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侍弄(si)讷讷(應)脚踝(hudi)B. 拆散(chai). 熬过(do).并蒂(tl).C. 敲斜(qi). 菌苔(dan).步履(10).D. 分歧(q。

•徘徊(pdi) 搁下靂)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引人瞩目栩栩如生呼朋引伴流连忘返B. 名列前矛杞人忧天汗流泱背再接再励C. 笑逐眼开披蓑戴笠赏心悦目巧妙绝伦D. 鳞次栉比通霄达旦按排工序鸦口无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班上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大家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这让英语老师们有些头疼。

• • • •B.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孩子被老师扎针、喂不明药品,这样的事情真是骇人听闻。

C.班会课上,主持人的提议深得人心,同学们都陋产附和。

.D.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应该有科学的计划,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 分)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 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熟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一种孤独。

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 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

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③如果你不听,它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④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它在为你而歌唱。

A.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 ©®(D@7、按原文填空:(1)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o ”(4)学而不思则罔,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o(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0(8).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军可夺帅也,o(10), 0仁在其中矣。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旱,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胶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殂也》)子曰:“饭疏食,饮木,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无。

孔子哭之効(极度的哀伤),曰:“白吾有回,门人益亲。

"普哀公问:“弟子敦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顏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顏回好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蚤死.(4)门人益亲92.请在下而的句子中用“ /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细读的妙处肖复兴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什么叫细?头发紋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

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

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

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冊i,画的是紫藤,幵满一纸紫色的花。

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

”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

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

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 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

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

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

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

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

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

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

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

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乂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

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

他在墨荷旁乂画了儿个莲蓬。

叶三乂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

画家也跟小孩一样, 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

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

”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

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

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

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

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 0,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乂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2、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亳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

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

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

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品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

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儿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

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 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

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掌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

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

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

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

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

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一一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

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

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0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

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