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归省.(xǐng)行.辈(háng)棹.着(zhào)晦.暗(huì)戛.然而止(jiá)B.颦蹙.(cù) 嗔.视(chēn) 阴霾.(mái) 疮.痍(chuāng) 尽态极妍.(yán)C.颛顼.(xū) 呓.语(yì) 吞噬.(shì) 虫豸.(zhì) 叱咤.风云(zhà)D.羸.弱(léi) 荫.庇(yīn) 砭.骨(biān) 荷.笠(hé) 毛骨悚.然(sǒng)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真谛遒劲妇孺皆知识破天惊B.羸弱羁绊变换多姿叱咤风云C.疲倦蜷伏踌躇满志略胜一筹D.怪诞嗔视躹躬尽瘁义愤填鹰3.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

母亲的山歌________,妹妹的山歌________;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________;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________。

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

以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音。

A.高亢清丽低回圆润飘逸干净温厚酽醇B.飘逸干净温厚酽醇低回圆润高亢清丽C.低回圆润高亢清丽温厚酽醇飘逸干净D.温厚酽醇飘逸干净高亢清丽低回圆润4.下列句子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

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C.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⑤④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④⑤①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阳光中学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 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那烟雨迷蒙的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童年》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人的光辉事迹。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

《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

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8.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使大家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调研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

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请你简要概括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2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Array值更胜一筹。

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

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3)请你结合第(1)、第(2)两小题中的材料,向全班同学发出健康饮食的倡议。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写:(2分)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

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

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

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选段出自名著《》,它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从选段的描写以及原著的内容来看,文中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分)11.古诗词名句填写。

(7分)(1)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4)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夸父逐日》中表现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7分)(一)古诗阅读。

(4分)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2.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2分)13.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二)文言文阅读。

(14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用“∣”划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15.解释下了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屠自断其股.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________(3)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____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8.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2分)(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9分)远去的乡村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Array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

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

摔饺,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相关主题