬臂负弯矩(图3.19)。
板内主筋的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垂直于主钢筋还应设置分布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小于设置分布钢筋的板的截面面积的0.1%。
3.2.3 横隔梁布置与构造1.横隔梁布置横隔梁在装配式T形梁桥中起着保证各根主梁相互连接成整体的作用,它不但有利于制造、运输和安装阶段构件的稳定性,而且能显著加强全桥的整体性;有中横隔梁的梁桥,荷载横向分布比较均匀,且可以减轻翼板接缝处的纵向开裂现象。
一般来说,当梁横向刚性连接时,横隔梁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当为铰接时,其间距可取5m左右。
对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一般在梁端、跨中和四分点处各设一道横隔梁就可满足要求。
2.横隔梁尺寸跨中横隔梁的高度应保证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通常可取为主梁高度的3/4左右。
从运输和安装阶段的稳定性考虑,端横隔梁应做成与主梁同高,但如果端横隔梁底部与主梁底缘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或做成与中横隔梁同高,对安装和检查支座有利。
具体可视工地施工的情况而定。
横隔梁的宽度可取12~20cm,最常用的为15~18cm,且宜做成上宽下窄和内宽外窄的楔形,以便于脱模。
3.横隔梁配筋图3.20所示为常用的中主梁中横隔梁的构造形式。
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而言,其横隔梁近似于弹性支承于各根主梁上的连续梁,承受正、负两种弯矩。
因此,靠近下缘布置有四根承受正弯矩的钢筋(N1),上缘配有两根承受负弯矩的钢筋(N1)。
当采用焊接钢板连接时,受力钢筋焊接钢板及锚固钢筋(N2, N3)焊在一起做成钢筋骨架。
横隔梁中一般不需配置斜钢筋,剪力由箍筋承受。
图3.20 中主梁的横隔梁配筋图(尺寸单位:cm)3.2.4 主梁的横向连接装配式T形梁桥通常均借助横隔梁和桥面板的接头使所有主梁连接成整体。
接头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在运营过程中不致因荷载反复作用和冲击作用而发生松动。
常用的接头形式有以下几种。
1.焊接钢板接头图3.21为常用的钢板连接的接头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