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浅谈初三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民乐县第四中学:杨学贵
【关键词】共同参与;原则;要求;基本流程
今年我校制定了以“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改思路。
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编写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
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为此,“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和应用显得极为重要。
一、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的不同之处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
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
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二、编制导学案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导学案编写应遵循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二是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
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三是探究性原则。
导学
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
验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形。
四是创新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根据
本校的实际情况。
彰显个体风格,具有创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
抄照搬。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
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
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
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
和“二度创作”。
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
“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
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
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
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
学习过程。
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
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
的批判,动态的生成。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
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螺旋状上升。
三、设计层次性导学案,照顾到所有学生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
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
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
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一般导学案要
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
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1.由于“导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很完善,并且课堂态势也不断变化,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2.自主探究。
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帮助学生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
3.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但“导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
“导学案”中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做案例、多设疑,使学生
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
练习题要求学生
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评讲时教师围绕学生疑难点、重点、关键点提问、追问、反问。
总之,“导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
的思维时空。
通过对“导学案”实施,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